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背知识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092
发表于 昨天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

一、经济建设的常用表述语: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7.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常用表述语:

1.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常用表述语:

1.坚定文化自信。

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用表达: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9.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0.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五、关于社会建设的常用表达(民生):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党和政府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6.党的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党和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六、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建国75周年发展、科技研发……)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⑨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七.改革开放(建国75周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5.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八.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7.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九、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1)成就: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不足: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十、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国家角度

1.三个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自主创新: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制度保障: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格局、机制、平台、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2)企业角度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3)个人角度

1.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2.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十一、厉行法治的要求

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字方针)

3.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5.全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十二、全面依法治国的16字方针

1.科学立法:立法机关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有法可依,有法律依据。

2.严格执法:执法机关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3.公正司法:司法机关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4.全民守法:全社会要使每一位公民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十三、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十四、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的意义

(1)文化本身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意义:①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②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⑤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十五、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对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对政府:有利于政府机关依法行政,防止滥用权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3)对公民: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十六、一部法律的产生过程一般能体现下列知识点

1.党领导立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

2.征集民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十七、某一法律出台的原因和意义

(1)从法律出台角度:为某一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体现良法之治,完善法律体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从法律内容角度:从本法律涉及内容进行思考。

(3)从法律作用角度:从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度进行思考。

十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十九、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社会规则和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二十、如何合理使用网络?

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2.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3.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