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考研少的36万人,有我一个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53
发表于 2024-9-7 21:06:34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1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据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减少36万人。再往前看,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直到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峰值474万人。

考研一度成为大学生最主流的毕业选择,市场嗅到了年轻人的新风向,这些年考研培训市场火爆,付费自习室如春笋般不断冒头,从大城市开到了小县城。对硕士学历的狂热追求下,这两年甚至出现了「逆向考研」的新现象。

那么,今年考研人数为什么会下降?现在的大学生会怎么做出升学与就业的人生选择?他们看重的价值是什么?硕士学历的价值变小了吗?

文|杨凌

编辑|楚明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供图

大数据

在于皙的社交平台主页上,一连有四条动态,全部黑色加粗标着几行大字「放过自己啦,出资料」,后面跟着两个红色的感叹号。

10月22日,在今年硕士研究生统招确认报名截止前三天,她最终选择了「取消报名」,开始出售备考资料。直到结束报名那一天到来,她感觉如释重负,「我简直整个人开心到爆炸」。

在大三下学期,她做下考研的决定。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随着毕业大关的临近,他们第一次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走向,展现在他们眼前的通常有三条路:考研、考公考编、就业。

于皙在天津一所二本院校上学,对于她来说,考研的主要目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就业。除了这个考量外,家庭小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于皙说,因为家里有两个姑姑的孩子都考研,另一边父亲出于对高学历的崇敬,经常对着她感慨「咱们家里出一个研究生多好」,让她试试考研。

今年3月,她准备报考天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当时她看重的是这个学校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工作和考公中可能会有优势」。

备考四个多月里,她白天盯着书本,到了晚上焦虑起来就打开手机,各个资讯平台给她推荐了大量的考研信息。她回忆,有网友说「我考研考多少年都考不上」,也有网友说,「我奋战多少天,我们每天踏下心来学,我就能上岸的。」

「我感觉这算是一部分情绪的引导。」她明知大数据是在引导情绪,备考心态还是不自觉受到影响,在焦虑和坚定之间徘徊,常常变得沮丧。

她说,看完之后,她不是全部相信,会自己想一下。比较能说服她的是评论区,她认为那是更真实的案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信。」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评论是,「专科我一个月能挣五千,我不服。我考了个本科,现在一个月能挣两千,我服了。」她还看到很多的评论说,文科专业考完研,照样还是找不到工作。

她变得更焦虑了,想过咨询学姐,但是老师对她说,他们专业已经好几年没出过研究生了。为了查证,她还上网「多方查资料」,主要是在知乎论坛。得到的答案是,酒店管理专业门槛差不多,本科专业就够用,研究生学历没有太大的优势。

逐渐地,于皙怀疑考研的价值。「学术和搞钱,我肯定选择后者。」她说,「我还不如提前步入社会,一点一点往上爬。」

回想最初的考研决定,她意识到,「可能就是随大流。」

当她放弃考研后,大数据似乎暗合她的心意,渐渐地不给她推送考研讯息了。不过,就算推送也无碍了,因为决定放弃考研后,她完全「释然」了。

如果早一点看到大数据的答案,也许张诗逸就不会「二战」新闻传播学专业了。对于曾经的张诗逸来说,考研是「凭着一腔热血」。她很早萌生了对新闻的愿景。那是初二时期,当时她看了韩剧《匹诺曹》,有一个片段至今她印象深刻,女主是一名记者,她出门去寻找新闻,看到路人在一个地方不断滑倒,她每次都去提醒对方,最后报道没做成。领导对她说,新闻的意义在于,报道之后,更多人都注意到,由此避免这样的事件。

「燃起了我心中梦想的火花,」张诗逸说,那时起,她就有志于成为记者,希望做出受众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报道。

兴趣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身边人大多都报考了。

张诗逸就读于河南一所财经类一本院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三那一年,同学都在准备硕士研究生考试,她的室友也都报考了,「(报考)主要就是受身边人的影响。我还没有遇见过毕业生不尝试考研直接考公的。」唯一没报名的同学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

她不记得自己买资料的具体时间,只记得身边的人都开始买考研资料,她也就跟着买了。在她眼里,继续求学可以提升学历,是一条不会犯错的道路,剩下的道路选择都令她迷惘,「突然把我从学校里拎出来扔到社会上,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干嘛。」

「一战」失败之后,没有找到其他出路,有五个同伴决定「二战」,她也决定再考一次,「我其实很迷茫,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能干啥,我就对这个还挺感兴趣的,而且我觉得我都已经学了,总比从零开始学别的东西好吧。」

看到今年考研人数降低的数据,燕西会心一笑,早在官方数据公开之前,他已经预估到接下来考研行业会进入一段「蛰伏期」。

这完全来自他个人的经验判断。他有10年的考研培训机构从业经验,如今是山西一家考研培训中心的校长,他参与并见证了考研大环境形成的过程。

「随着这么多年,考研人群不断增长后的积淀,大的环境已经形成了,那就会影响很多人也跟着环境走。」他认为十年的时间考研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燕西记得,2008年左右,社会经济形势好,很多人直接选择就业,考研考公的人都少。到了2011年他考研,培训机构都非常少。在他印象中,2017年和2018这两年考研的态势非常突出,无论在校学生还是在职工作者都来参加培训。

在他看来,大环境形成的关键因素也包括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人们可得到的信息变多了。特别是考研培训机构不断宣传、刺激学生选择考研,营造出考研热的局势,导致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

考研人数的激增直接带动了考研行业的兴起。燕西印象中,到了2013年,考研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甚至一家学校门口就有二三十家考研机构」。

朱明远为吉林长春一家机构的负责人。他发现,对于应届生来说,报考原因多为盲目从众。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他经常会遇到一个寝室一起报班的情况,「一个寝室有一个人报班,剩下的也都跟着一起报班」。



2023年11月,安徽,大学生全力备考。图源视觉中国

考研之难

何甜甜决定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将来能当高校老师。为此,她报考了浙江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了手绘专业课的学习,她还用自己的积蓄在网上买了价值六千多的课程。

实际备考过程中,她经常因为学习吃力感觉「痛苦」。她每天早上9点到图书馆,学到下午5点,晚上再去教室或者其他安静的地方练习手绘。可是,她英语底子弱,单词今天背明天忘,网课里的长难句分析,她「根本一点都听不懂」。还有手绘课,她跟着网课老师画了三遍,对方还是觉得不好,何甜甜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有点麻木了」。

坚持了两个多月,今年6月,她决定放弃考研。

于皙几乎是怀着中奖的心情开始备考的,她选择的院校去年推免生接近占到了一半,她不知道今年统招的名额是不是会更少,「当时就觉得希望好小,但是万一就蒙了全对,万一就考上」。

刚开始备考,她动力很足。每天早上9点去教室学习,跟着网课老师勾画专业课的重点,直到晚上9点才回寝室。学习了两个月,学校安排他们专业去实习两个月,突然破坏了她的备考节奏。



5月的一天,于皙学习结束,她和研友背着大书包往宿舍走

再次投入备考已是9月,她总感觉时间不够,变得焦虑。更令她难受的是,真正学起来之后,她也发现自己的英语和数学底子都很薄弱,英语一篇阅读理解可以五个选项全错,专业课三门教科书,她想到背下来就觉得很为难。

厌学情绪越来越重,一天她只能逼自己学习一两个小时。勉强之下,她的效率又很低,到了晚上更加焦虑白天不努力学,陷入了恶性循环。情绪出问题之后,身体也有了反应。于皙说,只要她一学习就会犯胃病,「就是疼,有的时候想吐」。

大概是这个时候开始,她焦虑的不再是考不上,而是考上。她想,要是考取研究生之后,她这样文科的专业,很可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继续上理论课,写论文,联想到自己可能会到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就感觉「好枯燥」。

「我从小都对读书不感兴趣,小时候看马小跳(注:国产卡通人物)都能看睡着。」她一想到要折磨自己三年,越想越难受,就决定不考了。

为了「一战」顺利上岸,张诗逸保守起见选择了一所中部地区的211院校。备考初期,她对自己充满信心,「还有一年的时间,好好学总会上岸的。」

和多数考生一样,张诗逸备考前期状态是最好的,每天7点开始学习,晚上10点才回到宿舍,还买了价值六千元的专业课网课,平台会请之前上岸的学长学姐来讲课。

学校有个风气,食堂有一块区域单独划出来作为学生背书专用,她经常在那背得「哇啦」响。

暑假回家待了两个月,回到学校,她的心态松散了,早上闹钟响了也起不来。逐渐地,她感觉备考枯燥,专业课要求背新闻传播学史,考点细致到各个研究者的学术发展,「会觉得很没有意思,我感觉背起来特别的痛苦。」

最使她挫败的是,专业课她前面背后面忘,越来越没心思学习,却一直为学习焦虑。严重的时候,她会头晕、心跳加速。当她看到一起备考的研友也在玩,她的焦虑缓解了一些。

最后,张诗逸的「一战」考研成绩360多分,但是复试线高到了400分,她「一战」告败。

「二战」几乎是一样的备考节奏。临考前几天,她感染了新冠病毒,到了考试这一天,她在发低烧,还是坚持去了考场。

最后,「二战」成绩与「一战」差不多。她一看自己的成绩,就知道调剂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她的一个表姐和她一起二战,考了390多分,最后调剂到一个学院读研。

一个去年报考江西一所211院校的女孩范晓丹告诉《人物》,她初试成绩为385分,当时她查到分数立刻掉眼泪了,近三年复试线都在379分以上,「我也知道比较危险」。

之后的一个月里,她一边准备复试,一边时不时打开手机各个复试群等待复试线,最后结果出来,她距离复试线仍差5分。

后来,她努力争取调剂机会,但是分数已经调剂不进本专业学科英语,只能跨专业调剂到偏远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了解到专业「不是特别好」,最终放弃了调剂资格。

回顾过去一年,她一心想考上研,几乎是拼了命地在学习。她每天7点到图书馆,拿着小马扎到图书馆外面的路灯下面背书,就算大冬天也这么坚持。为了防冻,她穿着大袄,戴上连体帽子围巾。怕自己太困睡着,她就站着背,每晚10点图书馆闭馆了才离开。



范晓丹背书用到的小马扎,人手一把

到了11月底,政治科目也需要记忆,她担心时间来不及,晚上直接在图书馆啃面包,「赶紧吃完,就赶紧去背了」。

由于一直不停歇地背书,三门专业课资料也被她「翻烂了」,书的边沿已经开绽,内里越来越厚,「皱皱巴巴」。

「我感觉吃了好多苦头,然后没考上,我还挺难过的。」回忆考研生活,范晓丹说。

这和燕西的观察一致。他发现,随着考研报考人数激增,试题越变越难,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另一个突出表现是调剂难度也变大了。

在他的观察里,2020年是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调剂比较容易,最近几年考研难度变大,调剂难度变大了,「我感觉不管是哪个学校,基本上都是报得比较满。即使它有一定缺额的话,也是分数要求特别高。」

最后的调剂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他发现一些学生考了很高的分数,去了非常不起眼的学校。



范晓丹在图书馆学习,有一晚停电,大家打着手机和平板的光学习

读研「值不值」?

很多大学生在招聘简章上发现,不少职业对于学历的最低要求是硕士研究生。

何甜甜就读于湖南一所末流二本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她对自己的学历一直不满意,也是想要读研提升学历。

考研的念头到了大三下学期愈发强烈。何甜甜说,因为她发现自己快大四了,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社会招聘上的技能要求和学校学到的东西差距很大。

除了没掌握技能之外,还有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她最理想的工作是做高校教师。期间,她搜索了深圳市一些大专院校、中专和中学的教师招聘要求,上面都写明硕士学历及以上。

在备考中,她的家人却经常劝诫她不要考研,一个学医读研三的堂姐说,「现在考研含金量不大,除非你是考那种名校。」对方建议她考公,「这是现在社会发展趋势。」

听到堂姐的建议,她想了一下,感觉有一定道理,「因为我看到很多很多研究生出来考公的。」

父母看到她大学即将毕业还没有出路,考研准备得也不理想,心里不乐意。

「你不如不上大学。」母亲不支持她考研,经常和她提起一个高中毕业的表姐,现在在深圳当会计,月入八千多元,还能一下子给家里拿出八万块。何甜甜想到了自己,父母两人在酒店务工,供她上学不容易,高考当美术生花了家里不少钱,现在还在问家里要生活费,更谈不上能为家庭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备考困难之余,受到身边声音的影响,何甜甜改变了主意,决定先考公,不行再就业,「读研只是晚三年进入职场,放弃考研,那我就早三年进入职场吧」。



何甜甜在画线描

当张诗逸开始重新审视考研的价值,那已经是「二战」失败之后的事了。今年3月,她曾去北京求职,连连失利,只有一家交通类杂志给了她offer,但是对方给的转正工资只有4500元,虽然还有交通补贴和全勤奖,但是她一想到北京的房租,就感觉「生存不了」。

如果回到三线城市的河南老家,广播电视学专业对口的岗位更是寥寥无几,她只看到传媒公司在招聘主播。

纠结要不要去交通杂志工作时,她发了网帖咨询,留言里一些文科硕士现身说法,告诉她,「我这个硕士都没有拿多少钱。」同时,她发现文科硕士大多选择体制内,她也问了硕士毕业的表姐,对方说,他们班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考公。



2023年11月,江苏,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挑选工作岗位。图源视觉中国

另一条独木桥

下班后,回到员工宿舍,范晓丹晚上7点会准时坐在书桌前,开始备考公务员考试,尽管上班已经很疲惫了,但是她还是会逼着自己备考,「我就是想逃离。」

她不太喜欢现在的工作。今年大学毕业后,她通过员工子女内部招聘,入职一家通讯类的国企工作。单位加班严重,每个周六都要加班。此外,她英语专业毕业,专业在单位也派不上用场,经常感觉自己被边缘了。

在她的印象中,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在备考,要么考编制,要么考公务员,有些同学一个接一个,已经不知道考了多少场。在她看来,他们班同学的就业选择很少,以前很多学长学姐会去教培机构,「双减」之后,他们的选择少了一条。除了考教师编制和公务员外,就只有去外贸公司工作。

她没有认识的人在做公务员,不知道具体的工作是怎么样的。至于她做下考公的决定,是因为她认为公务员工作有双休、公积金高,「待遇会比较好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认为考公可以速成,她一个朋友备考了一个月上岸了,「我到时候去碰碰运气」。

放弃考研后,于皙也转向了考公,她自称是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要不就考研,要不就考公,要不就考编。」再追问考公的想法,她说,「不还是稳定吗?」接着她又说,「相当于铁饭碗,以后也不用太奔波。」

相较于考研报名人数回落,今年考公报名人数升温受到关注。据国家公务员局介绍,2024年度国考计划招录规模达3.96万人,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

在研究报考岗位的过程中,于皙发现自己的酒店管理专业比较「鸡肋」。虽然,名义上她的专业看起来属于管理类,但是实际上被划分到旅游大类,报考岗位选择十分有限。最令她无奈的是,原以为会接收他们专业的文旅局也只选择工商类专业。

大数据和她的生活如影相随,仿佛读懂了她的内心,最近又开始给她推送考公的讯息,一条写着「命里有编书不用翻」,她想怎么可能不用学就能考上。

考公岗位选择不利之后,她开始网申找工作,但是她发现招聘网上更多在招的是销售岗,她不想做销售,「可能比较排斥跑业务」。

目前,她把更多希望放在校招上,希望明年春天能进入国企实习,再争取转正。

接通访谈电话时,已是晚上8点,张诗逸正在河南老家一家自习室外,她刚考完前不久的国考,现在还在备战省考。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理想主义的人。」说起二战新闻传播学专业,她这么说。但今年上半年求职失利之后,她对现实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热爱不能当饭吃」。

如今,她听从家里人的建议,开始全职备考公务员考试。在研究报考岗位的过程中,她第一次了解到仅限应届生报名的岗位竞争要小很多,她后悔没有在毕业那一年,先考公务员考试,「对于应届生来说,国考还是很香的」。

不过,张诗逸坦承,自己并不是很想考公,对她来说,更多是满足「现实的迫切需要」,那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以及回应父母的期待。

对她寄托最多公考期待的是父亲。她曾对父亲说,如果今年公务员考不上,她就不考了,随便找个地方上班。父亲一听,「特别生气」,责怪她「不争气」,「他都觉得这么多年养我白养了。」

父亲对她说,可以继续全职备考,也可以先考个辅警或者合同工,边工作边备考。她知道父亲铁定心让她考公的原因,一是稳定,二是好找对象。

再度全职备考,张诗逸的负罪感也变强了,很担心自己的出路,「万一再考不上,啥都考不上,然后可咋办?」她偶尔会给自己放个假,但要是两三天不去自习室就焦虑,她还很担心在外面玩会花钱。平时,她只有在报考的时候,才会主动问父母要钱。

至于下一步路怎么走,她很迷茫,还不敢去想。只要思绪飘得远了,她又变得很焦虑:「我除了老老实实学习眼前的东西好像也别无他法。」

有时候父母会责怪她不够努力,还告诫她现在不努力,以后要吃苦头。但是她回头去看自己过去的23年,无休无止地在考试,她反问道,「我都已经努力学习这么多年了,还没学习吗?」

特别是这两年连番考试失败,她对所有考试已经产生了阴影,「我真的可害怕,就是那种对失败的恐惧」。

回头来看,从考研到现在,三年的时间,她的心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刚决定考研那会儿,她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她以为自己可以有很多发展的通道,「二战」失败、求职失利之后,她发现无论考研还是考公,道路都十分拥挤。

她的耳边仿佛总响起呼喊声「上岸上岸」,可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什么时候是个岸?

12月9日,范晓丹周六加班了半天,下班后赶紧乘高铁去金华参加浙江省省考,自从下午4点入住酒店,她一直在复习申论,直到晚上12点才休息。第二天,她走进了考场,考完后,带着准考证平静地离开了。

毕业这一年,考试成为她的日常。在金华的高铁站,她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和她一样行色匆匆。她本来想留在金华玩一下,但是时间来不及,她要马上赶动车回江西,第二天她还要继续上班。

她知道上岸希望微渺,内心更为平静,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她不敢抱希望,「这一场不知道是终点还是另一个起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除朱明远外皆为化名)



12月10日,范晓丹公考结束,走出考场

《人物》「时间的力量」系列图书

点击图片购买↓↓↓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