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周练‖以梦为马,随处而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07:20:2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嘿这儿初三党曲寄颦。
虽然是周练,但也不是周周都练呀。因为月考啊期中考啊前我妈不一定给我手机。所以发作文的原则是:有空+心情好=发作文
我作文写得也不好 所以抄袭什么的还是不要找我吧。如果里面的句子你很喜欢,不妨摘抄下来 我会很开心的。
总之谢谢走进这个帖子的每个人,如果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07:30:47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08:35:23 |显示全部楼层
‖更贴时间登记‖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08:50:22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事项‖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09:02:32 |显示全部楼层
‖留给自己的一层‖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11:28:22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的伪前排‖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13:37:54 |显示全部楼层
end

1

主题

3

回帖

1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
发表于 2025-2-10 15:21:50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

主题

3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2-10 15:26:28 |显示全部楼层
等更(*/ω\*)

1

主题

14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10 16:35:27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到底有多远?
“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余秋雨先生曾在书中谈及。常游历名山大川的他会感到孤独吗?怎样的孤独才算得上是一种无奈?于是乎,我也跟随着先生的脚步,踏上去远方的未知的征程。
第一次知道世上有《文化苦旅》这么一本书是在初中的时候了。语文课本里有篇叫《信客》的课文,写得蛮好,大致讲的是一个老信客因为裁了一小截红绸,失去乡人的信任,而找了一个新信客接替他。新信客劳累奔走一生,终于得到乡人的尊敬。最后,乡人在修他的坟墓的时候,顺带着把老信客的坟墓也一并修了。故事算得上一波三折,我最爱的是结尾,余先生虽然对老信客坟墓的描写只有简简单单“不成样子”几字,却道尽了沧桑。一看书名,是出自《文化苦旅》中的,我于是顿时对这本书起了兴致。
第一次翻阅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道士塔》和《莫高窟》两章。我不知道该说谁是谁的前传,谁又是谁的后记,总觉得这两章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莫高窟》以极朴素的言语描述着极震撼的敦煌文化,让我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语言的魅力。朝代从北魏到隋,到五代,再到唐,到宋元;壁画的色彩从奔放豪迈到畅快柔美,到涡漩卷涌,再到拘谨孤单,到僵持阴沉,最后到朦胧颓唐。跟着先生观赏敦煌壁画的步伐,我仿佛走过了整个古代,经历了先辈们从意气风发到纸醉金迷,再从“直把杭州作汴州”到“万马齐喑究可哀”。壁画到这里结束了,好像是一个滴着血的民族的摇摇欲坠。但是,真正的史书远没有记载下中华民族的未来。伟大的华夏阿,伤口累累的民族,晃着身子捂住自己的鲜血,踏上复兴民族的征途。壁画终有没有记载的日子,只是它还能默默见证着炎黄子孙对民族的最真挚的爱。而《道士塔》讲的就是王道士,一个在华夏最无助的时候,倒卖敦煌文物的千古罪人。他曾在敦煌前贪婪地接受了外国冒险家的钱币,他曾在敦煌前盘算着如何再多寻找些文物,他也曾在敦煌前献媚地夸赞一个个前来交易的“贵人”。可是他忘了,他的身后,有敦煌壁画对他的叹息,有列祖列宗对他的注视,更有被封印许久的华夏民族的强大魂魄对他的怒视。在敦煌,在那个神秘的莫高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痛心,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重振旗鼓。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再次品读时,我对《西湖梦》这章却稍有微词。余秋雨先生说道:“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句话我是很赞同的。我上上下下去西湖少说也有五六次了,最远可以追溯到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对西湖,这个属于世界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漫步在西湖堤岸的感觉,看垂柳摇曳,看水波荡漾,看海天一色,感觉这地方说不上有什么特殊,但就是我心中藏的最深的那处地方。可是,先生又说它不能给人亲近,排场太大,“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生了一种疏离,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我在这段话旁边打了个问号,至今也不理解。它不能给人以亲近吗?西湖旧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就是古人中算得上亲民的清官苏轼主持建造的。当时杭州的百姓十分爱戴苏轼,爱屋及乌,对苏堤的喜爱自然也不少。它排场太大吗?曲苑的荷,晚秋的月,冬日的雪,柳州的莺,花港的鱼,这些西湖十景较出名的几处,哪一个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后人不过是再加雕琢罢了。至少西湖,杭城的守护神,不会给我以疏离感。不过我和先生,自然不是从一个高度来思考的,我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思考的,难免比较主观;而先生是从大的方面考虑的,也许更加客观些吧。
“远方有多远?没人能告诉我。”于是,余秋雨先生便带着自己对民族的希冀,踏上了前人开辟的路。那么,我呢?我的远方在哪里?也许,我也该像先生一样,踏上属于我的征途了吧。
毕竟,“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