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政策的初中地理作业优化设计
摘要:长期以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只重视教材上的讲解,经常是简单粗暴地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听不听得进去,他们只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强加式”的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提升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前言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印发的,其中指出“要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对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对家庭作业数量进行分类界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作业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
一、“双减”政策的含义及重要性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进行了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课外培训的负担,同时对于作业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老师必须要减少课后作业的压力,做好校内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让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老师的课后服务水平。所以,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们要进行作业体系的优化,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准的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作业来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地理作业来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立足“双减”政策的初中地理作业优化设计
1.增加作业趣味性,增强作业的吸引力
地理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然而,因为地理学科偏向理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较差,部分知识点学生理解的比较浅显,这会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让作业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老师主要要求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背下来,然后进行课后的习题训练,但是这样的方法太过枯燥,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容易出现烦躁、抵触的情绪,从而导致作业的质量下降,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和优势,所以,地理老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采用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采用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老师可以针对各个章节的重点,把作业形式与绘画、模型制作、科学小实验等多种作业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自己的知识,建立一个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贯彻“双减”的要求,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比如,在进行《世界海陆分布》课程的教学时,可依据课程内容,安排相关的地理学作业,并要求学生依据海陆的轮廓,画出对应的图形,这样比传统的作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画图来认识各个大陆的特点,从而把握各个大陆的相互关系,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海陆分布地图。在学习非洲大陆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或者是一个梯形,这样就可以把比较抽象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这样就可以迅速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大洲和大洋的相互关系,弄清楚各个大洲和海洋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把各个板块的特点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加强同学们的记忆,最后,同学们就可以完全的掌握“海陆分布”这一章的主要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总而言之,作业的趣味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所以,教师需要做好转换工作,根据趣味性的原则,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升华,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精确的把握,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把控作业数量,减轻学生作业压力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师在进行作业优化时,必须对作业进行数量上的控制,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以往,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地理老师都认为,要想让学生拿到好分数,就必须要掌握每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只有对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确定解题方向,找出具体的解题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大多数的地理老师都会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习题,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一种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根据“精”而“少”的原则,精确地设计课后作业,从而提升作业的总体质量,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贯彻到底。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作业数量进行控制的时候,不能完全遵照实行统一性作业。老师需要将分层作业作为基础,比如 A、 B、 C等,并根据相应的原则来进行精确的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需要完成的作业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学习。
3.注重作业实践性,提升学生认知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作业中,老师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特点,而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的大环境下,作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由于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老师要能够提升作业的实用性。这就需要老师将学生们的生活元素融合进去,让他们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提升他们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重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老师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把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习资源的服务效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可以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并以相关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对自己的理论结构进行转换。
比如,在完成“天气与气候”这一课程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的作业,并组织学生在相应的区域对不同环境下的天气情况进行记录,比如温度、气温、风向、风力以及降水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对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利用自己的知识,构建出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此外,利用实际调研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强化,让学生在后续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刘玉岳,韩丽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09).
冯艳辉.“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探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2).
董金玲,王洪中,崔茜悦.“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地理教育,2022(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