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摘要】培育学生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科学缜密的逻辑思维探索世界,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本文的内容结合七年级生物教学经验,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旨在为国家生物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作出贡献。【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理性思维;培养策略
基于生物教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锻炼理性思维并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世间万物的生物规律。学生在探究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以科学探索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追寻真理。在生物学学习实践中,学生要构建生物学视角分析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提升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个人生物核心素养,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从课堂教学着手,做好核心素养提升引导。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核心素养
1.尊重生命
生物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即生命,它反映人类自身生命的认知,也反映对自然界其他生命和物种的研究。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生命的发展规律,同时掌握用生命观念认识世界的思想,在学习中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乃至其他物种的生命,此为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2.理性思维
传统的生物学科教学以基础知识掌握为核心目标,缺少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借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机械背诵生物学科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拓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需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建设,学会沉着冷静处理问题,基于个人对生物的认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学习生物就是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新课程和新教材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精简课堂授课,传授科学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与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4.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是一门关乎所有生命体发展的学科,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后可以运用生物学规律阐释社会现象,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解释和剖析,以个人所学所知推动社会发展。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好社会责任教学,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自己的见解,初步认识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以及乐观的生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1.设计问题情境,培育生命观念
初中生物学知识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生物教师借助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生活相关联,可以以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高耸山地和波澜大海中,以不同形态安居和繁衍的多种生物。正当学生感慨自然界的神奇时,生物教师顺势呈现原始单细胞生物照片,“生物是如何由原始单细胞生物演变而来的?”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中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兴趣,教师基于视频演示让学生看到原始生物如何进化成如今精彩纷呈的生物体,而后再向学生提问“有何证据证明生物已经发生了进化?”学生在教师提问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思考和探索,而教师再呈现不同底层化石模式的图片,学生可以在其中讨论化石的分布规律,实现分布规律和生物进化的链接。以问题情境为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刻的感受到生命进化的伟大进程,产生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价值观,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2.依托思维导图,培育理性思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让学生知识体系建设更合理,生物教师可以依托思维导图,助力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同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内容时,为让学生从宏观角度掌握绿色植物整体概念并掌握不同植物类群的关系,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植物类型更加直观明了,基于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分类,以具体的特征和举例丰富思维导图框架,能让学生快速掌握不同植物类型的生活环境和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对不同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常见类型及作用在思维导图中细化分支,能让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深化对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对照实物让学生说出每一类植物的特征,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3.开展实验探究,培育探究精神
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囿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生物实验体验感不佳,甚至单纯借助显微镜、玻片标本等设备参与到实验当中,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内容,来推动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验体验。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中,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时,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探究过程进行实验,将全体学生按每小组四人进行分组,测试学生静坐时、跳绳、仰卧起坐等运动后1分钟内的脉搏数进行记录,基于数值汇总后再实施科学计算,借助学生深度参与的简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生物规律的精神,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如何用实验数据得出具体结论,不断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组织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中的知识可以服务于社会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在学习人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聊一聊生活中常见的人类环境影响生态的行为,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规避同类问题或减小影响。除此之外,生物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到海边或湖边时禁止乱扔垃圾,避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进行垃圾分类,基于垃圾回收再处理,避免影响生态发展。基于此类社会实践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生物学习时,自然也会对相关知识的社会作用产生思考,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到生物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实施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效的生物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生命观念,开发学生理性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育社会责任,对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价值。将核心素养培育渗透于教学实践当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玉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7):91.
[2]朱柳娜.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天下(综合),2020(8):252-25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