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5 天前

【初中地理】7-8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汇总,新学期用的上!

更多初中、高中资料,可以在物理大师app,大师一百公众号获取查看!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天圆地方

②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地球卫星照片,人类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3.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经线与纬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是半圆。

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南用“S”,北用“N”表示。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是圆圈。

长度:赤道最长,向南向北逐渐缩短。到北极点,南极点变为一个点。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东用“E”,西用“W”表示。

5.经度与纬度

经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

起始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变化规律:0º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度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起始线:赤道(0º纬线)

度数划分: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º。

变化规律: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越往两极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0º纬线)

②北回归线(23.5ºN)

③南回归线(23.5ºS)

④北极圈(66.5ºN)

⑤南极圈(66.5ºS)

7.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º~30º、中纬度:30º~60º、高纬度:60º~90º。

8.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绕转中心:地轴

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产生时间的差异

③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9.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太阳

公转周期:一年(365天)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四季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④五带的划分

11.二分二至日日期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1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照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照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照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时,南半球昼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13.地球上的五带:

①热带:23.5º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北温带:23.5ºN~66.5°N(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③北寒带:66.5ºN~90°N(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④南温带:23.5ºS~66.5°S(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

⑤南寒带:66.5ºS~90°S(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14.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15.四季的划分:

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月。南半球,北半球日期一致,季节相反。

第二章 地图

1.地图三要素:

①方向

②比例尺

③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判断方向;③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4.比例尺表示方法有三种: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5.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实地范围之间的关系:

图幅面积一样大时,比例尺大的实地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实地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6.海拔:

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7.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0.png

9.等高线:

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作等高线。

10.等高线地形图:

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11.七种地形部位: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12.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

立体感强。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关于陆地的几个概念:

①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

②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

③岛屿:面积极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④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大洲=大陆+附近的岛屿)

3.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乌乌里,大黑土)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④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⑤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⑥亚与大洋洲分界线: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⑦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⑧南美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5.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6.四大洋的特点:

①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它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②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③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

④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

7.能画简易的七大洲、四大洋相对位置分布图。

8.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

②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9.大陆漂移:

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相关证据:

①大西洋两岸,轮廓十分相似(非洲与南美洲);

②大西洋两岸古生物一致;

③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连续性)

10.板块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11.七大板块: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如果是六大板块,那么北美板块与南美板块合为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12.板块运动的方式:张裂、挤压。

13.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山系:

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②科迪勒拉山系。

1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5.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16.地中海正在不断缩小(板块挤压),红海正在不断扩张(板块张裂)。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常用的天气符号和风向风级P59(识记)

3.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差,对人体健康有害。

4.气温: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6.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②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海陆因素)

③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7.世界各地的降水,既有季节上的变化,也有空间上的差异。如我国:季节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减。

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世界“雨极”与“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0.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得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11.气候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1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撒哈拉沙漠)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地区:亚热带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地区:亚热带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气候:

特征:终年温和湿润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陆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征:夏季凉爽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

分布地区:极圈附近

苔原气候

特征:长冬无夏

分布特征: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冰原气候

特征:终年严寒

分布特征: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

1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洋流因素

⑤人类活动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长变化: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每年平均增加约8000万人。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3.在不同国家,人口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非洲人口自然率最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4.人口分布: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1.jpg

5.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的影响:

①住房紧张

②交通拥挤

③就业困难

④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国慢会带来的影响:

①劳动力不足

②老龄化严重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国防兵源不足。

6.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P97)

7.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的使用范围则最广。

8.世界语言的分布

9.三大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均发源于亚洲。

10.聚落的类型:

乡村和城市。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

7、 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此外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第二节 人口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2.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3.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4.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5.jpg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6.jpg

第四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内流河以冰雪融水的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7.jpg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河口—桃花峪,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1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3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3、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第四节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灾害特征:种类多、分布广、频繁、危害严重等。

4、防灾减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旱地(北方)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

水田(南方)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林地(东北、西南)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高原(山区)

草地(西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丘陵

4、土地资源遭到的破坏:

现象

破坏土地资源的后果

飞来的山峰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小草的哀求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水土的怒吼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地的心酸

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6、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特点

运输方式

特点

航空运输

价格最高,运输速度最快,运量比较少

公路运输

运量较少,但是灵活便捷

水路运输

价格最便宜,速度最慢,运量最多

铁路运输

速度居中,路线固定

管道运输

适合运输油气资源

(2)掌握运输方式的一板规律:

运输方式

规律

公路运输

鲜活食物要求速度快,且距离近

水路、铁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经过河流或海洋选择水路,不经过选择铁路)

航空运输

贵重、急需物资且量不大

4、我国的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5、铁路干线主要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三横五纵)。

6、铁路干线的分布和主要铁路枢纽城市: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8.jpg

第二节 农业

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1)东西差异:

地区

农业

自然环境

东西差异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东部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东北、西南、东南

林业

湿润半湿润(山区)

沿海

海洋渔业

海洋地区

南方

淡水渔业

河流、湖泊地区

西部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2)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东北:一年一熟、

小麦、甜菜、大豆、玉米

棉花、花生、温带水果

华北: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秦岭—淮河

南方

水田

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4、我国种植业生产基本是“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分布格局

5、新疆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

6、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山地,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7、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课本P96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9.jpg

8、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条件

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农之路,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三节 工业

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工业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

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和中心、地位)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5/1726362569292_10.jpg

等一个一键三连

您的支持是小编持续更新的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地理】7-8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汇总,新学期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