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16 23:04:17

2024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修订教材解读,转给老师和家长 | 解读新教材

小今:

语文学科教材变化大?8月7日,主编温儒敏公开表示,这次修订,是为了更好体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并非重编,新教材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变化:课文有少数增删,增強时代性,栏目减少,拼音识字适当降低难度;初中每个单元增加一个“阅读综合实践”。

那具体有哪些修订?老师们能从哪些角度改进教学?以下是2024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修订教材解读,供老师、家长们参考。

01

“识字与写字”解读

徐艳(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1.识字与写字的修订:

精选内容,适度整合,减负提质。教材中具体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字量的变化。由原来的300字减少到280字;

(2)字种的变化。需要认识的字删掉了原有教材中58个字,新增了38个字;需要会写的字字量不变,但是删掉了原教材中的20个字,新增了20个字;

(3)字序的变化。会写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更加科学合理。

2.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

(1)尊重教材,用好教材。新教材在识字写字的编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把握本质,精心设计。识字写字的本质是一种积累、建构、应用和表现的过程,而非机械的读与抄。老师们需要统整融合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以结合核心字的学习来撬动整篇课文的学习。

(3)加强整合,积累梳理。让学生在整合、梳理当中发展思维,设定大概念,如一上《天地人》课题中三个生字就是三个很大的概念,引导学生梳理教材中与“天、地、人”有关的字,梳理之后引导学生由字变词、由词变句进行具体运用,这样的梳理就变成了孩子生活中很有意思的经验。

02

“汉语拼音”部分解读

陆早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1.汉语拼音修改的六个方面:

(1)改变了单元设置。由两个教学单元变成了三个单元,增加了一个语文园地的内容;

(2)微调了课时的安排。原来iuü和隔音字母yw是一课,现在拆分成了两课,将隔音字母yw单独作为一课教学;

(3)调整了字母书写部分的位置。由原来的放在每课最后,统一安排到学完字母音节之后;

(4)微调了部分音节。例如去掉了音节(chua),调整了部分平时不常用的音节,调整后的音节更加日常,方便学生更好利用生活中常用的汉字发音;

(5)增加了注音词语,提出了认字要求。注音词语增加至3~5个,且在注音词语下明确列出要求认读的汉字;

(6)设置“读一读”栏目。把儿歌设置成“读一读”栏目进一步强调了儿歌的功能,意图让学生在儿歌的朗读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音节。

2.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1)用好情境插图,降低认读难度。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中的音形元素,并且尝试自己编一编顺口溜,帮助读准音记准形。

(2)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认读。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认读和拼读的趣味。在游戏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认读、拼读的练习和巩固,掌握了读的方法。

(3)注重学用结合,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主动将学到的音节用起来,比如用学过的音节写写喜爱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等,还可以用教材中提供的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让学生在运用中练习和学会音节的书写。

(4)改革评价方式,缓解学习压力。

03

“阅读教学”解读

刘春(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1.阅读教学的变化:

(1)目录和选文的变化。新教材单元标题由“课文”变成“阅读”,凸显了语文实践方式;单元数量由4个变成3个,课文的数量由14篇变成10篇;阅读单元中课文的顺序有调换、有删减、有增加,保留和增加的文本更经典、更有趣、更贴近儿童,删除了难度较大的课文,降低了学习难度;

(2)课后习题的变化。课后习题突出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了学习重点。

2.阅读教学的建议:

(1)对标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找到明晰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每个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作为引领,明晰学生在单元的阅读、学习和生长的任务。

(2)搭建课文与儿童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描述的世界是熟悉而又新鲜的。教学时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任务,用学生生活经验作为支架,将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打通,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样新鲜的路径,学习认知自己熟悉的世界

(3)以朗读为主线展开阅读,引导学生具身体验,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世界。开展多层次的朗读,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把书读准、读顺、读懂。也可以用好教师的师范资源,老师做好朗读者,带领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趣味、读出自己的理解。

(4)建立学生朗读档案,运用增值性评价让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尽可能利用上课、课间、检查作业等机会,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关注学生在课文朗读上的共性困难和个性表现,多鼓励学生在朗读上的进步,为学生提供朗读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可见,引领学生通过汉字认识世界,用朗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热爱。

04

“表达与交流”解读

王爱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1.整体解读:

一年级(上册)教材侧重于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要求,教材通过日常的生活情境、文学阅读情境和跨学科情境来进行表达与交流,一共有4处专题口语交际,6处字词句运用,8处阅读中思考交流。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专题的口语交际中、在单项的字词句运用中、在融合的阅读积累中学习表达与交流。教材的编排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而是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整合通融和立体架构。

2.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1)着眼核心素养,重视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2)突出主题实践,重视情境激趣,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高交际认知,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3)体现“评—教—学”一体,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交际的目的和效果,反思生活中存在的交际问题,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口语交际的一般原则。

(4)注重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写话的建议:

(1)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的写话价值。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发现、体验、感受,才会有对生活与周围世界的真切表达。

(2)尊重学生原生态的写话面貌。我们教师应该少对学生的写话进行修饰、加工、美化,尽量保持学生原有的表达,应该允许儿童在写话中有语义表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尊重学生原生态的写话面貌就是尊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写话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学生的音容笑貌、大千世界,促进学生加深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如果我们可以记录学生即兴说的话,帮助学生整理成书面语言,让学生明白,怎么想就这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写话就是这么简单,还很有趣。

05

“整本书阅读”解读

张晨晖(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1.整体解读:

统编教材的编写注重阅读,更注重阅读拓展。新教材仍然是从“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方面推行儿童阅读,且基本上教材没有改变。只是8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顺序发生了一些的变化,把字少易读的儿歌童谣、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放在前面,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2.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建议:

(1)抓实课堂。和大人一起读的8篇文章的教学肯定有别于阅读单元的课文,老师们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依据学情、依据自己善用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2)由篇带本,拓展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由学到的这篇文章拓展到它的作者和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把相关的书籍带给孩子们看一看,由一篇文章带到一本图书,让学生对这样一本又一本的图书产生兴趣。其中拓展出来的绘本更适合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快乐、轻松、自由的状态带着孩子们读绘本,让孩子们通过爱上读绘本,再爱上读整本书。

(3)重在习惯。课标和教材中多处讲到了培养习惯,老师们可以通过推进活动,做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06

“跨学科学习”解读

陈小平(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整体解读:

跨学科学习已经隐性融入到教材编写中。教材中入学教育、拼音、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板块都将跨学科学习有机地进行了渗透。

2.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建议:

(1)提高认知及站位,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2)依据学情,利用教材巧妙灵活地进行渗透、融入。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入跨学科学性的理念及基本要求,不仅能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还能延伸到跨学科学习的理念。

(3)借助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语文学习从来就离不开其他学科,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将识字、阅读、表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4)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专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例如设计与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相关的小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通过看、听、说、唱等方式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附:新旧教材对比(具体以秋季教科书为准)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16/1726499057885_0.we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修订教材解读,转给老师和家长 | 解读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