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人的悲情与呐喊,文学呼唤多元之声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头条教育#身为语文老师,对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我可谓烂熟于心。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都是历史沉淀的经典。翻开目录,古往今来文人众生相若隐若现。很多佳作诞生于作者人生艰难之际,或贫困潦倒,或被贬途中,还有大量作品反映民生疾苦与个人不幸。
这些作品恰似夜空中璀璨繁星,照亮历史天空,展现了人性复杂画卷,文人在历史长河中踉跄前行。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85800658_0.jpg
一、教材中的“诗人不幸”之作
部编版语文教材里,众多作品刻满作者人生困境。七年级时,李白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情与牵挂自然流露,“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化身情感使者,让人深切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悲切感慨。
九年级,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悲愤与无奈满溢。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被贬河南邓州,“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透露出古代士大夫政治失意时的复杂心境。
再看反映民生疾苦和个人苦闷的作品,如繁星般耀眼。《十五从军征》中老兵凄惨经历如沧桑历史画卷,“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将战争的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晚年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却展现广阔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人动容!
《卖炭翁》借卖炭翁遭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让我们深刻认知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85800658_1.jpg
二、作品比例及意义
这些诞生于人生低谷、反映民生疾苦和个人苦闷的作品,在教材中占比虽难精确衡量,但无疑地位重要。它们如神奇钥匙,为学生开启了解历史、感悟人生之门。学生借此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加深对历史认知,感受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人生镜子。人生苦难与挫折,是文学创作的肥沃土壤。诗人在不幸境遇中,更能深入探究人生真谛、社会本质和人性善恶,创作出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85800658_2.jpg
正如莫言所言:“如果有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作品来赞美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很值得怀疑的。文学艺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不公正,包括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和恶的成分。”
诚然,文学需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阴暗面,教材中的这些作品也表明,对苦难与不公的揭示更能触动心灵,促使人们反思社会。但文学不应只有批判,也可有赞美。文学应多元化,既能深刻刻画苦难,又能深情讴歌美好。
三、当今文坛现状反思
当今文坛,诗词文章常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但凡出现另类的声音,则被批评为非正能量。致使许多作品缺乏个性与深度,难以触动读者。为何如此?
一方面,快节奏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让作者难以深入生活体悟人生。他们往往追逐短期利益和表面成功,缺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创作易被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左右,失去作品独特风格和个性。
另一方面,文学创作环境存弊端。文学批评有时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过于关注商业利益和人际关系,对优秀作品关注不足。“文二代”的称呼,不就是对文学裙带关系的嘲讽吗?同时,文学教育也有局限,过度强调技巧传授和应试要求,忽视学生文学素养和创造力培养。
此外,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阅读变得浮躁浅薄。习惯快速浏览和碎片化阅读,很少深入研读经典作品。这使得优秀文学作品难以广泛传播和被认可。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23/1727085800658_3.jpg
四、文学应允许多元之声
文学应当允许多元之声,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在宽容、多元的文学环境中,各种思想、情感和风格才能充分展现。
首先,作者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作精神。敢于正视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深入生活底层,用心感悟,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力量。在创作中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展现独特风格和个性。
其次,文学批评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批评家应坚守独立立场和公正态度,重视优秀作品,批评不良作品。同时鼓励创新和探索,营造良好创作氛围。
最后,文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总之,“诗人不幸,诗家幸”,文学应当允许多元之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那些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反映民生疾苦和个人苦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当今文坛现状,为文学发展创造包容、多元的环境。只有这样,文学的百花园才能真正姹紫嫣红,绽放永恒光彩。
——我是小李滔滔,感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转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