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24 04:02:46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受社会形势新变化影响,高中基础教育工作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如提高了对历史等传统“副科”的重视,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特立足于此教育背景,面向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对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核心素养环境下,为更好地落实教学指导工作,带领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指导方法。而要使优化后的课堂更加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新变化形成清晰认识。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所能够形成的适应自身成长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它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能力以及培养历史观念和思想价值的重要依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唯物史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客观的历史认知。它让学生从历史的发展规律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拥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继而从内而外、由现象到本质地探寻历史,对历史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视时空的思维能力。它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建立时间和空间的有效联系,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维度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和分析,从综合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审视时空的思维能力。史料实证能够培养学生客观求真的学习态度。它是运用可信的史料深入探索并重现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史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伪存真,获得客观对待事物的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客观求真的学习态度。历史解释能够培养学生理性的事实评判能力。它是依据真实的史料,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和评判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学生挖掘事物本质、运用史料求得真理的过程。由此,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正确分析事物,形成理性的事实评判能力。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它是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核心;它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家国昌盛、对人民幸福的伟大追求。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结合上述历史核心素养的价值,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态度,从提升核心素养的角度实施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实现学科关键能力的价值与作用。

(一)积极观察引导,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认识人类社会遵循客观的演变规律,能够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看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机制。也就是说,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它是时间的佐证;是对后世的警醒与告诫。如果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必然,就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透事物的本质,从而辩证地看待所发生的事情。这是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时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历史、了解历史,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由此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历史。以《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教学为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教师可以借助社会形态的演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社会形态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就能够纵观整个演变过程,从而发现社会形态的变化。如原始社会从原始人群到母系、父系氏族阶段,社会生产力逐步成规模、成形态,从共同劳动共享成果渐渐发展成有贫富差距、等级分化的形式,继而由于对等级和财富的追求,开始了战争与统治。这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就能够获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推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无形之中推动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在对历史社会形态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就能够从整体脉络上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个时代、每个群体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都有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学生就能够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逐步建立正确的唯物史观,继而对待历史更加客观、理性。

(二)注重对比学习,构筑良好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空间概念下的事件。不同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事件是独特的,也就是说,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空间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事件,而不应交错时空,在不考虑时空因素的前提下评判历史事物。以《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为例,隋唐之所以被称之为“盛世”,是因为它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更深入地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从时空角度清晰地把握历史,理解历史的变迁。如可以将唐朝时期的社会政策与隋朝及以前或者以后的政策相比,通过纵向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唐朝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因为大力实行利国利民的措施和以开放为主的政策,广泛吸纳各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而在唐朝之后,尤其是清朝时期,中央集权、官僚主义横行,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再通过横向对比,当时的非洲、美洲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即使欧洲的政治经济与中国相当,其稳定程度也未及中国。而在明清时期,政府闭关锁国,中国陷入了固步自封的境地,西方国家则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启蒙运动,思想得到解放,借助工业革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超过了东方国度。通过这样的纵横对比,学生就能够建立立体的历史时空思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构建完善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时空观念。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价值与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积极的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让历史课堂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张燕.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华夏教师,2019(20):12-13.

禹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5-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