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例到底”教学法
2014年 2月下半月 总第 144期 教育科研“所谓“一例到底”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则典型案例和材料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这里的一例,不仅可以是一则案例,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一则材料甚至一个话题。”1当然这里的一例是以一则案例或材料为主,附之以其他材料,而不是说只用一个例子。比如,以李宁的成长与转型谈理想的实现,同时可以加入姚明的成长;以中国的海尔集团的发展与壮大谈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蛟龙”下潜再创中国深度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等。第一步要选好典型“一例”在进行“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时,一定要选好贯穿整个课堂的这“一例”。首先进行全面细致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梳理,明确主体知识并且划分教学中的重难点,理清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第一,可以把这一课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知识: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3.运动与静止,4.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其中运动是贯穿本课的核心知识,形成的逻辑关系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二、梳理了知识和结构后,教师要收集与此项内容相关的材料。选取的材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来。因此案例和材料的筛取不但要考虑教师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效果。本着以上的原则,本人确定了一则材料,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出海”。首先,从运动的含义看, “蛟龙出海”中肯定是有变化和过程的。其次, “蛟龙出海”中是否有宏观和微观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以及思维运动。可以直接看到宏观运动,那微观运动有没有呢?能量被使用就是微观运动;潜水员的新陈代谢就是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呢? “蛟龙出海”不正是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和许许多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吗?“蛟龙”的研发与出海正是无数海洋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思维运动。第三,再看在“蛟龙出海”中,是否存在相对静止?这就隶属于第三个主干知识了。在潜水器内的潜航员相对于潜水器正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第四,在“蛟龙出海”的过程中人们是如何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蛟龙”的下沉与上浮不正是压力与浮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体现吗?。由此可看出,这一案例是完全满足实施“一例到底”教学方式的条件。第二步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确定案例后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笔者认为,针对比较抽象、深奥的哲学知识,设计问题不宜过于专业,不宜过深,否则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就没法激发学生,课堂气氛就会沉闷。
要设计能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问题就必须是启发式和开放性的。可以设置一组连贯的或对立的问题,来解决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设计问题还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设计的问题还应具有梯度性,这样问题才可以随着材料的展开而逐步深入,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连续性。对比这一课的四个主干知识,可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四组问题:问题一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从“蛟龙出海”到返回的这个过程?问题二: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运动形式有哪些?是谁在运动?是否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问题三:在这次运动过程中有没有不运动的东西?问题四: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在这一过程的运动中,可以看到人们对哪些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可见,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案例材料与知识点的一一对应,通过设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的逻辑分析。第三步要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去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选取适合的“一例”和设计好的问题只能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呈现方式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叙事讲授式:主要指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材料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通过问题的研讨或分层呈现,把学生们带进一个特定的情境或事件的场景中,一起进入角色,进行讨论和分析,或者是对案例情节进行猜测和假设,或者是从事件的当事人的思考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在运用这种方式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给所讨论的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急于给学生进行评判,要注意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第二、合作探究式:主要是指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话题,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进行访问访谈或进行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探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达成共识。如讲解《政府的职能》时,在课前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的洪涝灾害,围绕政府的某些部门,进行分组,搜集我国政府在应对灾害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而透视我国政府的职能。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答中外记者问或新闻播报与时空连线的方式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导学案式:主要是指有教师制作导学案,把案例分成几个部分,设计好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上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记录,在对这一案例的逐步深入和解决中形成本课的知识点。由于“蛟龙出海”这一事件的故事性并不强,而且大家通过媒体对此也比较了解,不易采用悬念式叙事法。而本课的问题设计又非常具有讨论性,所以决定以这些问题为框架制作成学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结论。当然“一例到底”的呈现方式还有好多种,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围绕“一例”来进行,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通过这种“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抓住主线,顺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具体实施中也要注意到,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局限于一则材料或案例,可能学生会在某些认识上出现偏颇。所以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全面、科学、准确的认识。浅析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例到底”教学法李娜(沈阳市回民中学,沈阳 110003)【摘要】本文以《生活与哲学》中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例,浅析“一例到底”教学法的大体过程。【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一例到底”;教学法;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 (2014)02-0074-010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