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之我见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之我见 我校从去年以来,一直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自己编写的导学案,一来二去我有了自己的看法,想借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一下,望大家笑纳。我觉得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就如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不会找水喝,……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找水喝喝,他便学会了找水这一技能,也就不用你去为他找水喝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如今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好方法。
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劳累了。所以要从自己所教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才是是比较实用的。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新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要太难。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围绕课时重难点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好题,这是导学案的精华。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由点到线到面再到网的认识。在编写历史导学案时,为了地让学生对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解决,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都是考试的考点,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学生在自己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反复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好学生来说,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我试过这样做,每堂课下与上课铃之间大约有2-3分钟,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时间段,我领着学生读课文,至少能读一大段,组织好的话,都能读上近三分之】然后巩固记忆(5分钟),现在学生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张。课下看历史的时间非常少,只能向45分钟要成绩。而且,不让学生记忆也是不行的。历史知识点繁杂,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进行提炼记忆。没有识记基础的思维,就象空中楼阁。
所以,这5分钟是不能舍弃的。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 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就是说,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那就是学生们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中把知识转换成问题,有小组所有成员来共同完成)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有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合时、合适,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应放低起点,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基础-----这一教学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15分钟)最后巩固提升(10分钟左右)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的后面,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必做题,这部分题都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选做题,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选题时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 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
…… …… 余下全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