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对比及建议
吴章明【关键词】初中;高中;历史;对比分析;教学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也在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的衔接问题,不能只关注教授的内容,还要对初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进行深入研读与对比分析,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学习基础以及未来应当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让学生在现有历史基础之上,实现历史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对比分析
(一)教学理念对比
从课程标准来看,初中、高中在历史教学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等,要求教师落实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推动历史教授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构建相应的历史课程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包括关注社会现实、联系生活、注重全面发展等,以此来适应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对比
初、高中历史在教学目标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知识目标上,初中历史课程体现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知识,而高中则以各种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形成了纵深发展的知识体系;在能力目标上,初中强调学生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则重点突出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独立思考、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史料实证的方法等。在情感目标上,初高中历史课程都以爱国主义为首,但初中侧重于对学生观念、人格、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高中则更重视學生人文精神与历史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对比
初中历史教材基本按照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顺序编排内容,可以让学生比较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高中教材对历史知识进行了重新编排与整合,体现了“融汇古今,中外相连”的思想,以专题的形式梳理历史知识,其中,必修部分主要包括中外历史纲要,选修部分的内容则更加细化,包括国家制度、社会治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
(一)衔接课程内容,体现知识联系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对于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具有纲领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衔接工作。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作出要求,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五大核心素养,尽管二者看上去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而服务的。总的来看,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初中阶段强调学生对史实的掌握和对历史事件意义与影响的初步理解,高中则侧重于学生对历史事件意义、性质、影响的深入理解,但这也离不开史实本身。不同学段的历史教师,都要深入研读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深入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明确学情差异,合理选择方法
历史教师可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课堂交流、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初中生与高中生在思维能力和认知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初中生在学习中受形象思维影响较大,比较善于从直观的事物中获取信息,所以教师应当多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具体的史料,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较高,在学习中通常具有自主思考与表达的意愿,所以教师要采用更具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留出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
(三)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每个单元、每一课的主题、内容和目标进行分析,理解编者的意图,在备课、授课、作业布置时做到胸有成竹。在推行新教材后,高中历史教师普遍感到教材内容过多,在规定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初高中教学之间的断层,高中历史教师往往追求面面俱到,而没有意识到哪些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哪些知识学生先前并未接触过,教师需要在全面把握初高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结语
总之,初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深入研读学习两个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既要针对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也要在培养方向与目标上体现一致性与连贯性,以此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娅.铺好台阶 架好桥梁——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策略.教育界,2021(36):64-65.
谢玉平. 新教材视野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与提升.青海师范大学,2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