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4 10:05:27

“疫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 以初中守望精神家园单元复习课为例

海门区东洲中学 姜群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错综复杂,如何把疫情当成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应对,促进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我们要面临师生戴着口罩教学,不可近距离交流讨论的束缚、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教学内容的改变等挑战,迫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一发掘榜样人物激发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是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滴产生学习。”因此,榜样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和育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撷取历史人物的高尚人格和丰功伟绩激励和引领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可以展示时代人物的感人事迹感染学生,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社会正能量;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处事方式等影响学生,做到润物无声。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在学生自己的身边寻找榜样,如老师、同学、朋友等,让教育更具“烟火气”,因为身边的榜样与那些“高大上”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可亲、可看、可知、可学,从而激发人向善,产生更强的教育力量。

二 活化课堂设计 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是什么?它应该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超越”。如果一节课对师生而言没有超越和成长,纵然再怎么精敲细打、豪华包装也或者是小手林立,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演技。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全的生命共同体,既要关心教师的行走方式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生存状态。例如,我在复习《守望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专题时,首先把本专题重要的知识点做成PPT让学生当堂识记并用填空、抢答的方式进行检测巩固。因为比较简单、达成率较高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感受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成就感,但复习课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我就把学生容易混淆的观点融入的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判断、点拨、质疑、讨论、纠偏,炼就一双双“慧眼”,学会“雾里看花”,提高判断分析和思辨能力,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深度思维水平。最后,用大背景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包装”,例如“最美逆行”“中国小草的力量”等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式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把所学内容对照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系,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理想境界。总之,活化教学设计,最关键的是课堂的起点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样的课堂即便不是轰轰烈烈,但却有于无声处有惊雷的效果,注定了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三 巧用时事政治 助推素养养成

有人说:“疫情是把照妖镜,美与丑,善与恶,都在这张照妖镜前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的确,疫情是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作为一名道法老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带领他们从不同的读懂这本书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素养并积极践行。《守望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专题的复习内容很多、很繁杂,如果我们用“抗疫”作为中心议题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就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统一,更好地完成复习目标,使课堂达到优质和高效,助推学生素养的养成。

当前,我们正面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让学生识记固有的知识点,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思维方式以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要我们教师学着蹲下身来,去一些浮躁与繁华,多一些品味,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更是培育其精神和思想的育人过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