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8 22:18:3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个在看叭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习本文时,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因此,以“观看视频”“观察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另外,在本课教学中要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开会场面的小视频和“曹冲称象”故事的视频片段、“船”的字理识字过程等;现场做实验的器材。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2~3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营造生活情境: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播放菜市场买卖的热闹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菜市场里衡量轻重的器具——秤。)

(1)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秤,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

2.出示大象的图片 ,引导学生质疑:用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认识“称”字。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称”字和我们刚刚认识的“秤”字有什么不同?

(2)认识“曹”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强调上面不是“艹”。

(3)课件出示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出示的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4.过渡: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动笔圈画出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同桌合作互读,并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交流比较容易识记的字。

①“根”“柱”“杆”: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识记这三个形声字,注意“杆”的发音,在这里读ɡǎn;用扩词法理解“杆”与“柱”的字义。

②“议”“论”: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议”和“论”, 课件出示开会场面的小视频,交流理解“议论”的意思(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并用“议论”练习说句子。

③“线”:形声字,可与“钱”区分识记。

④“员”“砍”:部件组合法识记。

(2)引导学生识记较难记的生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帮助学生完善识记方法)

①“重”和“量”: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两个字字形相近,都有“里”字的字形。“量”字也可以用口诀来记忆:“一日一里”,同时强调在本课读liànɡ。

②“止”:独体字,可用字谜法识记:“上”多一竖。讨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组词。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快乐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生字按照容易识记的、较难识记的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识记生字进行更为理性的指导,并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有:曹操、曹冲、官员们。(同时板书)

3.课件出示写有上面人物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记“曹”。

4.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为什么要称象?

(1)画一画象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引导学生了解“一边……一边……”是表示同时进行两件事。

(3)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并练习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体会“到底”,说明大家对大象的体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4)组织学生讨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5)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5.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初步了解故事的开端。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在阅读中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边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则为学生开辟了创新思维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称、柱、底”。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课件出示这三个字的书写动漫。

4.教师范写“底”字,相机指导:8画,半包围结构,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最后一笔点不要丢掉,上下两个点基本都在竖中线上。

5.学生练习书写。

6.反馈评价。找写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范写,学生针对字的结构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学生在黑板上范写的形式鼓励学生写字,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五、课内总结,课外巩固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2.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带回家,既巩固了知识,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玩“一字开花”游戏,给同一个字组几个词。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字词,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在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细品方法,感悟内容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1)鼓励学生扮演曹操来问称象的办法,想一想这句话要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2)女生读第二句话。说一说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根据官员说的第一个办法,画一画,把秤设计出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大树做秤杆。(板书:官员——造大秤)

(3)巩固识记生字:杆、秤、砍。

(4)男生读第三句话。

①课件出示大象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一句。

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方法怎么样?

(5)看来这个方法不能让曹操满意,因此,曹操听了——直摇头。(板书:曹操直摇头)

①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此处应引导学生通过“直”,体会官员们的办法都令曹操非常不满意。

②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用笔圈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赶象上船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称石头知重量。

(3)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思考:对于这个办法,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小视频。引导学生一边看,一边借助关键语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并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

(5)现场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①容器装了东西之后下沉,沿着水面在容器上画线。

②拿掉东西后,容器浮起来。比较水面和线的位置。

③放入其他物品,直到线与水面重合为止。

④用秤称重比较。

(6)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好在哪里呢?

(7)学生讨论,教师相机补充,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置换,让大象毫发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8)引导学生思考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体会曹冲的办法是源于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勤于积累。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此刻曹操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巩固生字“量”。

4.引导学生交流: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此处教师应适时补充有关曹冲的资料。

设计意图: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以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有总体的印象;第二,做实验让学生直接了解用船称象及“画线”的意义,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一边读、一边看、一边演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指导学习“岁、站、船、然”。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特点,思考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适时演示“船”的字理识字课件,注意“船”的右上部不是“几”。

(3)教师范写并强调“然”字右上有一点,千万别漏掉,下面的四个点要托住上半部分,四点之间是等距离的。

2.自主学习“杆、秤、做”。

(1)课件演示书写视频,学生随视频书空。

(2)学生自主模仿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及时板演纠正。

3.学生练习书写其余的生字,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时,教师引领学生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探究写字方法。通过观察结构,知道如何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们玩的游戏。(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演示用“玩跷跷板”的方法称象。

③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这方面的书来读一读。

(2)改进的方法。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石头换成羊,它们可以被赶上船,省些力气。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总结体会: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爱动脑会观察)

3.说一说通过学习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进行创新方法与改进方法的尝试,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动脑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08/1728397115620_0.png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一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的道理。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特别是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一、教学效果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敢想敢做,难能可贵,尤其是他才七岁,正好二年级的孩子们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孩子们共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把孩子们带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思路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指导阅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在第三自然段中,讲解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思考,有效引导学生读出了“议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议论”一词的理解。这样,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三、不足之处

我细细想来,也有欠妥之处,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在教学中,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二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教学效果: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