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0-11 22:05:13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在目标、体系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为主的教育构建起了新型历史课堂。在这一背景之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担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尽快更新教学理论体系,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对于培养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核心素养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和具备的历史学科思维品质和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所具备的历史知识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大致包含了五个主要的方面,即历史的唯物史观、历史的时空观念、历史史料实证、历史的解释。其中,历史唯物史观是用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发展规律的方法论,也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地理条件下发生的,从时空构架上能够看出历史存在的价值;史料分析指的是对历史资料的获取和辨析,是真实反映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指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和客观评价;历史价值观指的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所存在的辩证统一的联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扎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知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的综合,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呈现在课本中的理论,于是不停的死记硬背。

为了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效率,也为了使历史事件更加的真实、立体,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深刻的感悟,教师应从将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有条理的学习。这不仅降低了他们记忆复杂知识点的难度,也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先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从洋务运动开始,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终究还是失败了。而此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洋务运动也最终宣告失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读书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大胆向皇帝上书,这就是“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学生们明确了时间、背景及事件原因后,对戊戌变法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个学生说:科技救国之路走不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变法,“祖宗之法不足法”,在政治、教育、军事、经济上等提出了多条主张,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学生们分析说:顽固的实权派不可能将好处轻易让出来,参与变法的知识分子将希望寄托于光绪皇帝,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学生有了时空观念,就能确定历史材料中的时间,清楚历史人物的作为,区分历史事实和解释,能横向或纵向比较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论从史出,培养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斗争贯穿了社会发展的始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它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发生?这是因为英国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手工业、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冲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形成了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资本家化的工场主。农场主拥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随着资本主义力量的壮大,巩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于是就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培养学生情感,肩负历史使命

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能够反应出一个时代的问题和特点,如今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思索其价值以及对如今的影响,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每一个新时代人所肩负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本中冰冷的文字变得真实、动人,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与感触,将这一切变为强大的使命感。

其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借现实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历史,教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近代中国就是“活”教材,近代史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之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民族耻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压迫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头颅。而中国之所以屡战屡败,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清政府为保自己的统治,丧权辱国,“闭关锁国”。结合史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升华认识--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这样,很自然地就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为祖国、为民族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三、结语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放在了教学的关键地位,这一举措突显了初中历史教学从知识本位向历史素养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从多角度彰显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应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研究教学对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各项素质及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推动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张静.论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才之路,2017(27):38-38.

耿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策略.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5):52-53.

汤怡枫.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学生尊重宗教文化——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7(3):69-7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