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9-5 11:03:24

第3391季【初中语文】徐正秋:让兴趣飞扬,使课堂激昂——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卷 首 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走向灵动飞扬的课堂的一把钥匙。徐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导入,对课前的导入进行思考,非常难能可贵。愿每一个语文课堂的小细节都充满了青春的味道,每一次师生心灵的碰撞都是一场修行。

让兴趣飞扬,使课堂激昂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泉中学徐正秋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兴致盎然,有所期待,从思想源头对语文课产生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就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课,将浓烈的学习趣味作为内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才能在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语文中获得新知、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学习成果也才会异彩纷呈。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课堂;兴趣

引 言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原本就枯竭的语文教学畸变得更加乏味可陈,学生从内心就十分抗拒上语文课。教师也应做到双管齐下,能紧能驰,松紧有度,在轻松的氛围中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效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升思维。本文就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作了探讨。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艺术[1]。一堂语文课,好的导入可以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教师的导入新奇有趣,灵活多变,才能引“生”入胜。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精彩的导入增添趣味,以兴趣引入课堂,让学生由兴趣到爱学,积极参与课堂,进入文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谜语导入,导入课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学习前,我们先来猜谜语,猜对了有奖(事先准备棒棒糖作为奖励)。

生:跃跃欲试。

师(给出谜面):“一再寻找意中人(打一字)”。

学生思考良久,猜不出答案。

师(提示):与今天所学内容相关。

学生恍然大悟,齐声说:“春”(板书)!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还可以猜一个谜语:“为人要一日三省(打一字)”。

学生又陷入沉思中。

师(提示):试着拆字组字看看?

有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老师,还是“春”字。

师:完全正确,你很棒!

师:同学们还想猜猜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再出一个“近亲结婚,不可取之(打一字)”。

有的学生急匆匆不假思索就回答:老师,就是刚刚猜对的“春”字。

师:再想想看,试着拆字组装,不能为了棒棒糖就不动脑哦。

学生动脑之后仍然没有猜出。

师:那我告诉你们这个谜底,它是“新”字(板书)!是不是有点难?

生(齐说):是。

师:那我出一个简单的吧,“大山羊(打一字)”。

有个学生率先回答:“美”。

师(给个点赞):“美”(板书)!

师:最后来一个,“欲话无言听水流(打一字)”

学生沉思,然后开始交流,没有猜出。

通过启发后,学生得出谜底是一个“活”字!

师:“活”(板书)

字谜结束后,我给表现积极的学生嘉奖,鼓舞没有得到奖励的。

师:现在大家看黑板,一共有几个字?

生(齐读):春、新、美、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散文《春》,“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新、美、活”是本文中“春”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读文章,勾画出描写春天特点的句子并且讨论该句子好在哪里?从优美的文字中去感受春的美。

这个猜谜语的导入环节,学生的激情已经充分调动起来了,进入文本解读时,课堂十分活跃,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像“猜谜语”这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法,还有连环问题导入法、复习相关知识链接导入法、精彩诗歌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绪感染法、背景介绍法、设置悬念导入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快速有效刺激学生神经,凝聚精力,给学生一个崭新的体验。

二、教法灵“活”,横生趣味

初中语文是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都不同寻常,让学生永远“保鲜”。因此,教师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尤为重要。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做了三点探究。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

多媒体集声、光、色为一体,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的配合,让学生敏锐的五官“尝尝鲜”,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兴趣。

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我通过给学生播放陕北民歌及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热烈、激越、豪放、自由坚韧所发出的排山倒海的气势,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也感受到陕北人对生命、朝气的赞颂,还能体会到黄土高原稳实与雄浑,更能体会这是对民族精魂的礼赞。学生们及其有活力,想马上来一段腰鼓了。

多媒体的使用能更直观的感知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震撼力。

(二)多种活动齐上场,形式丰富

适宜的教学活动能活跃氛围、调动积极性。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让学生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人物的设定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通过对角色的演绎体验人物悲欢,也能获得宝贵的经历。

讲授契诃夫的《变色龙》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里面的人物角色进行表演,变换着口吻、音调说出他们的台词或者表演人物的动作、神态,让人物“活”起来。比如,甲生扮演奥楚蔑洛夫(自带大衣)那种专横嚣张、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两面派形象;乙生扮演赫留金那种粗鄙俗气、想捞横财、怯弱怕事的小市民形象;丙生扮演叶尔德林帮着端醋栗、脱大衣、穿大衣且话语吞吐的次要人物形象;丁生扮演将军家的厨师,其他学生扮演愚昧软弱、随风倒又庸俗的观众形象。在说台词的时候,只有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将课本人物搬上教室大舞台,才能将人物演“活”,可根据原文适量更改,让课堂“活”力十足,激发学生探究小说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兴趣。

2.导游解说法:导游解说法就是让学生化身导游,对游客进行讲解每个景点的人文、历史及风景特点。

讲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疏通大意之后,我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踪顺序写下每个景点的解说词。我把学生分为四组,每个组负责一个景点的解说。如第一组针对第一段的景物写解说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石潭,它位于小丘西一百米左右,来了这里,先见竹林,后听水声,想见石潭,得“伐竹取道”,困难重重啊,真是千呼万唤见不到,曲径通幽始出来。小石潭是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部,石头翻卷出来的部分更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在这里你能见证到大自然的杰作是多么神奇啊;第二组针对第二段的景物写解说词: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里的风景,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水声清脆、阳光明媚,是观光旅游、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第三组针对第三段的景物写解说词:各位游客,下面来到的是溪水源流处,在小石潭的西南方,溪岸像蛇一样蜿蜒,时隐时现。不知源头在哪里,远远看去,源头已经消失在一片苍翠的竹树之中了,不失为探秘的好去处;第四组针对第四段的景物写解说词:游客们,现在来到最后一个景点,潭边四面被竹林和树木环绕,这里潭水冰凉、竹影幽深、寒气透骨,可谓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既能观深深竹海,又能听潺潺流水,岂不快哉!

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漂流书袋”的活动:每位学生每周借阅一本书,下周交换,看完之后开展分享交流会。还有诵读比赛、辩论赛、课本改编、对比法、话题演讲等等。多种活动的交互运用,学生的兴奋点很容易达到高潮,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可想而知。当然,活动不是单纯为了好玩和有趣,而是建立在文本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玩中学,乐趣绵绵。

(三)巧设悬念逐解疑,恍然大悟

对于一篇繁琐的文章,学生有时候不明就里,云里雾里。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顺着问题这条线逐步去寻找答案,自然能拨开云雾。问题元素的建立,会有效避免学生的盲目和错误,及时止损。问题的设置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深入,学生才能在文章中找到航向、寻得目标、找到答案。巧妙设计问题后,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在文章森林里探索秘密、寻求宝藏的能力。

例如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顺序,设置如下问题:

1.故事的开端第四段中为什么父亲特别期待于勒在这只船上?

2.第五段中为什么说叔叔现在是全家的希望?以前为什么会是全家的恐怖?

3.通过船长的话来印证于勒发财一事有何意义?

4.当一家人真的见到了于勒又是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5.大家见到于勒后为什么又躲着他?躲着他原因是什么呢?

6.综合文章,于勒是一个什么样人?

7.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经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疑,既培养了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他们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茂密的文字森林中走出来,眼前便是繁花似锦、豁然开朗之境。

三、注入“生活”,了然生趣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应将课本与生活联结起来,这样让语文课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有字天书,而是去接接地气,便于学生接受。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多穿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片段和常识,让学生了解身边密切连接的知识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引发共鸣,就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情感了。

比如,我在解说茅盾的《白杨礼赞》时,白杨树在我们这些地方少见,学生感知不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于是我在课前就准备了一包花椒,花椒是我们这个地方常见的,学生见的多、闻的多、吃的多。我让学生画了一幅花椒树的画在黑板上,还让每个学生尝一颗花椒,用心品尝味道,学生回答“麻”,(明确:“麻”就是花椒本来的味道,它不会因为暴晒、油炸、蒸煮、碾碎而改变自己本来的味道,这便是花椒的品性,不改其味,不忘初心,无论变成何种形状,不改傲骨,像不像我们华夏民族的铮铮铁骨?)讲到这里,趁着学生的兴趣点高涨,立马进入文本去感知白杨树在环境、外形、内在上的不平凡。讲解到第五段时,就让学生一边读文本,请一位画画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文字中描述的白杨树,搭配上颜色,栩栩如生的白杨树跃然黑板之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更能体会到白杨树倔强挺立、正直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高贵品质,也对比了花椒树和白杨树在环境、外形、内在三方面的区别。这样,就十分巧妙地将课本之物与生活之物联系起来了。

只有将课内的触角伸向课外,才能将有局限的语文课引入宽广无限的大自然生活。只有结合课外观察,课内才能有想法和写法。

四、微笑“服务”,知情识趣

教师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给我们相应的反馈。以心交换心,用爱呼唤爱,教师需要给学生“暖心”服务,将服务做到精微细致。老师在思想上呵护他们、言语上鼓励他们、行为上宽容他们、心理上理解他们,学生会从点滴中感受到细微的关怀和善意,从而在学习中发掘乐趣所在。

“微笑”能缔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也能拉近师生距离,化解尴尬,消除学生害怕老师的“厚障壁”。树立“微笑”服务意识,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使课堂氛围愉悦,学生在“无高压”下学习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用温柔的语气、微笑的表情与学生沟通,耐心地包容学生,不苛责,不批评,公正地指出问题,会让学生无比佩服老师。有了良好的“微笑”服务关系,能促进师生平等,师生共同成长。

“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教师才能从居高临下、权威真理的化身中走下来,走入学生、亲近他们”,让他们无负担的在课堂中翱游,也愿意在课下分享他们的“秘密”,从而在语文课堂中如沐春风。

五、语言“魔”力,魅趣无限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媒介,会说话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涵养。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上课不能用同一个语调、同一种语气。而且语言乏味,无鼓动性,这样会使得学生昏昏欲睡。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幽默诙谐、教师姿态要亲切自然、教师风格要随机应变、教师评价要引导分寸,只有这样,才能将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味,课堂效率才会大为提高。

平时我会收集一些搞笑段子、多看“开心一刻”、“开心果”、“轻松时刻”、“脑筋急转弯”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活跃思维的小节目,并且摘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段子。学生如果上课困了倦了的时候,来幽它一默,效果立马见效。争取把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殿堂,又变成段子加相声的舞台,让学生有兴趣的汲取知识后,还能哈哈大笑,一笑解“考试”愁,通过笑来缓解考试的压力,也不失为上上策。

此外,教师语速的快慢、音调的搞怪、节奏的强弱、动作的配合、表情的演绎都需要交替使用,都要随着文本的不同来选择性使用,不要害怕在课堂中演绎“小丑”,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活。

结 语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从精心设计导入、教法灵活运用、注入生活元素、微笑服务宗旨、展示语言魔力五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培养作了初步探讨。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需要教师不停地去探索、创新、寻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才能激昂奋进,语文成绩才能突飞猛进。









[1]马亚兰.《浅谈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教学研究,2014,03:130-130

[2]赵刚,康留忠《解读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家庭教育,2020,01:35-37

作者简介

徐正秋,鲁甸县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成员,鲁甸县龙泉中学“语文优秀教研组”成员,语文湿地初语编辑部成员。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让兴趣飞扬,使课堂激昂》获鲁甸县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于《昭通日报》《邵通教育》《鲁甸教育》、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等刊物。带领团队获得2023年昭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所带班级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的“优秀教师”称号。一字一情愫,一音一世界, 用文字去叩响心扉,用快乐去感染生活。尝语文之味,品语文之美!

END

初中语文

http://kuailexuex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0905/1725505404554_1.webp

策划:语文湿地@初中语文

卷首:周丽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3391季【初中语文】徐正秋:让兴趣飞扬,使课堂激昂——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