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阶段性总结报告.doc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背景: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对话是完成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有资料表明,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发展。可见,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现在课堂中的提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提问充满了整个课堂,而却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目前我国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较为深入,但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实践性研究还较少。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加之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现状,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提出课堂教学问题的意识有,但如何使其有效、高效,重视不够。如何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思维品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认识不到位。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历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引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对他们终身有用的各种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直问、追问、设疑、对比等,这些提问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1.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历史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提问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领会本质、可以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这种思维品质上的收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课改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形式有,但实效性差。有些教师一问到底不求问题的质量;有些教师提问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是为了自己的教……;这些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课堂提问作用、方法和效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方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在研究中改进课堂,使自己在课题的不断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分析。找出追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 2、促进追问发挥良好作用和效果的行动研究。探索出能达到良好追问作用和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调查法。调查、分析提问作用和效果不同的原因。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期间收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的大量案例,针对不同的案例,边研究边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经验总结法。归纳、实践、认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本课题前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在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基础上,研究者完成了以下研究成果:第一阶段——2008年在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夏正建的带领下兴庆区部分优秀历史教师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带着问题: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问?用什么形式提问?在什么时候提问?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等,开始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并于2008年在宁夏教育网上展开了网上研讨,课题组成员的网上发帖引起了区内外同行及专家的关注和一致好评。
第二阶段——2009年初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专家指导会”,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历史教研员夏正建亲临兴庆区第五中学,对本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课题组成员及兴庆区其他历史教师再次利用网络(兴庆区教育信息网)展开讨论,展示了教师们研究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0年3月课题组进行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组成员就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具体做法及思考撰写论文,课题组成员研究论文12篇在兴庆区教育信息网上发表。 实施步骤:本课题被立项为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之后,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继续进行研究: (一)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月) 1、课题申报和论证 2、课题组成员征求意见,撰写实施方案。 3、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4、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5、实验报告的论证和任务落实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二)实践阶段。(2011年2月--2013年7月) 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1)课题组成员在观察提炼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 第一步:调研——通过上课、听课进行观察; 第二步:提炼、设想、质疑、反思——提炼课堂提问各种方式,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行动研究:一是假设课堂教学提问的各种方法,运用教学的实际行动进行实践,印证各种课堂提问方法的有效性;二是对发现的课堂教学提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对策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 第三步:研究、总结—— 学习相关历史思维理论,对比研究课堂提问教学实践中各种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理性思考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的根源,总结前一阶段行动研究,明确下一阶段研究的目标。
(2)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沟通、交流、探索行动对策方法,推进课题研究: 第一步: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寻找理论支撑点; 第二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探索行动研究的对策方法; 第三步:组织研讨活动,在搜集整理教师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正意见; 第四步:总结归类、提炼经验,思考推进、改进措施; 3、组织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教育叙事等。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2、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3、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4、撰写研究报告。 5、结题鉴定。 6、总结推广 2010年8月28日,由自治区教研室与北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