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历史对于家国的重要性,高中生更应该谨记,传承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433
发表于 2024-8-29 17:03:4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中生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在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里面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体现了历史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在学习研究历史时应形成的人文底蕴和人格修养。

然而,目前高中生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有待提高,这其中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教师、课程资源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出现至今,我国学者就家国情怀的内涵、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策略等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是对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策略的整体研究,而学生的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现状,与相应的对策问题亟待探讨与研究。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课题。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如何培养人才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明确核心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作用,为各个学科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以及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将国家民主富强、民族自信自强、人民生活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领域的重要学科,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而家国情怀素养正是育人功能中的“关键一环”。

它体现了在学习研究历史时应形成的人文底蕴和人格修养,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根本归宿。

高中阶段作为承前启后的学校教育,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够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认识中国,从而认同祖国,热爱祖国,这些都离不开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在发展时最理想也是最终的状态、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时表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对人加以改造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多部著作中提到过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马克思还曾指出智育、体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唯一途径。

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发展占据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意味着实践中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马克思将人的能力发展概括为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实践应用,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彼此的发展。

在本文中,历史课程与教学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升历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以它独特的学科性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能够使学生健全完备人格和优秀品格,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张发展人性要在整个个体成长过程中进行,注重全人教育。

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创造与学习,同时关注个体所获得的经验与已有的认知相结合,不断认可自己,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由于教育情境的更新,世界的加速发展,矛盾也在不断变化,而在这其中,如何将学生教育成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尤为重要。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面临变化时能够做出判断和选择,并能够适应,能够知道怎样去学习才能成为功能完备的人。



而在意义学习理论中,罗杰斯将其定义为能够引起变化的学习,这种学习将渗透到学生的人格和行动中去。

这就将学习不仅拘泥于知识的积累,而更加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培育,相互渗透,知情统一。

他提出了具体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有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学习资源、使用合约、利用社区、同伴教学、分组学习、探究训练、程序学习、教朋友小组和自我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依据巴特莱特和皮亚杰的观点。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个体原有图式框架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图式框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受限于环境,更多的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观点有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知识观认为,语言符号赋予知识外在的形式,但学生还要经过意志努力以及自己的经验背景才能将知识建构起来。

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不同的经验背景下,找出差异性,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



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并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灵活的应用。

本文的对策当中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的情境中,挖掘历史课程资源的丰富价值,体验、感悟其精神内涵。

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逐步形成学生的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对新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并主动进行建构。



同时还要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在课堂上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以上观点均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观念素养,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在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素养方面,首先,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其次,教师的能力素养影响着教学水平,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课中尤为重要,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快慢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积淀和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应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校间与班级间的教师经验交流学习,观看优质教师课堂实录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

在增强学生时空素养方面,时空观念是课标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它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紧密相连,而国家意识也是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与学习者交融后的情感追求和体验。



同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时空去认识、理解历史知识中所体现的国家意识情怀。

结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中生作为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千百年来,国家风云巨变,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艰辛,成千上万的英雄先烈,以青春、以热血、以生命,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家国情怀。

而今,祖国繁荣昌盛,和平稳定,更需要青年一代弘扬时代精神,勇挑时代重任,学习过硬本领,传承家国情怀。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