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道中考数学题,拆解之后很容易17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433
发表于 前天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是江西省2023年中考最后一道压轴题 。

这道题并不难,但非常好。因为它不只是一道题,而是帮你梳理了学习数学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先看第一问: 一般涉及到动点问题,都比较难,很多同学会一头雾水。

动点问题怎么理解?第一步:把动点转化为定点。

比如这道题。当t=1时,意味着点CP=1。根据已知条件,CD=√2。△PC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PD²=CP²+CD²=1+2=3。所以PD=√3。

第一问要求的是正方形DPEF的面积S,S=PD²=3。

所以,求解第一问,只需要知道勾股定理。

在解决第一问的时候,你其实隐约可以知道正方形面积和CP、CD两条边之间有关系。这就为解决第二问埋下了伏笔。





2、第二问,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第一问已经帮你对这个动点图形有了初步感知,P点在BC运动时,PD就是直角三角形PCD的斜边,正方形DPEF的面积S就是斜边PD²。

所以,CP=t×1(每秒运动1个单位)=t,S=PD²=CP²+CD²=t²+2。

3、第三问,求P点从B运动到A点时,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通过前两问,已经帮你理解了P点在一条边上运动时,正方形边长的变化情况。

现在P点在BA上,你同样可以选取几个特殊值来观察。比如P点与B点、A点重合,正方形的边长就分别是DB、DA。



这时候,你要通过函数图形2,来理解图形1。

二次函数S最大值是18,意味着正方形边长最大值是3√2。看图可以直接发现,最长的时候应该是P点在A上,PD=AD=3√2,所以AC=4√2。

同理,6是二次函数左侧的起点,意味着正方形边长是√6,即P点在B上,PD=BD=√6。又因为CD=√2,直角三角形BCD中,BD²=CD²+BC²,所以BC=2。即,P点从C到B需要2秒。在图2中,二次函数S=6时,t=2。

直角三角形中AC=4√2,BC=2,根据勾股定理,AB=6。

根据二次函数图像,顶点为(4,2),可以写成S=a(t -4 )²+2。把P点在B点时的坐标(2,6)带入函数,得到a=1。所以,函数的解析式是S=(t-4)²+2。

如果题目上来就直接问第三问,就很难。但由于经过了前两问的推论,就变得很简单了。

把前两问的函数解析式写在一起,画出图像,就能找到关联。





答案不是结束,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这道题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每一步循序渐进,降低了难度。有的题目根本不问你前两问,而是直接问第三问,这样难度陡然增加。难在哪里?难在没有中间过程引导,让你从A推导到Z。

换个角度来说,这道题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这道题多么复杂,其实都是由简单知识点构成的。比如解决一道难题需要100步,那可能是由10个10步组成的,一下走100步有点累,那就先走10步,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这样10步10步地往前走,你也有希望胜利走到终点。

所以,学习数学、物理这类的理科,要学会这个心法: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把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问题,把多步任务拆解成单步任务,然后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学会拆解问题,步步为营。这是学习心法,也是人生秘籍。

如果一道题,对你来说有点复杂,步骤有点太多。那就不要死磕这道题。要学会把问题拆解,要有耐心一个一个知识点学会搞懂。等到你把每一个环节都学会了,之后再挑战难题。

任何一个真正听懂学会的学生,你以后会来感谢我的。

之前题目重做,做不出来,说明没学会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