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七~九年级)新教材介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673
发表于 2024-9-3 19:04:5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落实“四基”,提升“四能”,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具有显著创新特点的教科书。

一、

主编介绍



顾问:林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在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顾问:田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国际数学联盟执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复几何、几何分析及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主编:王长平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2022版义教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数学会数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



执行主编:李海东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小学数学》《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主编。



教材介绍

主要变化

1. 完善结构与内容

根据课标变化,以及现行教材使用情况反馈,按照逻辑性、连续性、整体性、关联性的原则,构建了既符合数学逻辑,又符合学生心理逻辑的教科书体系,并调整了教材内容。例如,为了体现函数概念的重要性,将原教材中的“一次函数”章拆分为“函数”和“一次函数”两章;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按照课标要求,在“数据的分析”章中增加“数据的四分位数”和“数据的分组”两节内容。

2. 修订章节引言与章小结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导学功能,全面修订了章节引言、小结等内容。包括遴选章节引言中的案例,完善主要内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的表述,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本质;完善章小结的知识结构图,加强章小结的思想性与引导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回顾反思。例如,在“圆”的章小结中,按照圆的有关概念、性质、计算,绘制了全面系统的本章知识结构图;基于圆与其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圆的特殊性质等角度,帮助学生回顾反思本章内容。

3. 改进内容呈现方式

基于数学学科本质,改进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加强教材的思想性与联系性。以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为纽带,加强内容的纵横联系,通过类比、归纳、推广、特殊化等方式,使不同内容相互沟通,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



“第二十一章 四边形”通过“特殊化”展开相关内容

4. 加强综合与实践内容

综合与实践以小型活动与大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层次地编排。在每章安排1~2个“数学活动”基础上,每册教材安排2个“综合与实践”,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教学资源。所选择综合与实践活动,主题涉及生活常识、科技、体育、工程、音乐、美术与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既考虑了活动内容所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跨学科的综合性,也考虑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5. 注重数学文化

设置“溯源”“图说数学史”等栏目,以及在正文中有机融入数学文化,尤其注重中国数学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文化熏陶。例如,图说数学史“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解多元一次方程组”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直除法和互乘相消法,以及刘徽、贾宪、杨辉、梅文鼎等数学家在解多元一次方程组上的贡献,彰显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



6. 优化问题情境

为了体现教材的联系性,从多个方面优化来自现实世界、数学世界、其他学科的问题情境。一是注重加强体现重大主题教育的素材,彰显国家意志;二是注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现实世界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性;四是加强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性,更好地体现问题情境的应用性。



“圆”中的现实情境,“轴对称”中的其他学科情境,“分式”中的数学情境

7. 升级例、习题系统

将例、习题系统(练习、习题、复习题)看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学,整体考虑练习、习题、复习题的设置,从系统性、精确性、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不同角度逐题进行审视与完善,并进行有层次地编排,全面升级例、习题系统。

8. 提升插图质量

精选教材插图,确保插图清晰、准确,并能较好地体现必要性、真实性、美观性等特征。插图符合大众审美、反映数学学科特色,体现中国风、时代感、精气神、数学味;注重图文配合,反映内容本质,使呈现方式更加符合内容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例如,在“建筑中的数学”活动中,精美的插图对于数学美的体现令人印象深刻:“月光环”“水立方”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故宫、天坛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



主要特色

1. 坚持德育为先、把握政治方向,体现教材的价值观

通过讲好两个故事,即“讲好中国贡献的数学故事,讲好数学呈现的中国故事”,在教材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重大主题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渗透绿色发展等理念,体现教材的“培根铸魂”功能。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章头图,展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天安门广场出现的“祖国万岁”壮观图案,其表演者点位还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序数对相联系,能够将数学与学科德育有机融合。



2.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理性思维,体现教材的思想性

在体系结构上,既关注知识内容的数学逻辑,也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既重视同一领域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关注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既考虑整体的螺旋上升,也考虑局部的直线深入,使教材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水平。在内容的呈现上,关注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通性通法,以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基本思想为纽带,逻辑一致地呈现相关内容。

3.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发展差异,体现教材的发展性

教材既面向全体学生,也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通过纳入课标带星号标记的选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选学栏目,正文设置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等多种手段,体现出较好的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落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并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4. 加强问题引导、展现思维过程,体现教材的过程性

教材以问题驱动学习,重视研究方法的引导,重视从“一般观念”出发构建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实验探索——概括猜想——推理论证”的过程,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猜想、证明结论,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重视应用数学概念、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4个探究“问题串”展开数学对象的研究过程

5. 重视背景应用、加强综合实践,体现教材的联系性

对于知识引入的背景和应用问题的素材,注重与数学知识的数学关联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关联性、与其他学科的学科关联性。着重加强了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活动,从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层面体现出与学生、学科的联系。注重以真实情境问题与过程性问题引领活动设置;注重以清晰的过程结构与任务说明指导活动实施;注重以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保证活动质量。

例如,“高铁列车运行中的数量关系”以方便人们出行活动的高铁列车为研究素材,通过向学生设置开放性的研究问题,对京沪线高铁列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与物理学习的融合发展。



6. 改进呈现方式、提升学习体验,体现教材的适切性

改进教材的栏目设置,通过章、节引言,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栏目,以及教材边空,整体设计教材的问题系统,提出反映本质、自然连贯、难易适当、恰时恰点的问题串,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重视不同数学语言的使用,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表、数学图形、数学符号等多种形式,多元表征相关内容。版式设计充分利用四色印刷的优势,加强不同栏目、插图、文字用色的整体设计,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美观,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审美性,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勾股定理”一章中数、形、文字语言配合呈现,形成多元表征

7. 精选主题素材、创新融入方式,体现教材的文化性

精选“历史与发展”“思想与方法”“人物与精神”“趣味与应用”等角度的数学文化主题,并重点关注我国传统数学在数学发展中的贡献,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力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具体地,教材在正文中设置“溯源”栏目,结合正文内容的展开,让学生跨越时空,在追本溯源中自然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教材边空,选配数学家画像,结合相关数学成就和人物故事,让学生感悟数学家的精神;设置“图说数学史”栏目,图文并茂地呈现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讲述重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核心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变进程等。



8. 整合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体现教材的融合性

教材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辅助数学探究,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正文部分加强了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利用它们完成复杂计算和绘图、展示动态变化过程、探索数学结论等,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设置“信息技术应用”栏目,让学生结合某一专题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现规律、探究性质。此外,还利用边空给出使用信息技术的提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利用作图软件能够轻松获得不同三角形的角的度数,这为学生快速判断三角形全等提供了直观的数值依据。

相关链接: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