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所职校七成学生“逆袭”专升本,有什么问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7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采访许辉博士,是因为有一次他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件小事:某次,他去某职业学校调研,学校领导告诉他,学校里70%的学生都选择了专升本,而非进入生产一线。这让许辉感到忧虑,他是德国耶拿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德技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从2017年起开始,就专注研究职业教育发展。

在许辉看来,“专升本”对个体虽然是逆袭故事,却指示出职业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其背后,既有社会对职业分工的偏见,也有信息不匹配带来的误判。甚至,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因为政策、学校和企业的供需错位,抗风险最弱的劳动者,却承担了最高的风险,在为制造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为什么会这样,那些职业学校的普通学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下是许辉的口述。

口述|许辉

文|冉佳宁

编辑|王海燕

学历导向的评价体系

我目前正在德国耶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方向是机器换人,一个跟劳动关系有关的话题。这个话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了,ChatGPT出现又掀起了一轮讨论高潮。

很多人听到人被机器取代,就会感到,制造业工厂是不是不需要工人了?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在过去,我们以价格为基础,强调市场竞争,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相对也低,工人的工资就更低了。

如今,企业开始依赖新技术和先进装备,看起来需要的工人更少了,但“用工荒”却广泛存在,尤其缺乏“高技能”劳动力。这样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工人,不仅难以被取代,工资也高过大多数职业。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高技能”工人。

可惜的是,至少从我的研究来看,国家建设职校的理想目标还没有达成。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职校毕业,涌入劳动力市场,但企业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问题出在哪?我想先从一段调研见闻说起。



《开挖掘机怎么啦》剧照

前段时间,我去某省一所不错的头部职业学校调研,他们智能制造学院的院长告诉我,在他们学校,七成的学生最终去向是专升本,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是真有兴趣或者有意愿在毕业后对口就业。

能够成功专升本,完成学历升级的,无疑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从学校到学生本人到家庭,一定都是为之骄傲的。我们也听过很多这样励志的样本,大专生通过自我努力,完成学历逆袭。比如去年初,我去参加广东一个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请来发言的优秀学生代表,都通过专升本转到了更好的本科学校,甚至读研。他们都是这个体系的榜样。

升入本科的学生,当然不愿意回工厂,因为随着学历提高,他们的职业期待就变了,即便不是打螺丝,而是管理设备,他也不愿意回到生产一线。他们会期待,自己至少应该走进写字楼,成为一个白领,哪怕挣的工资并不会更多。



《黑暗荣耀》剧照

从我的角度,这种努力对学生个人,一定没有任何问题,也值得敬佩。但如果全社会都在鼓励职校学生这样做,那就存在问题了。会导致很多重要的工作,没人愿意做,因为觉得不够体面。

这是指挥棒的问题。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应该存在于一个合理的社会分层中。但是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整个社会评价还是以文凭为导向的。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大家会觉得,既然家里还负担得起,就不需要你马上出来赚钱,都愿意让孩子再去升一个本科。

学校也是如此。我相信,那位院长向我描述七成学生毕业专升本时,心情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对学生的选择无可奈何,他们知道企业缺人,也担心学生未来就业难;但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考核体系下,更多学生升入本科,不但解决了毕业生的去向问题,还可以让学校升为职业本科更有优势,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



《未生》剧照

茫然的学生们

调研期间,我跟很多职校的学生聊过天,一个很深的印象是,有很多学生都很迷茫,并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我过问一个学生,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吗?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的表情真的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告诉我,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我再问,那你为什么来学这个专业,他说,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选的吧。

这个学生19岁左右,现在读高职二年级,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我就跟他说,你真的要多想想,不然宝贵的时间就浪费了,等到毕业,你更不知道怎么办。实际上,像他这样的学生很多,虽然身在职校,但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做得不够,他们了解的信息也不多,对产业前景的理解就更少了。我们却期许他们成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主力军。

所以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会产生疑问。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在学校学了两年多,真正操作机器人的时间,加起来可能不到三天,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甚至还不如外面的培训机构。也有人说,学校有安排他们去一些工厂实习,但实际上,都是打螺这样的重复性劳动。他觉得很无聊,既没有价值,又没有希望,工资还很低。



《18岁的流水线》剧照

这其实就反映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错位,即学生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就算进入工厂,也不是企业期望的高技能人才。出现这种局面,通过调研,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并不具有项目工程师经验。因为职业学校招聘老师时,有一定的学历要求,还要考核论文,就不是以应用型教师为主的。也有一些学校要求老师有工程师经历,比如要求老师们寒暑假去工厂实践。但老师们忙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休个假,学校还要求他们去工厂里,精力也跟不上,所以这种方法就不现实。

那又有人说,能不能直接招工程师进校当老师呢?但很多工程师,有本科学历就不错了,学历很难达到学校要求。另外,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老工程师,薪水和待遇要求是很高的,学校在财力上可能就负担不了,所以问题就很难解决。



过去 20 年,随着轨道交通产业的爆发,铁路类职校以高就业率获得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黄宇 摄)

第二,学校的教学设备往往是专门为教学和比赛设计的,更新换代比较慢,和企业实际用于生产的设备完全不同。就像那个学生说的,普通学生能够练手的机会并不多,甚至设备坏了,学校都没有多余的经费来维修保养。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对资金的使用,却缺乏制度化设计。理想的情况是,职业学校的资金能够与企业合作,培养产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但这又可能滋生腐败,出现套钱、骗补贴的情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宁愿选择保守路线,把钱花在设备上,这样反而更安全。

但这样就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了吗?同样很难,因为有一些设备厂商,会专门生产设备卖给学校。这种设备的报价和实际价格会有一些门道,以便套取回扣。所以这种设备更新迭代慢,更便宜,却与真正的生产线脱节,甚至真换成实际的生产设备,老师们都不一定会操作。



给车身喷漆涂装是一门手艺活,老师正在给学员讲解技术要领(于楚众摄)

第三,就是前面提到的职业教育文凭导向问题了。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不光学生渴望升学而不是就业,学校也如此。甚至老师们也在“卷文凭”,因为如今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门槛已经从本科硕士变成了硕士博士起步。

这其实跟我国硕博士大量扩招有关,学历内卷一层一层往下传导,特别是好的职业学院对学历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之前媒体曝光,我们国家有一批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去东南亚读“水博”。很多职业学校想要升级成为本科院校,也对学校的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但问题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历高但缺乏实际经验,在实际教学的应用中是远远不够的。



汽车系的学生们毕业后,多数会成为汽车售后人才(于楚众摄)

“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人”

如果说,那些专升本的学生,是因为社会认同度,主动选择放弃从事技术工种的,那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比如那些选择毕业就去送外卖、摇奶茶的年轻人。

从我的了解来看,很多年轻虽然从事着自认为更“光鲜”的岗位,工资和未来前景,却不见得比技术工人更高、更好。我走访的一些工人,如果有三年以上经验、技术比较好,月工资一定是过万的,有的人还可以自己接项目来做,日薪能达到两千元。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达到这样的职业水平,需要积累。

但很多工人已经在工作中意识到了技能积累的重要性。在调研中,曾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工人告诉我,他之前在生产车间做焊接,结果发现,左边工位的同事被一台焊接机器人替代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发现,右边工位的同事也被取代了。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于是果断辞职,去一家培训机构学习了机器人工程师相关的技能。



2020年9月29日,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现场(视觉中国供图)

我遇到过许多像他这样的案例,有人是在流水线做了十年普工后,有人是送了几年的外卖后,发现没什么前途,于是决定学习技术,成为自动化工程师。这些人选择的,一般都是培训机构。

相比职校,这些培训机构反而能跟上企业的需求。他们的老师不见得学历有多高,但胜在经验丰富,他们教你的东西,进入企业就能直接用上。他们培训使用的设备,也是生产中实际使用的。甚至,有些培训机构还能提供就业资源,帮助学员就业。

更重要的是,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培训机构的学员都是工作一两年后,自费来学些的,学习动力很强,非常主动,因为知道这关系到未来的饭碗。这样的工人要学有所成,其实要克服很多困难。

比如我认识一个工人,打了十年螺丝,想摆脱这种工作,就报了个培训机构。结果学了一个月,没信心,老担心自己学不会,只好暂停。但后来他发现,做普工确实不行,还是硬着头皮把剩下的课程学完了。他现在在一家汽车公司做工程师,收入是原先的两倍。



《一起同过窗》剧照

这也造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所职业培训机构的员工告诉我,他们的学员里,什么样的人最多?正是那种毕业了一两年的职校学生。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浑浑噩噩度过学习阶段,找工作的时候发现真的很难混下去,于是赶紧回头来学技术。

这样一来,学员们就白白浪费了两年,相当于是迷茫的代价。我认识一个送了两年外卖的学生,他说自己真的不想再每天奔波送外卖了。我开玩笑和他说,这是你们接受了社会的毒打才懂的道理。

但培训机构也不全是好处,首先是学费贵,而大部分工人又没有什么积蓄。目前的市场上,三个月的课程学费大约是一两万,并且需要脱产学习。其次,市场上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质量全凭创始人的良心,学员一旦遇到坑人的机构,不但学不到技术,还赔钱耗时。



《少年派》剧照

从这个角度,相当于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批人,在承担着最高的风险,为智能制造行业输送自动化工程师。既然这样,为什么更有实力的企业,却不愿意付出成本来进行岗前培训呢?他们考虑的是投入风险。比如一家工厂花了三个月给工人做了岗前培训,随后工人就跑了,或者被别人挖走了怎么办?我前几天在泰州一个企业,有个负责人就告诉我,他们去年招了6个工程师,到今年只剩下两个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主动培养人的确很不划算。

当然,目前也有一些机构,条件好,也有企业资源,他们正在尝试为有能力有意愿的工人提供培训,定向输送到相关企业,只要面试合格,承诺工作至少两年,企业会给工人发工资,还会代为支付培训费。

这也是我目前发现的一种更合理的商业模式,有点类似大家熟知的“管培生”,但因为制造业流动性大,大家也习惯了互相“挖人”,所以这一模式,还没能在企业中广泛建立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参考这种模式,提出了一种“学徒制”的社会实验,希望能发挥职业学校的特长,结合培训机构的灵活性,把这种企业为培训买单的模式扩大。



2019年10月26日,江苏省财经服务业2020届高职毕业生秋季招聘会在江苏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视觉中国供图)

如今,我们在谈到社会分工时,总会提到德国的双轨制。在德国这套系统中,大家进入这个轨道,拿的都是这个行业的证书,也知道将来要进入这个行业,大家都拥有职业人的心态。他们的法律规范也很清楚,其中企业应该负什么责任,如何保障工人的待遇,整个社会都认知清晰,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从事技术工作,就感觉低人一等。

但在国内,如果你进入大专,大家还是会认为你学习不好,是一个loser。我希望用自己的研究,在国内真正建构起技术工人的职业身份。我希望未来,只要你提到自己是一个自动化工程师,大家立马就会了解你的专业前景,明白你的工资水平。

其实,在人工智能带来危机感的今天,所有人都需要意识到,接下来,无论白领还是蓝领,都会受到技术的挑战,都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凿的解决方案,但起码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排版:瓶子/审核:然宁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