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4年高考生物最后一课(考前指导)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青春是追逐梦想的翅膀,奋斗是飞翔的翅膀。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祝福你们将在高考的舞台上展现出最佳的自己,发挥出无尽潜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加油,你们一定行!当你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挑战。记得,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目录CATALOG01解题注意事项02解题技巧03答题策略高三是一种精神2024新高考,采用”3+1+2“模式,生物科目属于选科之一,单独考试,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考试时长为75分钟,卷面满分100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4~16题,每题3分,共42~48分;非选择题共5题,共52~58分。如今,生物学科题目形式越来越多样,开放性更强。选择题题干会出现新情境新信息;选择题增加对选择性必修三的考察,试题命题更依托于教材知识点;题目的开放性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如何高效备考生物学科呢?解题关键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把抽象的信息具体化,让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解题注意事项1. 灵活解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2. 科学作答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解题注意事项3. 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4.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二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按需要做标记。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选择占分较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5、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一) 选择题(1)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2)反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3)正推反推并用法即先从题干入手进行正推,得出中间结论,然后由供选答案反推,结果与中间结论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复杂的选择题。解题技巧(4)排除法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5)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二) 非选择题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