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博”课堂如何聚焦微主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953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微博,大世界”,这是微博的宣传语。如其所言,微博利用短短140字,为我们打造了丰富又便捷的学习平台,为公益性活动的传播提升更多关注度,为民主参与拓增公开化渠道,成为现今极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也是积“微”成“博”的成功典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果能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作为课堂资源,以微主题谋求广收益,发散性地为学生打造丰富广博的世界,必然更利于学生睹微知著,促进德行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理想的“微·博”课堂。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聚焦微主题,下面我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探索和听课心得,谈谈对此的理解。

一、微切入广发散

心理学家皮奥托·文吉尔曼发现,让大脑能够轻松地处理的外界信息对大脑来说更具吸引力,简而言之,就是大脑偏爱简单容易的信息。因此,课堂的“开场白”可以是一个熟悉的生活事例、一张图片等,微切入,简单但是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课堂实例来说,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经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法律”抱有严厉、冰冷的印象,乍看课题肯定会有望而生畏之感。为了拉近学生和法律之间的距离,老师可以播放一则“小幸福”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幸福背后法律的守护,导入课题。(视频内容:采访人们在何时感到幸福,有的人说在操场上挥洒汗水青春洋溢的时候;有的人说在商城购物买到心仪商品的时候……)

又如王×老师参加南京市跨校赛课时,在八年级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授课中,以校园为开头,在赞叹如诗如画的校园后,话锋一转,感叹和学生同龄的某些孩子因为违法犯罪而失去校园生活,走上了另一条路。感叹之间,学生一下子恍若失去了往常的班级同伴,再也看不见学校的草木之景……遗憾的同时自然迫切想要知道如何预防犯罪。

微切入常常是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素材内容出现,这能够让课堂的主角——学生,快速地走进课堂、走进教学主题。

二、微素材大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课堂需要引入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大事,但课堂也需“接地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课堂使用的素材需要贴近学生可感知区域,不妨用一些小素材、小情景、小活动等。

老师可以在课上提供素材供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前搜集素材。我就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例谈谈对后者——学生生成的素材这一方面的探索。课前,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布置任务:(1)收集家人为保护未成年人而做出的行动。(2)看看学校做了哪些事情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这两项任务,学生的目光聚焦于身边人、身边事,收集到了许多素材。学生在分组活动后纷纷表示原来家长们平日里默默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学校的活动也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校园的景观也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而建设的。

三、微问题深思考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实际学情,可以稍高于学情,但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否则会失去努力的动力。基于此,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应遵循此规律,多提小问题、简单问题,在大问题、难问题前多搭建“脚手架”,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以问题驱动课堂。

在七年级上册第六课二框“师生交往”这一节课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我以一段学生小周和老师相处的片段为素材,摘录如下“每次在走廊上遇到他,我都会开心地朝他做个鬼脸,有时候还会调侃他两句。上课时,我很希望他能多朝我这看,多和我说话,毕竟我们的关系比较好。下课后,我一没事就会去他办公室,和他聊天说笑,有时还会拉他一起去操场踢球”。初次上这堂课,展示这段文字后,我问学生:“你如何看待小周和老师相处的方式?”学生有的说觉得和老师相处得很好,有的觉得不太合适,但具体原因不能说明。自己课后反思,发现问题在于“问”。一来,我的即时性提问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二来,“如何看待”这个问法太抽象,其实只需要让学生思考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即可。因此,第二次上课,我修改了问题,先问学生:“在学生小周眼中,师生成为朋友后,关系应是什么样的?”而后再问:“你是否赞同小周的看法?师生成为朋友是否和与同龄人成为朋友的相处方式一样?”最后问学生:“作为学生,该如何和老师交往?”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前两个问题作为“脚手架”,帮助学生先总结主人公和老师相处的方式,再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最后思考如何正确与老师交往。如此一来,学生更能得出结论:与老师交往,需以尊重为前提,不同于同伴间的交往。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聚焦微主题,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微切入、微素材、微问题切合学生的需求,利于后续深入地展开教学。

【工作单位】

南京市栖霞区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江苏 南京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赵文静编排:王丽娟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