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起来看!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权威解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833
发表于 昨天 07:04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目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地理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试卷,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二十大”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形式内容平实,试题质量平稳,守望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回归地理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评价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文化主题统领,厚植家国情怀

2023年地理试卷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素养立意贯穿始终。全卷以文化主题统领,立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考生家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题材上进行文化主题内容的精选,着力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注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例如,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试题以我国某地四大传统节日景观及习俗创设情境,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人地协调观。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 试题以我国正在规划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情境,考查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地理特征以及地理差异,体现区域认知。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 通过柑橘种植在世界的传播路线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柑橘传播对世界农业技术的影响,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都江堰工程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利用地理环境,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的灿烂文化。北京作为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试题通过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化之城,考查新时期首都建设新成就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这些试题从不同角度讴歌了新时代我国和首都建设的新成就, 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升考生的文化自信,凸显了试题“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立意。

试题还通过法拉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动植物保护,极地地区的海冰变化以及加蓬的自然环境与我国的合作发展等问题情境,帮助考生了解我国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树立全球意识,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看待当前世界和各种问题,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

内容平实稳重,回归地理教材

2023年地理试卷延续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理念,内容平实稳重,回归地理教材。试题选取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当前社会时事和发展问题,拓宽国际视野,展现首都考生风采。试题重现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把考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潜能考出来的评价理念。

例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以及端午节赛龙舟、放风筝、吃月饼、贴春联等情境均给予考生熟悉感和亲切感。 等高线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阅读,都取材于中学地理教材和图册,考查考生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践应用,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北京是考生生活和熟悉的地方,通过考试拉近考生的心理距离,在考试中不断学习深入认识北京和家乡,有助于激发考生的责任感,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试卷突出北京地域特色, 综合题“古都赓续新篇”,通过北京的“生态之城”,展现北京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水清岸绿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成就,进行生态文明理念和人地协调观的渗透;通过“科技之城”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打造两大产业带,体现北京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在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取得的新成就,考查考生对首都城市职能的理解,提升考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凸显学科育人价值,注重方法引领

2023年地理试卷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特点,突显地理学科工具的运用和地理实践活动以及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试题注重区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地理思维过程和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关注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地理问题和现象的素养水平表现,彰显地理学科在培养考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

例如, 等高线地形图是认识地表高低起伏的地理工具,通过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考查考生读图分析对该地地形部位、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能力。

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考查考生读图分析对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认识能力。

区域联系和区域协同发展是区域认知的重要内容,通过 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和与其他区域的协同发展情况,帮助考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比较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法,试题通过欧洲与其他大洲的区域比较,概括欧洲整体特征;又通过大洲内部分析,认识人口分布的差异,考查考生区域分析和区域比较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立意。

贴近学生生活,落实以生为本

2023年学考地理试卷注重贴近学生生活,落实以生为本。试卷整体布局,系统设计。照顾到全球、大洲、地区、国家和国家分区以及局地等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关注课标要求的均衡覆盖,涉及面较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延续地理学考的命制风格,试卷围绕内容主线凝练综合题主题:古都赓续新篇,秦晋转型发展,分析比较大洲,中加共赴未来。既突出情境主线,又体现学科方法引领,较好地表现了综合题的整体设计思想,让考生感觉到试卷的平稳延续。

地理试题在设计风格和形式上注重以生为本,让学生有亲近感和获得感。 试卷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全卷共有15幅(组)图,涉及区域图、统计图表、手绘图、等值线图、知识结构图、剖面示意图等。照顾到考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适当创新设计。图像形式回归地理教材和图册,注重对地理课堂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考查。 如用简笔画体现我国传统节日景观和习俗等主题,呈现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地理学习方法,体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手绘图、欧洲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关系的认知结构框图、秦晋两省工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图等,都照顾到考生日常地理学习过程和方法。

试题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将学生的作答表现进行等级评分。如综合题中,提出陕西省和山西省是否应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让考生结合实例,联系所学简要说明观点。要求考生结合实例阐释分析,从实例的适切性、地理术语的准确性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区分考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试题的设问方式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如综合题中,从生态、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选其一,结合实例,说出北京市建设新成就的积极影响。依据晋陕两省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认识其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让考生在两种作物中任选其一作答。为考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体现面向全体考生的命题理念。



北京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融合2022年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充分体现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坚持素养立意、守正创新,突出教考衔接、考查核心素养,坚持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引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立足学科,体现价值引领

试题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坚持五育并举,具有良好的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试题围绕人地关系,选取全球、大洲、地区、国家、地方等不同尺度的区域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伟大成就,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等主题,育人导向明晰、突出。 试题情境与相应地理背景、知识、方法相联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效激发学生思维。

选择题8-10题,以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情境,考查长城的分布、沿线的自然景观及保护长城的意义等相关内容。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通过文化主题统领,培根铸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综合题27题的主题是“秦晋转型发展”,以陕西省和山西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和传统能源工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和谐、绿色发展的意识,用绿色发展理念看待身边问题,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

综合题29题以“中加共赴未来”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非洲国家加蓬的经纬度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矿业等产业发展状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推测中加两国经济合作的方向,考查国际交往、区域联系等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依标命题,坚持素养导向

整个试卷和具体题目依据课程标准命制,充分体现素养立意的考查思路,有效考查学生学业水平。

创新试题形式,落实课程理念

(1)选取丰富的地理素材,融合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例如第27题第2小题,学生可以选择其一作答,体现了试题的选择性。

27题第3小题,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联系所学,阐述自己对晋陕两省重点发展旅游业的看法,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地理工具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水平。例如综合题呈现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注重考查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等核心主干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试题全卷共有15幅组图,有区域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结构图、示意图、手绘图等,图像类型丰富、形式新颖,图文配置灵活,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工具提取信息,并进行判读、比较、分析、归纳,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地理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考查学业水平

(1)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有效考查学生素养水平。

例如第23-25题,试题以北极海冰为背景,通过阅读海冰密集度分布图、结合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海冰的分布、范围变化、影响海冰融化的因素,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减少机械记忆,避免机械刷题,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例如,第17~19题,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情境,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因地制宜的地理学科核心思想。

(3)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并给学生预留较大的作答空间,有效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例如第28题,以欧洲为背景,通过区域比较和区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的整体特征和区域的内部差异,利用不同图像和文字材料构建情境,多角度、层层递进考查学生观察、描述、比较、说明、归纳、分析等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突出了区域认知方法的应用。



构建跨学科主题,考查综合素养

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来源于生活的跨学科主题,考查学生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各学科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试题选取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素材,如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柑橘传播途径等,融合了历史等其他学科内容。试题取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问题的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助力“双减”,突出教考衔接

回归教材,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

第5-7题,选用教材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让学生有熟悉感、亲切感。试题考查了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考查了气候相关图文资料判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检验了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的能力。试题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和对教育教学的正向引领作用,引导教学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



回归课堂,体现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

第3-4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再现了学生课堂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对地形的基本认知。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是学习地形的基础图像工具,通过两种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提升。

联系不同评价,构建“教学评”一体化

第20-22题,以巴西和阿根廷国家公园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区域的位置范围、认识区域的环境特征、探究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谋求人地和谐发展,体现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过程。试题选取新的情境,陌生的区域,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和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相呼应,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充分体现了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的过程。试题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助力“双减”落地,真正将在教学中凝聚的课程改革智慧应用于考试评价中,促进学生课上课下、学习过程与结果、课堂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体现课改成果,彰显北京特色

理念先进,有效考查地理核心素养

28题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与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考查了大洲整体自然环境特征及内部差异,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渗透了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充分挖掘北京特有的课程资源,突出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考查

26题,以北京“古都赓续新篇”为主题,从“生态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三个方面,结合丰富的图像、表格、文字资料,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助力地理学习与评价的改革。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地理学习的思想方法,反映北京地理教学改革成果

27题第3问,考查说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及理由,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检验了学生对真实情境下地理问题的评价与分析能力,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常识的积累与应用,将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严格落实依标教学。充分领会课标理念,深入理解课标要求,严格做到依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注重地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联系生活与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在生活中发现和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开展学具制作、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劳动,以及防灾避险紧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地理学习方式和过程为支撑,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断增长知识见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地理学科本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和认知过程的引导、激励和评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面对世界、中国、家乡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具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区域信息,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各自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会产生联系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形成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等科学品质和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作风。



点评专家

北辰

(北京教育考试院)

高振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翟少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李文胜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章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曦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