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初中数学知识.pdf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110
发表于 昨天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

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的一个点来表示。

1、有理数的分类:⑴①整数一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一正分数/负分数

⑵①正有理数一正整数/正分数

②负有理数一负正数/负分数

③零

注意: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3、数轴:

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⑶一般取向右或(向)为正方向。

注意:①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的点表示,但数轴的点不都是有理数。

②数轴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例(如2和-2);0的相反数仍是0.

注意:①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

②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或a=-b或b=-a;反之,若a+b=0,

则a,b互为相反数。

③在数轴,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

原点距离相等。

5、绝对值:一般地,数轴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

作Ia|.

总结为:0W|a|=aa0;

=0aa=0;

=-aa0.

注意:①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②任何数都有绝对值,且只有一个,零是绝对值最小的数。

③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④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减法法则:①同号相加减一边倒,异号相加减“大”绝对值减“小”

绝对值;

②符号跟着“大”绝对值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③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除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除。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任何数同1相乘,都得它本身.

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⑤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

里的。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总结: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符号相反零(除外)。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积为1.

③零的相反数是零,零没有倒数。

④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士1.

⑤aXb可以写成a•b或ab.

⑥除数不能为0

⑦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乘方: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读作a的n次方。

这种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塞,a叫底数,n叫指数。

乘方法则:负数的奇次嘉是负数,负数的偶次越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褰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越都是0o

注意:①零的零次易无意义;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越,仍互为相反数;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次募,相等。

9、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

a的算数平方根。即(Ja=xN0)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即a的平方根或二次根,记作x=±Va)

③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a(20),叫做开平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a(NO)。

注意:①一个非负数(a20)有2个平方根,即x=±,a。

只有正数和零才有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②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x=±Va)

③算数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x=Va^0)

④被开方数要大于等于0(a20)。

10、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即Ma=x(a为任意实数)

注意:①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②0的立方根是0、

③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④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

二、整式的加减

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㈠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除法结合律:(a/b)c=ac/b

㈡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哥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

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m+n)=a(m+n)+b(m+n)=am+an+bm+bn

22

⑴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y=a?+2ab+b2

222

(a-b)=a-2ab+b

⑵同底数赛的乘法:(n,m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募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mffl

a=a-ann(,m都是正整数)

111

3()赛的乘方:a().an(,m都是正整数)即募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n

⑷积的乘方:a(b)=a.b%为正整数)

㈢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募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

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

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m+bm)4-n=am4-n+bm4-n

mnnm

⑴同底数卷的除法:a-^a=aa(WO,n,m都是正整数,并且mn)

n-mffl

a=a+ann(,m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募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

规定:a°=la(WO),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幕都等于1.

2()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

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①提公因式法(首先必做的)

②平方差公式两(项式时)

③完全平方法(三项式时)

④十字相乘法(三项式时)

1、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注意:①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即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包括前面的符号。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①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②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最高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与系数及字母的顺序无关)

注意:几个常数也同类项。

例如:2ab与-(ab),2和3,4和5都是同类项。

同类项的判断标准:①所含字母是否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分别相同。

4、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注意: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分式:了

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B(HO),那么这个炉就是分式。

①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②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④分式万-=0的条件: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即A=0,BW0)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_A•CAA-C

即~B~~BC,~B~-B十CC(W0)。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

的值,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用式子表示为:4和G通分,4==1分(母都为3。)

BDBBDDBD

3.约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

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4.CA

用式子表示为:-;=£(。为公因式)

约分的步骤:

①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化(为a・b或()•()积的形式);

②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3%=区。

b-mb

③分式的约分是对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整体进行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必须都是

乘积的形式,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的结果可能是整式。

4.分式的运算:

①乘法: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

②除法: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中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即进行倒数),与

被除式相乘,即色十£=巴・4=巴

bdbcb•c

③加法:a: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即:-±-=—

CCC

b: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

a_cad,bead±bc

:—±—=—±-=

bdbdbdbd

④乘方法贝上7(n为正整数)即分式的乘方要把分子,分

母分别乘方。

5.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分母不能为0)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①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②验根:把根带入分母中,若分母不为0.即这个根

是分式方程的解;若是分母为0,这个根不是分式

方程的解,无意义。

总结:整数指数届

mnn+m

①a•a=an(,m都是正整数)

②(a)n二amnn(,m都是正整数)

③a(b)n二a:4卜为正整数)

④aW+aJaa(WO,n,m都是正整数,并且mn)

⑤(3—)=匚n(为正整数)

b)b

⑥a°=1a(WO)

-nn

®a=aa(W0),即aa(WO)是a的倒数。

四、方程与方程组

㈠一元一次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一(次),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满足的条件:

①只含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而且只能是1;

③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加或()同一个数或(整式),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

②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WO),那么?=白(同除的那个数一定

CC

不能为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注意:移项一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㈡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Oa(WO,bWO)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⑴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rAx+By+C=O

Lx+Ey+F=O

①当4Ho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DE

②当4=0=C时,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DEF

③当4=0时,方程组有无解;

DEF

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①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

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

②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数或相等,把这

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

元一次方程。

㈢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符号“〉,,〈W,巳”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⑴不等式的解:用数轴表示的。

类(似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

为1。

注意:移项一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2()一元一次不等式: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

是1的不等式。

⑶不等式的性质:

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那么a±cb±c

②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2)

CC

③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

CC

注意:同乘或同除的数一定不能为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2.不等式组: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⑴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用数轴表示的。取(数轴公共部分解集。)

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步骤:

先求出其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得公共部分。

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如下:

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y=0)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

数为2二(次)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表达式:ax+bx+c=0a(*0)

其中①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

②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

③c是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降次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⑴降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

①直接开平方法:

形如x2=p或m(x+n)2=pp(,o,mWO,n,p是常数。)

求解:x2=p-*x=±Vp

m(x+n)=p-mx+n=±VpBPx=±(Vp-n)/m

②配方法:完全平方公式:a(+b)2=a?+2ab+b2

222

(a-b)=a-2ab+b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⑵公式法:由配方法得来的

一般形式:ax+bx+c=O(a*0)

注意:先判断△=b?-4ac的情况

①△;b?-4acN0,方程有解。

A:△:b2-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根:

22

-b+-\/b-4«c-b-Vb-4ac

Xi=X=

2a2a

B:△:b2-4ac=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

-b

==

XlX2

2a

②△:b?-4ac0,方程无解。

⑶因式分解法:(化为积的形式,方程右边化为0)

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配方法十字相乘法

形如:(x+m)•(x+n)=0-Xi=-m,x=-n

3.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

Xi+x=

X1•X2二一

五、函数

变量:因变量(y)自变量(x)。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

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C3)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

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C4)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㈠一次函数:

一般表达式:y=kx+bk(,b为常数,且kWO)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①y=kx+bk(,b为常数,且kWO,bWO),则称丫是X的一次函数普(通

一次函数)。

②当b=0时,y=kx+b即为y=kxk(WO),叫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

数的特例。

.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一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

②一次函数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①图象: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WO))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

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丫=«O

②性质:

a:当k0味直线y=kx经过第一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

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b:当k0此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

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C:Ik|越大,直线越靠近y轴。

4.普通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正比例函数(k)一样

k,b为常数,且

y=kx+b(kWO,bNO)其中,b是与y轴的交点。

a:当b0时,直线与v轴的正半轴相交;

b: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5.一次函数:关于k的情况

⑴直线倾斜程度的量一直线的斜率为k

定义:直线y=kx+b(kWO)中的系数k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设6(%1,%),鸟(X2,,2)是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点,且XiW%2

%-kx+b=kx?+b

为一%=kx-kx=k(x-xj

2l2

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

注意:斜率k与pi、P2两点的顺序无关

如果kik,则两直线平行。

⑵=

⑶如果ki=;或ki-k=l,则两直线垂直。

K2

一次函数的图像:

定义图象性质

y二kx+b(kWO)左上升右直线所过象限增减性

-A

b=0/第一、三象限y随x增大

k0/而增大

(0,b),y随x增大

b0第一、二、三象限而增大

b0y随x增大

第一、三、四象限而增大

/(0,b)

定义图象性质

y=kx+b(kWO)左下降右直线所过象限增减性

-A

第二、四象限

b=0y随x增大

而减小

K0

^(0,b)y随x增大

b0第一、二、三象限而减小

ik

b0y随x增大

►第二、三、四象限而减小

㈡反比例函数:k

.形如](A-为常数,GNO)的函数叫做

反比例函数.”

7.丫x#=o

2.,=+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丫力0.

3.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只要把一组

%、’的对应值代入=(左#0),求出,即

确定了关系式.

4.反比例函数(A-为常数,LWO)的图象是

用曲..当A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

限内;当」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5.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性质:当k0时,y

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的值随x的增大

K0K0

6.注意:反比例函数y=2(kWO)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

义,即过双曲线尸左(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

所得矩形面积为|甲t,

女比例属数和正比例房微图像的比较

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y=kx(k。0)k

y=7(k是常数,kwo)

图象形状直线双曲线



K0

一.三象限

一,三象限图像关于y=-x对称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随x的:噌大而减小



K0

rr

二四象F艮

二四象限图像关于y=x对称

y随x世增[大而减小

y随x的:噌大而增大

㈢二次函数: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

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

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

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

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

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