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考数学25分被群嘲,是大家对他期待太高了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313
发表于 2024-8-31 15:02:24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d:ilovemisse

高考放榜,有人欢喜有人愁。

前几天,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就因为高考失利而上了热搜。



要知道,以前每年高考,都是各种艺人上榜“捷报”,这下仿佛揭开了某种面纱——原来艺人也会有“落榜”时?

他们栽在文化课上?

今年,时代峰峻有好几位弟弟参加了高考。

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在河南考全国乙卷,团员姚景元、丁程鑫、张真源在重庆考新高考二卷。



虽然艺人团队没有发声,但此前他们的考试截图已经在网上流传。

据传,马嘉祺文化课总分307分,其中数学25分,英语44分,未过艺考分数线337分;

姚景元总分为300分,其中数学31分,英语75分,未过艺考分数线354分;

而丁程鑫总分为404分,张真源总分为474分,顺利过线。



丁程鑫与张真源,有望被北电表演专业和中戏音乐剧专业录取。



外头传得沸沸扬扬,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率先公布高考结果,他发文称“非常抱歉,我没有达到文化课分数线”,不过他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分数。

由于文化课未达标,他将无缘中戏。



说起来,作为第二代养成系偶像,“成长”是几人绕不开的关键词,不少“妈妈粉”对他们寄予厚望,在心中默默期待孩子长大后优秀的模样。

2019年,公司内部选秀节目《台风少年蜕变之战》上线,排名都是粉丝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为此公司承诺专款专用,将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团员身上。



在这样的支持下,马嘉祺、丁程鑫的高考培训费(含艺考)均高达30万元。



但读书之余,几个人时不时还要跑通告、出外务。

所以像马嘉祺那样的高人气弟弟,是在高考前三四个月闭关学习的,考完之后,他发布一则视频,语气轻松,直言现在自己很开心。

评论区底下张颂文回复道“听这语气,考试没问题啦”,两人还相约一起吃饭,可能马嘉祺本人也没想到自己会落榜。



毕竟,以往明星考生都是报喜,比如他们的师兄TFBOYS,王俊凯考上北电,易烊千玺以专业第一考上中戏,王源则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



再往前翻一翻,2016年,北电表演系第一为关晓彤,隔壁中戏表演系第一为张雪迎。



那时,童星们愁的并不是能不能考上,而是能不能考好,剑指第一才是常态。

只是,当分数成为过关的重头戏,栽在文化课上的考生只会越来越多。

比如黄俊捷,考了三年才考上北电,前两次他都败北在文化课上。

2016年,有新闻报道“90后小鲜肉黄俊捷打飞的回蓉艺考”。

2017年,黄俊捷又来到了北电,他被分配和王俊凯同一个考场,最后黄俊捷的艺考成绩为第七名。



顺带一提,同年于正家的麻五张逸杰也顺利通过艺考,最后却没有进入北电,大概率也是文化课拉胯拖了后腿,之后,张逸杰没有上大学,而是选择安心拍戏。



转眼又过了一年,黄俊捷又来到北电考场,这次他的艺考成绩为第二名,再加上文化分终于达标了,他终于如愿进入北电。



所以,千军万马走钢丝,一分难倒高考学子真不是说说而已,明星艺考表现再好,文化课也不能丢。

贵圈不需要学霸?

问题来了,为什么马嘉祺高考翻车,值得大家关注?

事实上,我很理解马嘉祺这样的“预备役明星”高考考不好的原因,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又有几个人是打心底里喜欢学习呢?寻常人家的孩子读书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老师家长催不停,自律本来就是极度稀缺的品质。

演艺圈是个真金白银的名利场,不少人嘴上说着“厚积薄发”,“我若盛开清风自来”,其实心里想的是“出名要趁早”,是博得大资源……在那么赤裸的标准下,不红的“三大”同样意义很有限。

这个圈子里“学霸”稀缺的根本原因,就是贵圈的运作逻辑就不需要学霸。

马嘉祺“没考好”当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心态上对文化课过于轻视,连300多分的线也翻车了,后果需要他自己承担。



但那些没有翻车顺利进入专业院校的明星,似乎离“文化”也很远。

每年受到万千祝福的前博士后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这是很说明问题的——艺人们不读书,根本上是因为整个体系里并没有读书的位置。



要知道,现在贵圈已经到了“解个一元二次方程就能当学霸”的程度,艺人的整体学历和知识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不止新生代偶像,不少带着老艺术家光环的资深艺人,也有“羽扇轮经”之类翻车的时候。



回去翻翻古早的电视剧,去掉好感滤镜,读音、断句的失误比比皆是,真要和通稿里一样文化修养出类拔萃,现场就该纠正了才对。

专业艺术人才忽略通识知识的积累,原本就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体系固有的弊病。

所以,今天网络和媒体的发达,网友们可以更迅速地了解艺人全方位的信息,可以实时嘲讽“翻车”,在某种意义上看来,也算是时代的进步,因为至少给了艺人们一点点现实的动力——

在拼前程之余,哪怕为了不丢人和稳人设,可以考虑一下读点书、好好考。

读书对艺人来说重要吗?

再来一个问题,修读好文化课为什么重要?艺人不是会演会唱有观众缘就行了吗?

但你想想,一个连九歌都不明白的演员,能不能理解屈原的角色内核?一个从未读过莎翁的人,能不能演好《哈姆雷特》?

所以说到底,我认为这是一个行业价值取向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绝对,艺术本就是性灵之术,并非所有对作品和艺术的理解都来自知识积累和专业训练,天才与灵感的电光石火有时候比按部就班要有效。

周迅演太平公主的时候未必读过唐书,不妨碍太平公主演得很好……但是,如果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不读书”的状态,显然是反专业和不科学的。



所谓行业的取向,并不在于口头上告诉年轻艺人什么,在于现实反馈给他们什么信息。

或许中戏北影的课堂上,老师们是十年如一日强调声台行表、强调揣摩角色、强调读书做人……可是下了课,老师们在做什么呢?进了剧组,连台词都不背念着“1234”的演员是不是依然资源充足呢?



内娱有许多作品,包括一些口碑尚可的大制作,都是肉眼可见的思想匮乏。

除了在审核标准上找原因以外,恐怕主创的思想上限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艺人来说,知识积累并不是那么重要,但绝不能一点都没有。

你很难期待在社媒参与社会话时语无伦次,一开口就让经纪公司心惊胆战的爱豆们,能够捕捉到角色内里的深魂,做出令人信服的诠释——主创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东西,又何谈令观众共情呢?

我不喜欢粉丝们总在艺人作品遭到非议的时候总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的自由量裁权需要在尊重作品本身、尊重文化源流的基础上才有效。

譬如“屈原”这个角色,郭沫若赋予他在雷鸣电闪中散发怒骂的形象,炽热如郭本人;而在鲁迅那里,屈原沉寂无言,“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宛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一如大先生风骨……

一切阐释,都需要有源流、有背景才立得住。

如果观众认可一个角色的理由,仅仅只是“XXX真帅”……那实际上是在助推行业的去专业化,这个“哈姆雷特”的存在不吝是在嘲讽那些真正用心构筑的角色。

也正是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宠溺,让“读书”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所以说到底,问题似乎又绕回来了,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

艺人们高考翻车,在现实层面不算是个大问题,艺考对演艺生涯来说不是硬性必需品,实在不行还有下次。但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整个圈子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如果年轻艺人们始终没有读书学习的动力,整个行业的路都是会越走越窄的。

炒作、流量、热搜……他们当然很高效,连环热点足够捧红一波又一波的爱豆。可是如果始终是靠这样的流水线来造星,那么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沉淀下来,爱豆们就像透明橱窗里的漂亮娃娃,撩动人心,却缺少灵魂。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令人心力交瘁,我也常常躺得四仰八叉,觉得要什么情节和思想,只看脸舔屏就够了。

可是,快餐可以吃一个月,吃一辈子真的不会腻吗?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可以有不需要深刻的、无理由的情怀,但如果一生只有那些情怀,可能也很悲哀吧。

当然,马嘉祺的高考翻车,网友们可以讨论,但那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400分笑300分,可以但没有必要……

我能理解粉丝滤镜中,爱豆人帅、温柔、体贴、专业技能强、学习还好,个个都是3D版李泽言。看到喜欢的小爱豆,恨不得他十项全能,是全天下最好的完美爱豆。但某种程度上,正是这样的强滤镜和高包容度,让钻研技艺和积累知识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

你以为自己在粉“李泽言”,事实上呢,这样的滤镜正在绞杀李泽言——正因为滤镜太强,根本就不需要是真学霸,现实里才越来越不可能有李泽言。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