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聚焦高考 |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卷)化学试题评析与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428
发表于 2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聚焦高考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卷)

化学试题评析与教学策略



评者简介

胡永才,正高级教师,东北师大附中考试研究中心化学学科研究员。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骨干教师,长白山教学名师,吉林省D类人才。

遵循课程标准 引导教学

依据评价体系 发展素养

2023年吉林省高考化学采用了新课标卷,是理综新课标老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依然延续了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在稳定的基础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守正创新,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试题分析

一、遵循课程标准,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

(一)注重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世界

第7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文物,利用文物及其修复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纤维素,有机物、无机物,石膏(熟石膏和生石膏),石灰(生石灰、熟石灰)、颜料(铁红)等,考查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第8题选择了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先进材料,设置适切的选项考查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为了准确作答,需要学生能够利用物质结构相关知识认识化学反应,体现了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考查。

(二)优化试题情境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第9题以多孔配位聚合物晶体为载体,第10题以Zn-V2O5电池为素材,第12题以新颖前沿的生物酶催化反应为背景,不但展现了化学在先进材料领域、新型电池开发利用领域、生物催化领域的创新应用,而且优化了试题情境。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体现了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素养的考查。

第11题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做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简单的电镀实验”和“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等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原电池工作原理、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等内容,考查考生通过实验设计、现象观察,分析证据与结论关系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三)加强综合应用,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第13题以向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氨水的反应为背景,呈现了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图,考查了学生从图中提取和加工实验数据的能力。此题涉及两个平衡体系——沉淀溶解平衡和络合平衡,三个可逆反应: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选择性必修1中学习的,而配合物有关知识是在选择性必修2中学习的,要求学生对不同模块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此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但要知道基本概念——溶解度、溶度积,而且要准确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才能够正确识图——Ⅰ为c ([Ag(NH3)2]+)随着c(NH3)变化的曲线,Ⅱ为c ([Ag(NH3)]+)随着c(NH3)变化的曲线,Ⅲ为c(Ag+)随着c(NH3)变化的曲线,Ⅳ为c(Cl-)随着c(NH3)变化的曲线。

二、优化试题呈现的方式,引导教学

今年试题的呈现沿袭以往方式的同时做了较大调整——取消了原来选考试题呈现的方式,把《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变为必考题,而且代之以选择题为主要呈现方式,打破三个选择性必修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的状况,原理与结构相结合,有机与结构相结合。试题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一)注重模块之间的相互融合,促使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化

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考查关键能力。试题体现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之间的相互融合,促使学生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去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第27题以流程图形式呈现物质分离与转化过程,考查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评价标准要求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呈现的方式体现了化学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融合,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转化等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逻辑推理、信息获取与加工等能力。第28题以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本仪器——冷凝管的使用,对基本操作的理解——加热方式、防暴沸、沉淀的洗涤等。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相结合,凸显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考查。

(二)注重模块知识内容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第29题以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合成氨为素材,试题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物质结构与性质等知识,试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第30题以药物合成路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还体现了对物质结构知识的考查。

化学反应原理题和有机题中融合了物质结构题,虽然融合得不是十分贴切,但是也体现了各选择性必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备考建议及教学策略

一、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基础,促使内容结构化

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内容的结构化主要有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等形式,其中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尤为重要。为了达到内容结构化的目的,教学中要消除必修与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之间的壁垒,相互融合,达到融会贯通。

二、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研做高考试题,把握教学的边界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学科专家)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经过再加工(改造、赋予情境)的一种服务选材、引领教学的用于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载体。

作为简化的学科知识, 教材(依据课标编写)不但已经划定了知识的边界,而且内隐了知识的结构;“高考试题”作为演进的知识理解表现,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考查角度和方式。不要让高考试题牵着走,而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有选择地(高考试题的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跟着走。

高三复习时,一是要让学生多见识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包括各地、各种考试的模拟试题),非常忌讳千篇一律,使学生落入“机械刷题”的境地,要做到——我们也“刷题”,但不“机械”!

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解放自我、解放学生,不能一直“内卷”下去——只要高考考过的,“学过的,没学过的”都要讲授给学生。我们要认清高考试题的“包装”——“试题情境”,把这个“貌似华丽的外包装”撕掉,认清本质。

撰稿:胡永才

审核:张福彦 孙国辉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