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考备考】从24年河南中考历史卷看命题的高考元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4344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考备考】从24年河南中考历史卷看命题的高考元素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2025年中考备考也提上日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瞄准中考命题趋势,精准高效备考,是摆在每一个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高考是高中教学备考的风向标,中考是初中教学备考的风向标。

那么,高考和中考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答案是,有。可以不夸张的说,高考也是中考的风向标。

很多时候,中考试题的命题大多参考了高考试题(模拟题)的命制。甚至出现什么情况?就是中考试题中的材料(文字、图片),直接来源于高考模拟题(不仅仅限于河南省,而要放眼全国)。有的会加以改编,有的则直接使用。只是在设问的角度和试题的难度上会有改变。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历史老师,要立足河南,放眼全国,研究高考真题,研究高考模拟题。从中发现中考命题的思路、角度和趋势。以求更精准有效的加强中考历史备考。同时,钻研高考,吃透中考,也是符合中高考衔接的命题要求、理念、动向!

多年来,笔者认真学习研究高中历史课标和教材,认真钻研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然后用于指导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备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下面笔者以2024年河南中考历史卷为例,探索中考试题中的高考元素。

通过研究发现,2024年河南中考历史卷,选择题(20分)中有7分(第5、6、7、8、12、16、17题),深刻渗透着高考元素。

★【河南中考】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如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高考元素】

改编自《2022年云南省昆明一中、宁夏银川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选择题第1题。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赐(周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尚书•牧誓》记载:“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斧钺在此主要充当()

A.征伐武器 B.礼仪用器 C.部落象征 D.政治礼物

【解析】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夏商西周时期斧钺是重要的礼器,象征权力,B项正确;斧钺主要充当礼器,而非武器和政治礼物,也不是部落的象征,排除ACD项。

【吃透中考】

作者在改编时显然降低了难度。首先是材料的选取上,让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看懂文言文,对生僻字还加了注音。其次是避开了专有名词,礼乐文明是高中知识,初中仅仅有涉及,没有深入,因此选取了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词语“军事统帅权”,体现了中高考的衔接。

★【河南中考】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高考元素】

这个题的文字材料,多见于高中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最早可溯源到2016年的考试试题,后经多次改编使用,长久不衰。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长寿区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B卷)选择题第14题

▲北宋初年,人们主要通过手抄方式传播书籍。至北宋中叶,则“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苏软感慨说,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这一材料可以说明()

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B.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文化传播

C.程朱理学受到了官方尊崇

D.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繁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时(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体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正确;“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是孔子有教无类主张的意义,排除A;材料与程朱理学无关,排除C;材料与古典主义文学无关,排除D。

【吃透中考】

作者在改编时为了降低难度,在题干材料中直接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样让考生更容易的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导向科技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在选项中,避免了专有历史名词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难度。

★【河南中考】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高考元素】

这个题的原始材料出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他从福建莆田引来甘薯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他又写成《甘薯疏》,介绍种植方法。……”。在高中平时考试的材料题和选择题中都有使用。

下面以一个选择题为例加以溯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选择题第14题

▲如表是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一些材料,这主要说明他()

1607-1608 年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推广种植经验。

1613-1621年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宜垦令》等农书。

1622-1625 年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的初稿。

A.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B.推动政府投资科研

C.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解析】据材料可知徐光启亲自试验种植红薯、水稻,获取种植经验,体现他具有实践探索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学习和传播西方农业技术,排除A;徐光启的试验是个人行为,并未推动政府投资,排除B项;“整合前期农学著作”一定程度上体现注重搜集文献资料,但只是材料中的次要内容而非主旨,排除C项。

【吃透中考】

由于近几年的河南中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干材料越来越精炼,而且这个趋势也在加强,因此作者在改编的时候,只是选择了一个方面,这样导向更加的明确。同时,这一题的改编也体现了2022版的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的理念,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实践探索精神。

★【河南中考】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高考元素】

这个题的材料,见于高中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下面以其中一个试题加以溯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选择题第24题

▲太平天国控制着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且太平天国不承认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据此推断,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保护富饶地区的生产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阻碍了列强在华的特权攫取,所以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华的特权和既得利益,A正确;列强是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而非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排除BCD。

【吃透中考】

作者改编的时候首先精简了材料,其次改变了设问的角度,由“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角度变换为了“太平天国”的角度。核心还是对材料和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河南中考】12.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肯定了中国共产党()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全面抗战的路线 D.统一战线的政策

【高考元素】

题干原始材料出自习主席在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控的历史关头召开……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在初高中试题中均有引用。

下面以其中一个试题加以溯源。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选考)

选择第10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共某次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该会议地点在()

A.汉口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

【解析】据材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从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第一次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该会议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

【吃透中考】

作者在命制中考试题的时候,首先明确指出了材料出自“遵义会议”,这样就导向明确,然后让考生认识遵义会议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而高中试题则明显有难度,要通过材料明确是什么会议,侧重于对遵义会议内容的深层认识。

★【河南中考】16.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 B.翻译事业兴盛

C.文化成就显著 D.大学教育普及

【高考元素】这个题的材料,多见于高中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而且材料要比中考材料丰富。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

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选择题第16题

▲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典》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花拉子密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也曾长期是欧洲大学的教科书。材料说明阿拉伯人()

A.成就斐然并影响欧洲文化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善于借鉴创新的优秀品质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典》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花拉子密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也曾长期是欧洲大学的教科书”等信息体现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融合”与“交流”的相关信息,只涉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排除BC;善于借鉴创新的优秀品质 题干不能体现,排除D。

【吃透中考】中考试题仅仅选择材料的一个方面,着重体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斐然,选项的设置,忽略了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其实,这个题的选项,还可以从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这个角度进行设置。这就是改编题的妙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问和考查。

★【河南中考】17.威尼斯人在1300年左右发明了凸面玻璃镜。一个世纪之后,镜子迅速传遍整个欧洲,人们通过镜子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古典文化复兴

B.自由城市出现

C.人文主义流行

D.市民阶层壮大

【高考元素】

这个题的材料以及选项改编自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历史试卷(选择性)选择题第12题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解析】根据“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可知这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从而肯定自我,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兴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并不是禁欲观念的消亡、实用主义的流行,排除AB项;启蒙思想的传播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吃透中考】

首先,试题考查的都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通过镜子的使用这个角度,让学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注重现世生活。其次,在选项上都明确指向了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明确。只是,在干扰项的使用上,高中的难度较大,更体现了高中阶段学到的知识。

从以上含有高考元素的试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中考历史的选择题命题趋势有以下几点:

1.文字材料的使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简洁易懂,避开那些文言词语(即使出现文言词语,会给予注视或解读)和专有名词。

2.设问的导向更加明晰,抛弃了高考设问的复杂多段式,仅仅选取其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进行深入挖掘,体现初中历史的考点。

3.在四个选项的安排上,正确选项更加直接,更能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干扰项的安排上,避开初中阶段未涉及的,或者是不常见的历史专有名词和说法。

4.整体难度保持在0.65-0.70之间,既体现了初中历史的特点,又涉及了初高中知识衔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第25题的历史小短文。直接取材于高考模拟的选择题的材料,而且选择题的答案就是体现材料的观点。

★【河南中考】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0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高考元素】

2023年河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考)第15题

▲20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莱斯特•皮尔逊意指()

A.各种文明应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

B.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建立国际协调机制是全球治理的关键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莱斯特•皮尔逊强调,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否则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A项正确;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材料未表现出此种意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立相关制度,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

【吃透中考】

中考结束后,我就发现了历史小短文的材料出自这个高考模拟题,并把这个发现发布在个人公众号“历史满分小卖部”。这个小短文的难度不大,可选择的观点也有很多,除了材料中的“各种文明应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还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等方面来论述。充分体现了小短文的开放性。

类似的小短文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多都有涉及,尤其是,在临考前,我给同学们整理了(押题式的)小短文,在中国史+世界史的第3个小短文中,就精准押中了这个题的范文,尤其是契合“各种文明应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这个主题。

综上探究,为了更好的做好2025年的中考备考,我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一定要抽时间研究高中历史的课标和教材,研究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然后,站在高考的角度,再回过头来透视中考历史备考,从中发现中考的命题趋势。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