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教育部考试院是如何看待24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读权威文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3864
发表于 前天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4年标志着高考数学试卷命题流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近20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模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然而2024年的试卷在命题模式和思路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预计对2024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以及其他数学试卷的研究将成为2024至2025年的研究热点,其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众多教师和专家已经对这些高考数学试卷进行了自己的分析,那么,作为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机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此有何看法呢?最近发行的《高考试题分析——数学》一书将为我们提供答案。



这本著作出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书中详尽地分析了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的整体情况,并针对2024年的每一套试卷提供了深入细致的解析。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命题组的思路、对高考数学试卷命题的看法,高考数学命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选择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和新课标1卷的解析来看看。









内容或许稍显枯燥且专业性强,让我们挑选一些关键的文本段落进行深入解析。

2024年数学新课标卷调减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的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的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

别小看这一句话,它涵盖了四个要点。首先,202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题目总数从之前的22题缩减至19题——多项选择题减少1题、填空题减少1题、解答题也减少了1题。

题目数量减少的背后有何深意?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试卷题量减少能够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不必过多地关注做题的进度和速度,可以更专注、更深入地思考,更从容地试错,使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展示素养、发挥潜力、脱颖而出,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引导数学教学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实际上,这是为了给解答题腾出更多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深入思考解答题,这也与第二点相呼应——提升了解答题的分值比重。

为何要提升解答题的分数比重?实际上,在一些省市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比重一直较高,因为选择题往往存在猜测的可能性,同时也有一些解题技巧能够迅速得出答案。新高考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解答题在展示和考查效果上自然更为出色,你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的思考过程,而这个过程同样会得到分数上的奖励,对于具备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更加有利的。

这种针对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机械化套路所做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提高解答题的分数这一种方式:

新课标卷打破以往的命题模式,灵活、科学地确定试题的内容和顺序。机动调整试题顺序有助于打破学生机械应试的套路,打破教学中僵化、刻板的训练模式, 防止猜题押题, 同时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各种难度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主干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灵活地整合知识解决问题。

对的,还有命题内容和顺序的变化。

还是解答题,之前老高考的题型顺序基本是固定的:

17题是解三角形/数列;

18题、19题是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

20题是解析几何;

21题是导数;

22题是选做题——不等式选讲和极坐标参数方程2选1。

23年及之前的新高考试卷,去掉了选做题,解三角形和数列各一题,整体顺序是稳定的,从前往后,题目难度基本依次增大。

同时每道题目的命制套路也基本固定:

数列了就是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三选一+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二选一;

解三角形第一问就是一个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转化等式,变形求角的题目,甚至我连常见的答案都可以告诉你,60度;第二问一般是求面积,涉及到三角函数的性质;

立体几何第一问一般是位置关系判定,主要是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第二问一般是求体积/面积/距离,求距离一般是用等体积法居多,或者就是建系计算;

.......

这种公式化的命题模式在教师们的长期钻研下,已经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因此,许多学生对导数和解析几何只是应付了事,而将重点放在数列、解三角形、概率统计和立体几何上,反正就是那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埋头苦练就是了;也有一些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在解析几何和导数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专题教辅书一本接一本地刷。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也遵循这一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某些数学天赋较高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公平,因为一些天资不如他们的同学,通过刻苦训练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他们的成绩,这也无法充分展示他们能力的上限,或者说无法体现出差距,无法实现高考数学的选拔功能。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也是唯一一门具有理科性质的统考科目, 在服务人才选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强国建设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发挥关键作用。

怎样克服呢?当然是不按原来套路出牌:

如新课标Ⅱ卷中, 以往作为压轴题的函数题在试卷中安排在解答题的第2题;概率与统计试题加强了能力考查力度, 安排在解答题的倒数第2题。又如新课标Ⅰ卷将解析几何试题安排在解答题的第2题, 数列内容则结合新情境, 安排在最后压轴题的位置。

改变题目顺序有哪些益处?

从命题的科学性出发,试题难度随题目顺序递增的规律是不变的,一旦题目顺序发生变动,相应的题目难度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如果将导数题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难度可能会降低;而将数列题放在最后一题,难度则可能急剧上升。那么,那些认为导数题太难而直接放弃的学生,面对第一题就是导数题,他们能否应对?那些只专注于导数和圆锥曲线的学生,面对难度突然降低的情况,导致自己一年的辛苦努力付之东流,而压轴题又变成了新定义的形式,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种做法从命题的角度改变了高中数学的备考逻辑,进而影响了教学重点,甚至影响了初中升高中的选拔。例如,教师和学生,特别是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在备考时就需要全面提升各个模块的难度,以防考试时措手不及。即便如此,面对新定义的问题,这种备考仍然不够,而是需要从学生快速理解抽象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提升,这就涉及到了抽象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说实话,教师很难教授学生这些,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如何识别并选拔这部分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呢?

在这次分析中,旗帜鲜明的指出了什么是数学天赋:

2024年高考数学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 引导培育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

试卷贯彻改革要求,注重整体设计,很好地处理考试时间、试卷题量、试题难度之间的关系, 统筹协调试题的思维量、计算量和阅读量。优化题量设置、合理控制试题的计算量, 尽量避免繁难运算, 保证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 强调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适应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需要。

试题突出创新导向, 新课标卷根据试卷结构调整后整卷题量减少的客观情况, 创新能力考查策略, 设计全新的试题情境、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 加强解答题部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提升压轴题的思维量, 突出理性思维和数学探究, 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能力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次考试明显的趋势是,许多数学题目的解法可以通过直接计算来完成,但这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如果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找到一个合适的解题角度,那么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例如,在新课标Ⅰ卷的第12题和全国甲卷理科的第5题中,通过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避免复杂的坐标计算和方程联立求解,从而显著减少计算量,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试题充分体现了“多想少算”的设计理念,引导中学教学充分重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句话强调了高考数学试题的核心理念,即鼓励学生在解题时不仅要计算,更要思考。这种趋势意味着,如果学生能够深入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相关知识,他们将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去,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些题目可能遵循这样的模式:看到题目——找到模板——套用模板——解决问题。但未来,这种模式的比例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分析和创新的解题过程:看到题目——分析、对比、联想——找到线索——寻找工具——尝试切入——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具体会如何发展,但理论上高考作为教育的风向标,将直接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向。最理想的情况是,这种影响能够延伸到中考的命题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实际上,正如本文作者所提到的,这种变化已经在发生:

高考数学通过创新试卷结构设计和试题风格, 深化基础性考查, 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 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 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基础题比例、降低初始题起点, 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又如新课标Ⅰ卷第14题、新课标Ⅱ卷第14题、全国甲卷理科第16题等试题不是考查学生记住了哪些知识点, 而是突出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使得一些套路无用、模板失效, 让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在高考的新要求。

新高考数学试卷将重塑备考策略、选拔标准和升学路径,赋予数学试卷更强的选拔功能,同时也使得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数学学习有了更明显的价值。

在过去,孩子们通过大量的练习题,依靠耐心和细致,达到120分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未来,120分将成为优秀学生的标志,130分则显得非常出色,140分则是顶尖水平,而140分以上则堪称数学天才!



我建立了“教育资料群”,免费分享从幼小衔接到小初高的各种学习资料或教育资讯,欢迎添加微信进群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