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教学建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553
发表于 2024-9-2 20:02:4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张家璐 方凤满







摘 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编制的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和地图上海版新教材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更充分、高效地发挥教材作用,有必要对各版本新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地球的演化过程”为例,从情境设计、概念界定、内容结构、教材活动及课后作业五个方面对五版本新教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版本新教材均契合课标且各有优势,中图版的情境设计联系现实生活,人教版的概念界定科学严谨,鲁教版的内容编排角度新颖,地图上海版的活动实操性强,湘教版的课后作业聚焦社会热点。针对比较结果,提出了教材使用的系列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对比;地球的演化;教学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4-0019-06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地图上海版五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五版本新教材”)均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做出调整和修订,知识内容虽大同小异,但结构安排和组织形式却各具特色,为一线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困扰。因此,为更好挖掘教材育人价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将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必要性。

不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由于受自身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及对教材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核心概念的阐释、知识内容的建构、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后作业的创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标针对“地球的演化过程”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可以借助相关资料,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要求教师突出各地质年代特征,引导学生建立不同地质时期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地质事件及生物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宏观视角下的时空组合,获得对地球演化发展的整体认识。本文以该节内容为例,从情境设计、概念界定、内容结构、教材活动以及课后作业五方面对五版本新教材进行对比,并提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实施建议,以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五版本新教材中“地球的演化过程”内容对比

1.情境设计对比

新课标强调真实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依托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整合知识,使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中感悟学科思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五版本新教材在“地球的演化过程”部分的情境设计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除地图上海版外,其他四版本新教材均在正文前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设计了情境和思考题,问题依情境设计,又与正文内容相契合,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深入思考,以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人教版以梁龙灭绝这一地理事实铺设进阶性的问题,兼顾趣味性与探究性;湘教版以古典时期人们对化石成因的不同猜测导入,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提升;中图版和鲁教版的情境设计具有相似之处,分别采用虚拟情境和社会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此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學生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地图上海版虽以比喻化的、贯穿教学内容的问题进行导入,但情境的缺失使学生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直接设问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五版本新教材均在正文前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除地图上海版外,其他四版本教材以“情境+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图上海版在情境设计上相对欠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参考其他版本教材或资料,设计相应情境。

2.概念界定对比

地理概念是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专业术语对地理事物的属性特征进行描述,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地理事物认知的概念。“地球的演化过程”这一节的主要概念有“化石”“地层”和“地质年代”。概念界定的对比如表2所示。

五版本新教材对地层、化石、地质年代的核心定义一致,且均注重概念的铺垫,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但五版本新教材在概念的外延和呈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人教版、中图版和地图上海版对地层、化石等概念的定义相对简洁,且均辅以图片对相关概念进行补充说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人教版在阐释相关概念后还通过设置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也可据此及时获得学生对概念掌握程度的反馈。此外,人教版和中图版对地球历史的划分依据和对地质年代的阐释相较于其他版本教材更为详细准确。与之相比,湘教版更注重对概念的文字解释,以人物对话、阅读、活动、案例等拓展性资料解释相关概念,可读性强,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地图上海版缺乏对地层叠覆律的解释相比,鲁教版对地层叠覆律有准确翔实的说明,但在阐释地质年代时未明确界定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内容的完整性存在一定欠缺,在教学中应该借鉴其他版本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完善。

总体而言,五版本新教材对概念的界定虽各有侧重,但均能借助引导性的提示或话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具有可操作性。其中,人教版用简洁的文字辅以图片和习题帮助学生将学、思、练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程度。地图上海版和鲁教版教材需要分别补充地层叠覆律和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等相关知识以更好衔接内容。

3.内容结构对比

内容结构的安排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课标的理解与编写思路。分析内容结构,有助于教师厘清知识内容的编排顺序及呈现方式,对选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内容结构的对比如表3所示。

五版本新教材在框架结构上虽然都由2~3个框题构成,结构清晰且简洁,但在内容的选取上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与其他教材相比,中图版和鲁教版增加了地球的诞生及地球各圈层形成等知识,更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在展开方式上,五版本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完整地呈现了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五版本新教材对地球演化过程相关知识的建构却大不相同。除鲁教版外的四版新教材均以时间顺序展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指导性作用,但划分地球演化过程的时间尺度不同。鲁教版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单独提出,角度新颖且重点突出,但不利于学生整体建立地球演化各阶段的联系,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

在辅助栏目上,五版本新教材都非常重视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知识拓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以图片为主,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但所呈现的地质年代表中缺少文字对生物演化的描述,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图版和地图上海版的辅助栏目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其中,中图版通过设置学习指南和学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难点,增加学习深度。湘教版和鲁教版的辅助栏目相对较少,但湘教版增设了动漫人物的提问或对话,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鲁教版则缺乏相应内容。

总之,五版本新教材在框架结构、展开方式和辅助栏目上各有所长,其内容编排或遵循时间顺序,或强调事物的发展规律,都能与课标高度契合。课标中明确要求的知识点在正文完整呈现,同时以辅助栏目拓展延伸。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的辅助栏目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认知压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

4.教材活动对比

地理活动是落实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活动栏目旨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增长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提升其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3]。依据活动开展形式可将教材上的活动分为思考类、阅读类以及操作类(表4)。

五版本新教材均在正文中穿插了大量阅读和思考类活动,旨在借助地理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增强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素养。而不同的是,人教版通过展示科学家开展古生物研究的阅读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湘教版的阅读类活动较多,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并提升学生素养。中图版教材活动较少,但提供的材料贴近生活,更具现实意义。鲁教版活动丰富,且思考类活动与正文合理搭配、前后呼应,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的强化理论相契合。地图上海版操作类活动多,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五版本新教材都对活动给予关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各版教材的活动与正文内容之间形成了具有较强逻辑关联的学习链条,致力于从多角度促进学生知能和素养水平的高效发展。但是,与其他四版教材借助图文材料开展教学活动的传统思路不同,地图上海版提倡的操作类活动不仅契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略优于其他版本教材,而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逻辑相适配。

5.课后作业对比

作业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要素设计的、用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题或探究题[4]。活动与作业的对比如表5所示。

除鲁教版外,其他版本教材均在正文后设计了作业,且湘教版、中图版、地图上海版的作业具有开放性,能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和发散思维。人教版的作业是对知识点的总结,虽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但内容略显单薄。中图版的作业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但提供的材料相对有限,学生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分析。地图上海版的作业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的认识,同时以科幻电影为载体,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湘教版的作业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设问从描述现象到推测原因直至总结归纳,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纵深化发展。此外,作业聚焦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社会热点问题,符合学生“获取新知—内化吸收—外显应用”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提升。

总体而言,除鲁教版外,其他四版本新教材均在正文后设计了功能指向明确的作业栏目。其中,湘教版的作业设计明显优于其他版本教材,与正文内容共同构成了“认识地理事物—分析特征规律—开展实践应用”的学习主线,符合地理学科学习逻辑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认同感。

二、“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建议

五版本新教材关于“地球的演化过程”一节知识内容的编写各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要求,深度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兼顾各版本教材优质资源开展教学。

1.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问题式教学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构建“情境—问题—建构—习得”的教学思路[5],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发展学科技能、增强真实学力、提升核心素养。在开展“地球的演化过程”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借鉴中图版的情境设计,以24小时时间轴模式类比地球演化历史,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地球上各生物的演化过程,建立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間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理解知识。同时,教师可结合人教版、鲁教版和湘教版的情境设计,将恐龙灭绝事件和三叶虫化石在奇石市场受欢迎等事实以更具象的形式融入时间轴中,并设计相应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恐龙大约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为何最终走向灭绝—如何推知古地理环境特征—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对研究地球历史具有什么意义。

2.聚焦内容本质,阐释核心概念

地理概念是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重要基础,完整解读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确保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地球的演化过程”这一小节中的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三个概念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借鉴人教版对概念的层层铺垫和中图版对概念的详细解释,并将各版本教材中的“文字+图片”适当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在确保概念完整性的前提下弱化其学术内涵,而且概念之间前后呼应,增强了知识连贯性。教师可利用人教版、中图版中的图片直观呈现地层,或借鉴地图上海版的模拟地层实验活动演示地层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层,为后续学习地球演化历史及了解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做铺垫。与此同时,教师可参考湘教版的化石图片以及中图版的化石形成过程示意图,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增强学生对化石的理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人教版关于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及中图版对地质年代的分类进行简单说明,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3.梳理逻辑关系,合理编排内容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综合性。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能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地球的演化过程”一节的内容多为陈述性知识且文字篇幅较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厘清正文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提取知识线索,以实现对内容的合理编排。具体而言,教师可借鉴中图版和鲁教版教材,对地球上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形成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补充,增强知识的完整性。在正文讲解时,教师可将鲁教版的事件发展脉络和其他版本教材的时间线索融会贯通,对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不同地质时期的距今时间、构造运动、代表性动植物和矿产形成进行探究;也可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及矿产形成的过程与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其演变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对地球演化过程的整体认识。

4.开展课堂活动,落实课标要求

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地理新课改的要求,又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各版教材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一节中的活动多以阅读类和思考类活动为主,教师既要充分利用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练习拓宽学生视野,又要把握好活动数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教学偏离课堂主题或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同时可借鉴鲁教版教材,注重活动呈现时机,与正文协调呼应。此外,在地理实践力方面,教师可重点参考地图上海版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实验等操作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契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人教版中有关古地理环境及古生物学研究等蕴含科研探索精神的阅读内容也可适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5.创新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素质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合理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框架、理解运用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当前教学多以具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但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应适当选取部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资料进行深入思考的探究性作业。针对“地球的演化过程”一节,教师可以湘教版教材的习题为参考,基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成因及影响,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建立复杂的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此外,地图上海版作业以科幻电影为引导材料,易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可尝试在布置作业前放映少量科普短片,并基于短片中的相关信息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

三、结语

本文对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和地图上海版新教材中关于“地球的演化过程”的内容进行了多角度对比分析。各版本新教材都契合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且各具特色。其中,中图版在情境设计上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人教版以多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鲁教版内容编排角度新颖且重点突出;地图上海版的活动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湘教版的作业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提升。基于五版本新教材的对比结果,本文从情境创设、概念阐释、内容编排、活动开展和作业设计五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做到在五版本新教材中取长补短,实现教材资源的最大整合,并根据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活动序列,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樊丽,管毓宽,刘文涛,等.基于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为例[J].地理教育,2022(S2):105-108.

[3] 付媛媛,户清丽,李洁琼.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模塊为例[J].地理教育,2021(5):44-47.

[4] 王宝剑.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作业创新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5] 杨爱丽,王青.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土壤”内容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3):21-24.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