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4584
发表于 3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必/备

诗词鉴赏

1.(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1)C

(2)描绘的是南宋初年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穿着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的画面。

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

(2)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B.开篇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既表明了泰山所处的位置,又写出了春天的泰山一片青绿的景象。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既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又表达了诗人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

(2)同是借景抒怀,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人生追求有何异同?

(1)B

(2)同: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异:杜诗更侧重目标的确立、目标的高远;

王诗更侧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

(2024·云南·中考真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序文中“不觉”,表明词人知道紧张狼狈于事无补,所以淡然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

B.“穿林打叶声”从听觉角度描绘雨骤风急,“莫听”则写出词人不为风雨所动的洒脱。

C.“料峭”与“微冷”,突出词人现实感受到的寒意,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D.“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赋予山头斜阳人的动作和情态。

5.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4.C

5.①《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谁怕”侧重于表达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脱。

②《登飞来峰》为王安石三十岁时所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不畏”侧重于表达王安石在追求政治理想过程中对困难和阻碍的勇敢面对。

6.(2024·湖南·中考真题)

农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①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注释]①羸(léi)牛:瘦弱的牛。

这首诗后两句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刻同情和理解。颜仁郁的诗中“时人不识农家苦”,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都指出了社会上很多人并不了解农民劳作的辛苦,对他们的辛勤付出缺乏认识和感激。

两首诗都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颜仁郁诗中的“将谓田中谷自生”与李绅的“粒粒皆辛苦”都揭示了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不同点:表达方式上,颜仁郁的诗通过描绘具体的农家生活场景——半夜起床耕作、瘦弱的牛艰难前行,更直观地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而李绅的《悯农》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粮食来源的思考。

情感色彩上,颜仁郁的诗更侧重于描述和揭示农民的苦难,情感更为沉重;而李绅的《悯农》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敬意,情感上带有一种赞美和倡导节约的意味。

7.(2024·甘肃·中考真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小文: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1)“”的春色和老人(2)“ ”的场面。

小逸:此情此景堪称盛唐时期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边塞百姓(3)的生活。

小文:最有情趣的是,诗人与卖酒老翁开玩笑:(4)

小逸:诗人是“戏问”,你觉得老翁会如何“戏答”呢?

小文:我想,老翁会说:(5)

(道旁)榆荚巧似钱 (七十仍)沽酒 安乐(幸福、美好)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榆钱也是钱,用榆钱换你的酒可以吗?) 示例:请你一壶又何妨!(你的钱是假钱,我的酒可是真酒。)(符合语境即可)

8.(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1)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眠”字将儿童随意地在落叶上入睡的悠闲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凸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儿童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营造出一种安然闲适的氛围。“噪”字生动描绘出鸟雀在斜阳下叽叽喳喳鸣叫的热闹场景,既增添了乡村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又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乡村的静谧祥和,使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富有意趣。

(2)示例: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抓住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典型的形象:顽皮的孩子,夕阳西下时林中的归鸟,飘渺的炊烟,隐约传来的鸡犬声,林中飘来的香气,天边的稻云,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恬静与安详。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024·福建·中考真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9.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10.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9.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

10.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①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②,千年王气到钱塘③。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

1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C.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的迷茫与哀痛。

D.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

12.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11.B

12.示例:在夕阳的余晖中,江面波光粼粼,一艘小舟缓缓归来,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夕阳的金色光芒洒落在舟身上,随着舟的轻轻摇曳,仿佛也在江面上舞动,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B.“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C.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D.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14.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13.C

14.雨后初晴,本来雨雾笼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突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齐飞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象。

(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泸川纪行①

杜甫

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②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③无字谢主人。

【注】①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了泸州,创作《泸川纪行》一诗。泸川即指泸州。②紫色:可解为紫气,即祥瑞之气。③枯肠:一作“枯口”。

15.本诗开篇写泸州久负盛名,请结合全诗概括“盛名”体现在哪些方面。

16.请赏析“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两句诗。

15.山河灵秀、位置险要、人才辈出和酒好。

16.本句采用对偶的手法,“江山照眼”和“古塞城高”相对,“灵气出”与“紫色生”相对,对仗工整,描绘出了泸州山河灵秀,城池高峻,地理位置重要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泸州的赞美之情,呼应首句的“盛名”。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①,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②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7.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B.“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C.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D.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18.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

17.B

18.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潭水中游鱼逍遥,碧波中树影荡漾,岛上树木苍郁,猿猴倒挂,轻盈自在,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表现出作者的内心平和纯粹,闲适自得。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成都竹枝词(节选)

吴好山

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

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

(选自《成都诗览》)

19.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0.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19.凉爽的天气,欢聚的友情。

20.①破坏了整首诗的押韵,让音韵不再和谐。②不能间接写出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热烈气氛。③不能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任选两条作答)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过广陵驿

萨都剌①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②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栖迟淮海客③,十年心事一灯前。

【注】①萨都剌,元朝诗人。②砧,捣衣石。③栖迟,长久居留。诗人长年客居南方,故称淮海客。

21.《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具有“清丽”的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赏析。

2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自笑”的内涵。

21.该句使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苦,对于同样分处两地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22.诗人“自笑”自己是一个在江南滞留的客人,十多年的心事,只有一盏明灯知晓而已,带有自我解嘲的意味,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同时又有着惆怅而又无可奈何之情。

(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B.“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C.“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D.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24.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3.B

24.这两首诗歌,既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写出了世态沧桑之后的万千思绪。

(2024·江西·中考真题)

新笋

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2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26.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25.B

26.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咏萤火

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7.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前两句写风雨中萤火虫光亮不灭的形象特点。

B.袁诗前两句写身处背光环境的“苔”错过了春天。

C.李诗后两句假定萤火虫飞到天上可以作一颗小星。

D.袁诗后两句写小苔花像牡丹一样拥有自己的绽放。

2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主旨理解和艺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属于咏物诗,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B.《咏萤火》洋溢着胸怀壮志、渴望闪耀之豪气。

C.《苔》寄托着一个归隐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怀。

D.李诗是结尾时点题,而袁诗开头就直抒胸臆。

27.B 28.D

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后台对话框回复:课件



◆◆◆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