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学语文学什么?拆解课程标准后,我梳理了5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2024-9-3 10:03:25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孩子上一年级,也是时候关注一下他的学科学习了。

不是说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再说,不是有老师吗,为什么家长还要参与呢?

首先,孩子学习动力的维持,需要家长。

孩子要想搞好学习,起码先得“想学”。

相信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愿意学习的,因为觉得好玩。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后来就讨厌学习了呢?因为没有成就感,要么是努力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要么是有收获,却比不上身边的同学,久而久之,就觉得学习没劲。

学校和老师也有努力在帮助孩子,比如减少对成绩和排名的公布,增加奖励的覆盖面,加强师生之间的谈话沟通等等。可是,学校在办学绩效上有自己的压力,有时很难做到平衡;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事务繁忙,再加上教的学生又多,很难全面兼顾。这时,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找到前进的力量。

其次,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

孩子要想搞好学习,光靠“想学”还不够,还得“会学”。

会学,意味着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形成习惯,推动自己持续地进步。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目标的引导、反复的练习和有效的反馈,无论是哪一项,都离不开足够的陪伴。

问题是,学校里的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拿写字习惯来说,面向全班同学,老师可以讲解正确的姿势和相关要求,多安排一点时间给大家练习,还可以选出部分作品进行点评。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老师就很难陪伴到位,特别是有时教学进度紧张起来,能把课讲完就不错了。这时,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保持前进的脚步。

当然,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习惯已经搞定,家长可以大胆地放手;如果没有,还是建议家长参与一下孩子的学习。

怎么参与呢?

有的家长选择紧跟随老师的步调,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家长选择找身边牛蛙的父母请教,别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还有的家长选择凭自己的感觉,认为什么该做就做什么......

问题是,哪些做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又不适合呢?

如果每种做法都试一遍,成本未免太高。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阅读课程标准,它像一份地图,告诉我们每个科目的目标在哪里。

我这几天刚好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拆解了一遍,借这篇文章,把梳理的结果分享给您。

小学语文到底学什么呢?

课程标准主要有四大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

“前言”部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身上有两大任务:

为了落实这两大任务,“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提供了一份“总体目标与内容”清单。这份清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其中,“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描述比较抽象,可能是蕴含的内容太多了;不过,“知识与能力”这方面的描述倒是很具体,可以从五个维度展开: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

为了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我在这里把前三个学段的内容,从五个维度进行汇总。

维度1.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维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情绪

2.识字

①学会汉语拼音,一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能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①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②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三四年级多了一个查词典的要求,五六年级只是简单提及“较强”,没有新的要求。

3.写字

孩子要认识多少个字,又要会写多少个字呢?

维度2.阅读

阅读维度,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1.情绪

3.深度

4.对象

一二年级主要是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能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四年级扩大到叙事性作品,能做到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六年级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上一个台阶,要做到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另外,还增加了三个对象:

①诗歌,能做到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②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③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一二年级主要是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四年级主要是优秀诗文,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五六年级还是优秀诗文,能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一二年级主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重点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四年级增加了对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的体会,还有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五六年级增加了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的体会。

5.积累

一二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还要扩展阅读面。

一二年级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三四年级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五六年级没有额外的积累要求,但提出要扩展阅读面。

维度3.写作

从课程标准看,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写作”这个层次,更具体一些,一二年级是“写话”,重在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三四五六年级是“习作”,重在有逻辑地把自己的书面语言组织成文。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情绪

2.输入

3.处理

4.输出

维度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维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普通话

2.倾听

3.表达

维度5.综合性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一是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二是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表达

2.讨论

3.解决问题

上文提到过,语文课程的两大任务是培养能力和传承文化。可是,从拆解的结果来看,似乎学段目标更偏向于“培养能力”,那么“传承文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于这点,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熏陶感染。

什么是“熏陶感染”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学语文与“熏锅屋”》,里面打了一个比方:学语文跟“熏锅屋”是一个道理,新砌的“锅屋”墙是白的,经过三五年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三五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十年后,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同样,学习语文是个慢功,不能指望短期突击,而要长期接受语言实践的“熏陶”。

课程标准也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培养孩子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吸收优秀文化,进而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对了,我拆解的语文课程标准是2011年版,目前教育部官网还没发布新版本,如果以后有发的话,再作调整就好了。如果你想找义务阶段课程标准的原文,不妨到教育部的官网下载,一下就是一整套,网址如下: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