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最新2021-2022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析.doc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313
发表于 2024-9-5 14:02:10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2021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评析2021年北京物理中考结束,物理试题在初中物理教师中引起了众多反响。学生们也反映题量大,思维量大,实验不定项选择题不适应,设计实验题写了好几个“小作文”…。笔者刚看到物理试题,也觉得超出了以往的预期。但是,经过反复的思考,觉得2021年的中考符合中考改革的方向。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及学科改进意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科学观念(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科学本质观)?科学思维(科学模型与建模、科学推理、解释与论证、质疑与创新)?科学探究(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兴趣与态度、习惯与意识、伦理与责任)。对于考试主要表现在四个考出来:即把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多年积累考出来;把技能、能力考出来;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考出来。   纵观自2021年北京中考的改革,每一年都朝着这个方向在迈进。2021年增加了科普阅读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转化建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科技馆和初一科学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扩大视野,应用知识;对于课本常见的碘升华实验提出改进,引导老师赫和学生们进行深入质疑和探究。

2021年去掉了填空题,将30分的实验探究题变为48分,更加突出了实验题的考查;增加了科普阅读题中解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考查了提出科学问题等,对实验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坚持考查科技馆和科学课等社会大课堂的内容。2021年,实验题的分数再次突破到51分,首次增加了实验选择题,并且是不定项选择题,还有几个学生很不熟悉的答案为三个选项的三选题,实验解答题中需要学生分析、思考、设计的题目较多。这些需要学生对实验有全面、细致的认识,良好的审题习惯,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中考物理试卷一脉相承,稳中渐变。  2021年的中考物理试题,进一步加大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方法的考查。笔者认为突出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通过实验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过程 本次增加的实验选择题,不论是测定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可以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对于测定性实验可以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误差分析等等;既可以考直接的读数,还可以考计算结果;对于探究性实验,则可以考查实验探究中七个要素的任意一个要素,题目非常灵活,区分度非常高。?如:21.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本题从物质的分类、温度、热量、物态各个角度进行考查,考查非常全面。由于今年初次引入了实验选择题这种不熟悉考查的方式,加之很多学生不习惯解答三个选项的问题,在实验选择题的第2道题就遇到三选题,所以不顺手。但是,比较能够区分出平时基础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优秀学生。本题答案:ABD。?如:23.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 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9 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 块放入盛有 50ml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 9 乙所示的位置。根据实验过 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图 图 9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金属块的质量为 74gC.金属块的体积为 60 cm3D.金属块的密度为 7.4×103 kg/m3本题从天平的调节、测质量、测体积、计算出密度各个角度进行考查,考查全面。

本题答案ABD。?如:26.小林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及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实验电路如图 11 甲所示。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11 乙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SSP甲乙图 11A.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应为 2.5VB.图 11 乙中的电流表示数为 2.5A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5Ω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5W本题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从电压、电流、电阻、额定功率各个角度进行考查,考查全面。本题答案:AC。如:27.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 80℃的恒 温源,其截面图如图 12 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 20℃的房间内,每隔 10min 测 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 A 点和 B 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 13 所示,图中图像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 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 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T T /℃40Ⅰ35BA恒温源恒温源30Ⅱ2520保温材料乙保温材料甲01020图 133040t/min图 12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 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本题选自科技馆材料的保温性能,设置问题巧妙全面,从怎样比较保温效果,谁的保温效果好,换一个情境下还能否比较保温效果,甚至如果能够比较出来,谁的保温效果好。学生的思考力度很大。本题答案:AC。总之,实验选择题通过对实验的全过程设计问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优秀的学生需要认真分析,真正掌握才能得到满分2分;而基础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个有把握的得1分。这样把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区分开,还保护了基础弱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中考命题人在这个题型的设计上的独具匠心。二、通过“变”与“不变”,突出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021年中考物理试卷上的题目,很大一部分源于课本上的内容。考点是原来的考点,但是角度新,设问新,体现出“变”的特点。

“不变”的是思维方法,学生都需要调用原有的知识和方法来做。所以在“变”与“不变”中,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7.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 镜之间的距离为 8cm 时,像的高度为 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 间的距离为 4cm 时,像的高度为 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s1=s2B.s1s2C.h1h2    D.h1=h2?本题粗粗一看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是考查的角度新颖。以往考查一般是:物体靠近平面镜,判断成像变大或者变小等。这次通过定量手段测出物体的高度、像的高度、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学生需要识别这几个用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思考的力度加大了。本题答案:D。如13.小玲家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烤箱、电饭锅和电视机各一个,按照每度电 0.5 元的计费标准,将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 1小时的用电费用绘制成了如图4所示的柱状图。则下列四个选项 中,判断正确的是A.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烤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高B.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低C.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烤箱的电流大于通过电视机的电流D.在一个月内,小玲家电烤箱的用电费用一定比电饭锅的多本题以家用电器用电费用为试题素材,通过柱状图的形式来考查,形式新颖。

同时能够考查学生的重点核心概念:电功率、电功与电能、电热、电压、电流、电阻。与人教版和北师版上的省电、费电问题的讨论问题相类似,是一道很好的运用物理知识讨论生活话题的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本题答案:C。   如28.如图 14 所示的电路中, R1、R2 均为定值电阻,实验时,干电池两端电压会随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改变。在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探究问题,利用这个电路进行实验能完成的是图图 14A.电路中的电流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 压与电阻成正比吗?B.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 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吗?C.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 流与电阻成反比吗?D.电阻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吗?本题涉及的实验及知识都是学生学过的,但是原来的实验都是可以拆改电路进行实验,而这道题要求不拆改电路,所以需要学生认真审题,同时在新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探究的问题。所以体现了“变”和“不变”。情境变了,但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变,思维的过程没有变。本题答案BD。如38.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需要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为了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小华选用了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金属球 A 和 B,利用如图 21 所示的带滑槽的轨道进行实验。小华认为:如果 A、B 两球先后从轨 道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则 A、B 两球到达轨道零刻度线处的速度大小相等。小刚对小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请你根据实验需要,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写出检验的实验步骤。图图 210102030405060708090100cm本题来源于教学实际,对于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中,都要控制物体刚到水平面的初始速度形同。对于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中利用同一辆小车从同样的高度滑下来刚到平面的速度相同,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质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沿着同样的斜面滑到平面上的速度相同学生不理解,但是教师通常或是讲解比萨斜塔的例子,或不解释,很少有教师选择两个同样的轨道在同样的高度同时释放小球进行观察。所以这道题通过常规实验的问题提出质疑,引导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将知识强加于学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种题的立意在前两届中考中也有所体现,比如2021年的33题,2021年的39题。

再比如41题,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 1 个,所受重力为 1N 的钩码 2 个,带支架的杠杆 1 个。杠 杆上相邻刻度间距离均为 0.05m,刻线上下靠近杠 杆边缘处均有圆形小孔,可用来挂钩码或弹簧测力 计,如图 23 所示。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 实验证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动力臂 L1 保持不变,则 F1=k F2 L2” ,式中 F1 表示动力, k 是常量,F2 表示阻力,L2 表示阻力臂。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本题考点为重点实验——杠杆平衡条件的考查。题目中首次引入了符合变量F2 L2作为自变量,学生需要判断出这个复合量是自变量,同时要找到改变自变量的方法;识别控制变量,在操作中控制变量;多次实验中杠杆挂钩只给了5个,不能达到多次实验的6次实验,必须换用不同个数的钩码来实验。所以思维力度非常大。这些课本上的实验,通过变化情境,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思维能力。这些情境变了,但是考虑问题的方法没有变,思考的过程没有变。这样能够很好的把学生们区别开。三、通过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6.图 7 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古代捣谷工具古代捣谷工具日晷石磨两心壶图 7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本题利用图片展示了“古代捣谷工具”、计时装置“日晷”、碾碎谷物的“石磨”和具有魔术般的“两心壶”,用这些素材做试题的背景材料,既考查了物理知识,又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

图 20图 20(1)请写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 ________。本题也是具有新情景的实验题,学生对于泥水过滤不熟悉。在这个新情境下,学生需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控制、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再例如,科普阅读42题,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 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本题选取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作为阅读素材,通过详细介绍“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建造过程和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2题利用文中阅读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到洛阳桥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筏形基础,分析其优点,就能够利用它来解决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的问题,需要学生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43题(1)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2)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43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洛阳桥的建造技术,从有利于水流分水、减小阻力的角度来认识,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建造技术的伟大之处。同时仍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举出例子。学生可以举出任何减少阻力,设计成流线型的例子。整篇文章从两个角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创新思维、联想迁移能力。选材恰当,设计问题巧妙,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这道题的考试方式和2021年的《福船》、2021年的《蛟龙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考查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解释、说明的能力。   作为教师,如何按照中考指引的方向来改进我们教学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从意识上,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从重视知识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想法。物理教学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更加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重视过程,能够展现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火花;重视过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的探究都是教师知道结论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受此限制或者受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这和科学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要从意识上提示自己。2.从行动上,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按照解决未知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建立功的概念的教学过程,通一种方法是直接告之力做功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力做功哪些不做功,最后利用概念来判断力是否做功等等。A.用力将物体拉到高处B.用力把车推一段距离A.用力将物体拉到高处B.用力把车推一段距离C.沿着斜向上的拉力拉着物体静止D.用力搬自行车登上斜坡学生依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