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全国中考数学真题精选.doc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153
发表于 2024-9-6 09:03:5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国中考数学真题精选3一、选择题1.(山西省)如图,BC是⊙A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一边,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A)BC=BD=AD(B)BC2=DC²AC(C)△ABC三边之比为1∶1∶25(D)BC=215AC2.(哈尔滨市)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直角梯形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弦3.(长沙市)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D)三点确定一个圆4.(四川省)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等腰梯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D)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对应中线的比5.(天津市)有如下四个结论: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③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④两圆的公切线最多有4条.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6.(武汉市)已知:以定线段AB为直径作半圆O,P为半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B),过点P作半圆O的切线分别交过A、B两点的切线于D、C,AC、BD相交于N点,连结ON、NP.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NPD是梯形;②ON=NP;③DP²PC为定值;④PA为∠NPD的平分线,其中一定成立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1.(武汉市)已知:如图□ABCD中,AC⊥CD,以C为圆心,CA为半径作圆弧交BC于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以AC上一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于点M,交AD于点N.若AC=6厘米,OA=2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平方厘米.三、解答题:1.(北京市东城区)已知,如图,P是⊙O直径AB延长线上的一点,割线PCD交⊙O于C、D两点,弦DF⊥AB于点H,CF交AB于点E.(1)求证:PA²PB=PO²PE;(2)若DE⊥CF,∠P=15°,⊙O的直径为2,求弦CF的长.2.(北京市海淀区)如图,AB是⊙O的直径,AE平分∠BAF交⊙O于点E,过点E作直线与AF垂直交AF延长线于D点,且交AB延长线于C点.(1)求证:CD与⊙O相切于点E;(2)若CE²DE=415.AD=3,求⊙O的直径及∠AED的正切值.3.(山西省)已知:如图,A是⊙O1、⊙O2的一个交点,点M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BC垂直于MA.分别交⊙O1、⊙O2于B、C.(1)求证:AB=AC;(2)若O1A切⊙O2于点A,弦AB、AC的弦心距分别为d1、d2,求证:d1+d2=O1O2;(3)在(2)的条件下,若d1d2=1,设⊙O1、⊙O2的半径分别为R、r,求证:R2+r2=R2r2.4.(哈尔滨市)如图,⊙O1和⊙O2外切于点A,BC是⊙O1和⊙O2的外公切线,B、C为切点.AT为内公切线,AT与BC相交于点T.延长BA、CA,分别与两圆交于点E、F.(1)求证:AB²AC=AE²AF;(2)若AT=2,⊙O1与⊙O2的半径之比是1∶3,求AE的长.5.(宁夏回族自治区)用两种方法解答如图,矩形ABCD外切于半圆,AD与半圆相切于F,BC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且BC=10厘米,对角线AC交半圆于P,PE⊥BC于E.求P到BC的距离.6.(南京市)已知: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O1在⊙O2上,⊙O2的弦BC切⊙O1于B,延长BO1、CA交于点P,PB与⊙O1交于点D.(1)求证:AC是⊙O1的切线;(2)连结AD、O1C.求证:AD∥O1C;(3)如果PD=1,⊙O1的半径为2,求BC的长.7.(长沙市)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弦CD⊥AB,垂足E,且PC2=PE²PO.(1)求证:PC是⊙O的切线.(2)若OE∶EA=1∶2,PA=6,求⊙O的半径.(3)求sin∠PCA的值.8.(贵阳市)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PB切⊙O于点B,PA交⊙O于点C,∠A=60°,∠APB的平分线PF分别交BC、AB于点D、E,交⊙O于点F、G,且BD²AE=23.(1)求证:△BPD∽△APE;(2)求FE²EG的值;(3)求tan∠BDE的值.9.(扬州市)如图,破残的圆形轮片上,弦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交弦AB于点D.已知:AB=24厘米,CD=8厘米.(1)求作此残片所在圆(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1)中所作圆的半径.10.(绍兴市)如图,⊙O的直径AB=6,弦CD⊥AB于H(AH<HB),O⊙分别切⊙O、AB、CD于点E、F、G.(1)已知CH=22,求cosA的值.(2)当AF²FB=AF+FB时,求EF的长;(3)设BC=M,O⊙的半径为n,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n.11.(温州市)如图,△ACF内接于⊙O,AB是⊙O 的直径,弦CD⊥AB 于点E.(1)求证:∠ACE=∠AFC;(2)若CD=BE=8,求sin∠AFC 的值.12.(广东省)已知,如图,A 是直线l 外的一点,求作:(1)一个⊙A,使得它与l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B、C;(2)一个等腰△BCD,使得它内接于⊙A(说明:要求写出作法.)13.(镇江市)如图,已知△ABC,其中AB=AC.(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 于点D,AC 于点E;连结BE.(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基础上,若AB=8,△BCE 的周长为14,求BC 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D  5.B  6.C 二、填空题 1. 3 7328三、解答题:1.(1)连结OD  ∵  AB 是⊙O 的直径,弦DF⊥AB 于点H,∴  = =21∴  ∠1=∠2  ∴  ∠POD=∠PCE  ∵  ∠DPO=∠EPC  ∴  △PDO∽△PCEPCPOPEPD 即PD²PC=PO²PE 由切割定理的推论,得PA²PB=PD²PC(2)由(1)知,AB 是弦DF 的垂直平分线,∴  ED=EF,∠3=∠4  ∵ CF DF  ,∴∠3=∠4=45 由  ∠5=∠4=45 ,∠P=15 ,得∠2=60   ∴∠1=60 在 Rt△DHO 中,由∠1=60 ,OD=2,可求得OH=1,DH= 3   ∵△DHO∽△DEC    ∴ECHODEDH∴EC163 解得EC= 2   ∴  CF=CE+EF=CE+DE= 6 2 2.(1)证法一:连结OE∵  AE 平分∠BAF,∴∠1=∠2∵  OE=OA,∴  ∠1=∠3∴  ∠3=∠2  ∴  OE∥AD∵  AD⊥CD,可证∠OED=90∵  E 为⊙O 上的点,∴  CD 与⊙O 相切于点E证法二:连结BF、OE 交于点G∵  AE 平分∠BAF,∴  ∠1=∠2∴∴  OE⊥BF∵  AB 是直径,∴  ∠AFB=90∴  OE∥AD以下同证法一证法三:连结BE、OE∵  AE 平分∠BAF,∠1=∠2∵  AB 是直径,∴  ∠AEB=90∴  ∠1+∠5=90∴  CD⊥AD,∴  ∠2+∠4=90∴  ∠5=∠4∵  OA=PE,∴  ∠1=∠3∴  ∠4+∠3=90∴  OE⊥CD∵  E 为⊙O 上的点,∴  CD 与⊙O 相切于点E.(2)解法一:过点D 作DG∥AC 交AE 延长线于G 点,连结BE、OE∴  ∠1=∠G,∠G=∠BEC∵  CD 与⊙O 相切于点E,∴  ∠BEC=∠1∴  ∠BEC=∠G  ∴  △BEC∽△EGD∴ CEDGCBDE   ∴  CB²DG=DE²CE∵  ∠1=∠2=∠G  ∴  AD=DG=3∵  CE²DE=415,∴BC=45由(1)证得OE∥AD  ∴ ADOECACO   设OE=x(x>0),则CO=45+x=44 5 x ,CA=+2x=48 5 x   ∴ 3 8 54 5 xxx整理,得 82x -7x-15=0  解得1x =-1(舍负),8152 x ∴⊙O 的直径为415  ∴  CA=CB+BA=5  由切割线定理,得2CE =CB²CA=415  ∴DE=415²23 1CE,在Rt△ADE 中,tan∠AED= 2 DEAD解法二:连结BE、OE、DF 可证Rt△BAE∽△EAD∴ ADAEEDBE 即ADEDAEBE①∵  CD 与⊙O 相于点E,∴  ∠CEB=∠1又∠C 是公共角,    △CBE∽△CEA∴ CBCEEDEA②由①、②,得CBCEEDEA =1  ∴  DE∠CE=AD²CB∵  CE²DE=415,AD=3,∴  CB=45以下同解法一.3.(1)分别作 AB D O 1于点D, AC E O 2于点E,则AB=2AD,AC=2AE,∵  AM⊥BC,  ∴  D O1∥AM∥ E O2,∵M 为2 1O O 的中点,∴  AD=AE  ∴  AB=AC(2)∵  A O1切⊙2O 于点A,  ∴  A O1⊥ A O2,又M 为2 1O O 的中点,∴ 2 1O O =2AM.在梯形2 1O O ED 中, AM E O D O 22 1  ,∴2 1 2 1O O E O D O   ,即d1+d2=2 1O O(3)证法一:∵  A O A O2 1 ,  ∴  ∠AO1D=∠ AE O2,∴  Rt△ AD O1∽Rt△ E O2∴A OA OAED OE OAD21 12  即rRAEddAD12,∴AD²AE= 12 1  d d ,由(1)、(2)知AD=AE=1,2 1 2 1d d O O   ,∴ RrdrRd  2 1, ,∴  2 222 2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