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考语文丨文言文阅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2024-9-7 12:06:1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中文言文学习重点

1、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读音。尤其要注意一些通假字的读音。

2、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尤其要掌握150个实词和6个常考虚词的积累。(语文班课和押题班学生可向崔老师索要)‍‍‍

3、文言文四大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这四大句式非常重要,都有一定的规律,对于翻译通顺一个句子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多学校的老师从来不系统总结、也不教学生这些知识。

例如:古汉语中常见的倒装句有四种,分别是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其中都有标志性词汇的。‍‍‍‍

4、文言文断句的10种方法,切不可只根据所谓的语感断句。(10种断句方法会发给押题班学生)‍‍

如:根据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常见关联词、古汉语语法等知识,都可以比较轻松判断,主要问题是你没有汇总过这些方法。

5、文言文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以及如何根据语法推断不会翻译的字词。‍‍‍‍‍

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6、文言文文意理解题答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如:要总结常考题型的答题规律,答案组成部分有哪些。

举例说明一下,如要理解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就要能看懂一些重点的词汇,毕竟大部分的词汇我们可能都理解,有时候看不懂一个句子意思除了一些特殊句式,就是一些关键字词意思看不懂,这时候怎么办?方法如下:‍‍‍‍‍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23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一、2023年山西中考真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注]①大小,多少: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②不为大:(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③犹难之:总是看重困难。

12.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轻诺必寡信”中“信”的含义是右图中第_个义项。(3分)

(1)言语真实 (2)的确,确实 (3)信用,守信用 (4)准时,有规律

13.面对生活中的难事、大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结合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3分)

面对生活中的难事,我们必须从易事做起;面对生活中的大事,我们必须从小处着手。

翻译: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生事的方法去做事,把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图谋困难的事情要趁它容易的时候,处理重大的事情要在它细小的时候。(因为)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因此,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轻易承诺必然很少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

二、2022年山西中考真题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 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同“傲”,傲慢。④蚤:同“早”。

12.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13.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呢? 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只有问得深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译文:王某人说:古代做学问的人,虽然(学生们)用嘴来提问,但他却用心去传授;虽然(学生们)用耳朵来聆听,但他将意义传授。所以做老师的不厌烦,求学的人才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几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孔子怎么敢专于爱自己的道理,就在天下求学的人面前傲慢,却不让他们早些有智慧呢?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他们问得不深切,那么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那么得到的知识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进入的只是嘴和耳朵罢了。我要教的,并不是要提高他们嘴和耳朵的学问啊。

三、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

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③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 ①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2.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3分)

A.到 B.到达了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本文表达出作者对孔子

13.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_相见其为人_,本文表达出作者对孔子无限敬仰/景仰/尊崇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3分)

翻译: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仰,正大光明的行为让人遵从。”(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阅读孔子的书,可以想见他的为人。(我)到了鲁地,观看孔子的祠堂、车子、服装和礼器,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不已,不舍得离去。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在世的时候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个平民,(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重推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各国谈论六艺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道德最高的人了!



电话:0357-6750234‍‍‍‍‍

电话:0357-6750234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