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微课课堂。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篇充满温情与民族团结的故事——《难忘的泼水节》。让我们携手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份跨越民族的深情厚谊吧!首先,想象一下,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一群身着五彩斑斓服饰的人们,手持水盆,欢声笑语,相互泼洒着清水,庆祝着他们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而在这欢乐的海洋中,有一位特别的客人,他与傣族人民共同享受着这份喜悦,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周总理是如何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一、教学目标明确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一,我们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那份心连心的深厚情谊;第二,我们要了解并认识一些民族团结的关键词,比如“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三个像”、“三个离不开”,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增强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教学重点讲解现在,我们先来聚焦教学重点。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庆佳节的温馨场景。从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到与傣族人民一同跳舞、泼水,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傣族人民的尊重与关爱。这种跨越身份、地位的亲密无间,正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最好证明。我们要通过反复朗读、细心品味,深刻感受这份情谊的珍贵与美好。三、教学难点突破接下来,我们面对教学难点。如何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借助课文中的故事,结合“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三个像”、“三个离不开”等民族团结关键词来理解和感悟。这些关键词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的体现。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感悟,将这些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首先,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总理纪念馆前,手里拿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正准备向游客们推荐。那么,如果这件文物与《难忘的泼水节》有关,你会选择哪一样来推荐呢?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总理文物我推荐”,说说你的推荐理由。学生们听完我的问题后,几乎都表现出了对新课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我会问(1)生字学习在推荐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两个生字:“忘”和“泼”。请大家跟我一起读,注意“忘”字的笔画顺序,“泼”字则与水有关,形象地描绘了泼水的动作。现在,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这两个字,并尝试用它们造句。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尝试运用新学的生字进行表达。(2)质疑与引导预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问呢?比如,什么是泼水节?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份问学单,让我们一起看看吧!(3)探究学习(A)介绍傣族与泼水节哪位同学愿意先来介绍一下傣族和泼水节?很好,你的介绍很精彩!接下来,老师也要补充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关键词,比如“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听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发现在这节课中许多学生对傣族文化和泼水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民族团结有更深的理解。(B)重点解析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比如“特别”、“四面八方”、“赶”、“撒满”等,它们共同描绘了泼水节的热闹场景。特别是“凤凰花”、“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欢乐的节日之中。在解析这些词语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的生字——“炮”。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识字歌吗?“有火放鞭炮”,对,就是这个“炮”。通过这个生字,我们还可以引出另一个字——“胞”,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借此机会,我们再次深入介绍那些民族团结的关键词。学生们继续听讲并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学习新字,并思考民族团结的深层含义。3.我会读(1)探究句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课文中的一句话:“周总理来了!”注意这个感叹号,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是的,是激动、是喜悦、是期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遍这句话。惊喜的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句子情感,并投入地朗读。(2)插图观察课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请大家仔细找一找,哪个是周总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周总理的服装和动作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是的,他穿着傣族的传统服饰,与傣族人民亲密无间地站在一起,这正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4.我会说现在,让我们走进总理纪念馆,做一回文物推荐人。如果你面前有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巾、象脚鼓、凤凰花等这些与课文相关的物品,你会如何向游客们推荐它们呢?请大家准备一下你的推荐词吧!记得在推荐时融入我们对“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等民族团结关键词的理解哦!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推荐活动,表现出了对民族团结的。#微课##逐字稿##教学设计##获奖优质##节日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