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考历史选择题审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193
发表于 2024-9-8 11:04:3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历史单纯死记硬背很难拿高分,每一个答案的得出都需要一定的逻辑依据。对于选择题而言,审题则尤为重要。



精准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做历史选择题必须要论从史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懂题目,把握主旨是最为重要的。以下几个方法可帮助我们较为准确地把握主旨。

1.关注题眼。不断地“灵魂拷问”自己“这一现象”是指材料的什么现象?“这一变化”是从什么变成什么?“此举”的举动到底是什么?注意,有些题目还会转变话语体系,比如“该学者认为”是从学者的观点而不是平时史学界的观点出发,可能会有一定的情感偏向。

2.找对应的表达。第一找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第二找同义词,注意高考题可能会出现一些崭新的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与辨别。

3.找材料的侧重点,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尝试判断材料对应的考点是什么?出题人的情感倾向是什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材料是从横向(空间)还是纵向(时间)角度叙述的?材料中的主观态度和客观阐述分别反映了什么?中心句是什么?特别注意“如”后面的很可能只是用来“设坑”的例子,要找到这个例子所服务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切忌以偏概全。

4.从选项反推。材料实在看不懂怎么办?第一,多看几遍,字字落实。第二,先看选项,再重新看题目揣摩。

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在考场上着急,越紧张就越读不懂题目。要有“考生思维”,即便是暂时卡顿、对设问不熟悉、对答案不确定也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和纠结,拘泥于一两个小问题上。要把能拿的分都拿到,坚持总分优先的原则。



要注意词语的程度。

一般来说,过于绝对的选项都是错的,还有“开始”“已经”这些跟时间有关的词语,也要多加注意。另外,史料实证中也十分强调“孤证不立”,因此要注意选项有无扩大或缩小范围。“可”“部分”“适度”“相对”“应该”“应当”“可以”“松动”“渐趋”“有所”等词语是较为严谨和适当的。



要厘清概念。

要认真审题,忠于题目,切忌偷换概念。还需要把握易错、易混、高频出现的概念,如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地缘政治、市民阶层、大一统与统一、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找准时空定位,符合史实。

这属于基础问题,好好记忆时间轴、阶段特征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做历史选择题的错误率。



注意逻辑正确。

有些题目的选项看起来貌似正确,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则是错误。如何减少逻辑错误,要积累一定的政治学科中经济生活的知识。此外,平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历史现象进行推导,并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理解历史的逻辑关系,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对于选择题,要重复刷高考选择题和自己整理的错题,并且保证每天都练一套选择题保持题感。遇到偏难的题目时,要及时放弃,不要过多纠结在一道题上,关键是要掌握做题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技巧:要注重将个人经验与高质量试题及答案相结合,整理出多角度和思路清晰的答题模板。首先,要保证思路清晰。其次,需要明确答题角度,看到设问仔细审题,做到字字落实,然后分角度作答。关于要点划分,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概括,不重不漏,话少点多。

最重要的是两点:反复背诵大事年表(含朝代更替表),把常考易忘的年份以时间轴的方式写下来,每次大考前都会复习一遍;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最好是根据关键词来记忆。



特点类

1.涉及主体:广泛多样/单一,……主导。

2.时间:起源早/晚,持续时间长/短,阶段性。

3.色彩:宗教色彩、神权色彩、近代色彩。

4.过程、趋势:新旧融合/交替,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封建化、体系化、专门化、规范化、法治化,更加……,具有……倾向,……与……同步。

5.性质:随意性、主观性、包容性、正义性、妥协性、渐进性。

6.目的:为……服务,以……为目标,注重……,强调……,以……为主。

7.程度:完整、彻底、片面/全面、局部、合理、均衡。

8.方式:……并举,以法律为手段,恩威并施。



背景、原因、因素类

思考角度:由小到大:个体→组类(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或历史大趋势);由主(观)到客(观);由直(接原因)到间(接原因,含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相对于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相对于次要原因)

2.内在原因=主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因素;背景不包括主观因素)、外在原因=客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之外的因素)

3.必要性(即原因=促使历史事件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性(即条件=促使历史事件能够发生、变化的主、客观条件)

4.“因素”内涵较复杂(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意义、影响类

1.由小到大: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

2.由近及远:过去→现在→未来

3.物质/精神,积极(反话正说)/消极

4.主体法:个人、政府、社会……



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类

1.某人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②前人经验、成就(概括要点+具体事例)。③个人原因。④他人、国家支持。

某人在今天被推崇的原因:

①重要性:共性+个性。②必要性:……的需要。

评述某人:

①是什么:定性。②为什么:结合具体事例解释。③怎么做:应该怎么看/学习/对待(态度)。



史料实证

1.原则

①不同史料相互印证;②根据时代环境辨别;③论从史出;④孤证不立;⑤考虑作者意图、立场、性格;⑥鉴别史料价值,考虑史料真伪。

2.研究角度

①描写:丰富详实/简略;②权威性:官方/民间;③研究视角:新/旧,全面/片面;④来源:证据充分/不足,真实/虚构;⑤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3.史料价值

①定性:史料类型;②具体内容+反映了……;③可用于研究……



说明、评价、评述

1.说明:是什么+怎么做

2.评价:定性+分析

3.评述:先说明再评价



开放性问题答题技巧

1.打破思维定式,不是所有的开放性问题都是小论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小论文格式:论点+论证(最好3个,历史事实和史实解释,为观点服务)+小结

3.可以从微观切入,也可以宏观把握

4.结尾适当升华,恰当运用唯物史观

5.要求:主题明确、史实精准、层次分明



审题技巧

1.审设问:明确第一要答什么:目的、背景、影响……第二要求是什么:概括、简析……

2.找限定语:所学知识包括历史知识和方法知识,即阶段特征和答题角度

3.读分数,规划要点个数

4.读材料:明确时空定位,关注材料出处、作者,逐段概括并归纳整合

5.宏观把握:作答时把握小问之间的联系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