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立意: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313
发表于 2024-9-8 18:03:0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

试题立意是命题人个人意图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和必经环节。通过审读试题立意,可以明确解题的思维方向,拓展解题的思维空间。解答政治主观题,要学会首先从试题立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所谓试题立意,简言之,就是命题人预设测试的意图和指向。它也是国家意志在试题中的集中体现,是个人意图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个人意图,往往受命题者个人涉猎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命题理论与实践的深广度,以及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把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国家意志,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战略、新动向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和要求。国家意志是试题立意的决定性因素,而命题者个人因素不可或缺,在试题立意之载体即具体题目编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命题人命制的试题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评价体系确立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与目标的实现程度。

政治主观题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就解答题目而言,试题立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和必经环节。然而,从教学调研看,无论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做题,还是学生日常自己做题,往往忽视试题立意这一要素和环节,习惯上看到题目仅仅是单纯审读设问、情境材料,时常导致解答问题不准确、不全面而丢分,得不到高分。笔者结合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政治试题,就审读试题立意对解答政治主观题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试题立意为考生作答指明了思维方向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从现实生活切入,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从整卷到每道题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观性试题的现实(时政)主题更是凸显。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对外开放等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再如,全国文综Ⅲ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意在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以及提高外商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认识程度,同时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我们常说,做正确的事情,首先应该清楚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同样的道理,解答题目,首先也要搞明白思维的方向。方向首先来自试题蕴含的现实(时政)主题。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凸显现实(时政)主题的三个关键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国内经济,命题人将考查方向清楚无误地指向了我国举办进博会、扩大进口这一重大时政热点。我国在2018年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这也是我们日常时政复习中应该关注并全面了解和把握的重大时政问题。考生如果对这一时政热点问题把握得比较好,解答这道题就会轻而易举,甚至不需看题目创设的情境材料,也知道从哪几个角度思考分析,不会答偏或遗漏要点。这就是审读试题立意的思维方向作用。

当今的高考政治试题,不是考查时政事件、社会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时政事件、社会热点的时空联系或内在因果关系,亦即时政事件、社会热点产生的必然性,以及时政事件、社会热点的影响和价值。任何事情或热点问题的发生,表面看似乎是孤立的,本质上都存在一定的时空联系。让考生思考时空联系,有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正是学科思维素养、思维品质的体现与要求。

我国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不是偶然的,并非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被动之举,举办有其现实必然性: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特征与要求;二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进博会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抓手;三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赢。首届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无论对国内还是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二是满足国内企业高端性生产需求,带动技术引进,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三是增加进口,激发市场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推世界经济增长;五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事实上,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的标准答案,也是围绕上述角度组织的,没有超出上述分析与思考。唯一不同的是,这道高考题仅从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设问并回答的。

再如,全国文综Ⅲ卷第38题,命题人围绕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与提高外商工作法治化水平这一鲜明的现实(时政)主题,精心设计了富有逻辑性、关联性的两问,第(1)问让学生分析《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正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第(2)问让学生分析外商为何在中国投资建厂。显而易见,其意图是,第(1)问侧重强调我国注重外商营商法治环境的创设,第(2)问正是第(1)问必然的推进性效果,两问环环紧扣、浑然一体,体现出了命题人高超的命题艺术。学生如果领会了命题人的上述试题意图,那么在回答第(2)问时不难答出“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等要点。

“一核四层四翼”是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的总概括或总要求,其中的“四层”为考查内容,强调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试题立意,自然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意图。这一意图是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设问体现出来的。立意是试题的主旨和灵魂,情境是实现立意的载体,设问是情境和立意之间的桥梁,通过设问实现试题主旨的要求。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审试题立意不同于审情境、审设问。审试题立意侧重于宏观性、整体性、方向性解读题目,而审情境、审设问则注重题目微观性、层面性、操作性的分析。

从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角度看,命题人注重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具体到题目,考查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综合的,而更多的是综合的,还涉及时政性知识。这就需要通过审读题目创设的情境、设问,作出宏观性、整体性、方向性的判断。例如全国文综Ⅱ卷第38题,情境材料的开头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项目是中国和希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开宗明义地点明了航运企业比港项目成功的时政背景;设问没有明确提出需要运用的具体的经济知识,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分析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很显然,本题的试题立意是,让学生分析企业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是如何经营发展的,这是一道知识综合要求很高的题目,解答本题不仅要调用企业经营发展的综合知识体系,还要运用相关时政知识分析。答案中“该航运企业主动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就是时政知识的运用。

从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角度看,命题人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至关重要能力。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主观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思维规范与解答要求。把握命题人在关键能力考查方面的试题立意,有助于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依据解题的相关规范理清解答的思路,避免逻辑混乱、思路不全。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40题(1)问,要求学生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观点,其意图是考查学生评析问题的能力亦即辩证思维的能力,属于考纲考核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范畴。评析观点题目解答规范的一般要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含时政知识、社会知识)并结合情境材料,对题中之观点先寻找辨点,再逐层释疑(分析),肯定合理因素,指出错误之处,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上述试题,可从如下层面分析:一是认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传统村落)变化发展有其合理性,这是一个辨点,依据是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二是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观点是不合理的,包括三个辨点:传统村落有其文化独特性(不易消失)、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有困难不等于要消亡)、创造性保护和利用可焕发生机和活力(因创新而有活力)。

从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角度看,命题人意在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并通过学生解答题目的过程,进一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弄清命题人在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方面的试题立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跳出教材文本,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全局角度,从国家、社会角度思考问题,使之得出的结论更理性、更全面、更科学,富有正能量。例如,全国文综Ⅱ卷第40题(2)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命题人这一问的立意是,通过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引导考生学习其美多吉心系人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向上向善的品格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学生领会了试题这一立意,并受情境材料中其美多吉的先进事迹的感染,会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真正从内心深处,写出自己对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理解和思考。与其说这是一个解答政治主观题的过程,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接受思想洗礼、完善自我的过程。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在《进学解》中说:“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其意思是群山再多,只要登上最高峰就一览众山小;皇帝的龙袍构造非常复杂,但只要抓住衣领,整件龙袍就可轻轻提起。试题立意就是主峰、就是衣领,是试题的灵魂所在。我们在解答题目时,把握了试题立意,也就意味着思维站在主峰上,能够高屋建瓴地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也就意味着思维“振领”而收到“群毛理”的效果。概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中,增强自身审读试题立意的意识,学会从试题立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7·8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