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初中化学:让“想得到”变成“做得到”——“食盐的再提纯”说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2024-8-23 02:01:14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为切实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强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巩固与落实,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应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实施有意义的实验活动。本单元以食盐的再提纯为真实情境,结合学生九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酸、碱、盐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物质提纯与分离的问题解决中,从提纯方案设计、到提纯步骤的细化与实施,学生将“想得到”的方案变成“做得到”的实践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落实与巩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以“食盐的再提纯”为主题的单元建构

“食盐的再提纯”属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学习主题五“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中“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的相关内容。其教学内容涉及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5.2酸和碱的性质》,以及《6.2 盐和肥料》中盐的化学性质,以及课标中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即通过试剂的取用和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质进行分离。该单元围绕“食盐的再提纯”主题进行了三个课时的建构。



第一课时,食盐再提纯的缘由及方案设计。第二、第三课时侧重于学生对除杂方案的实践。分别选取了除杂方案中第三步和第四步进行实验教学。其中第二课时主要选取了除杂方案中第三步—— “加入碳酸钠溶液除杂”开展实践探究。该步骤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量:一是虽然除杂方案中前三个步骤所加试剂不同,但具有相似的除杂步骤、除尽杂质的现象观察角度,以及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二是除杂方案的第三步所涉及的氯化钙、氯化钡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初三化学中较为典型的复分解反应,且加入的试剂为碳酸钠溶液无毒无害,开展学生实验更安全。第三课时则实践除杂方案的最后环节。需在滤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气泡不再产生后,检验溶液pH,以判断杂质是否除尽。其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与第二课时更侧重于测溶液pH和蒸发操作。







从“想得到”落实到“做得到”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在已有提纯方案的基础上,聚焦实验流程第三步“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尽杂质”展开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需进一步细化实验方案,从而测定碳酸钠溶液的用量,以确保除尽杂质的前提下,能够节约试剂的用量。然而,学生在已有提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提纯实践时,依然遇到了新的问题,即“1400 mL 的待除杂溶液直接进行实验,可行吗?”“如何验证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杂质除尽?”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想得到”不一定“做得到”。那么,该如何让学生逐渐能够通过“想得到”到“做得到”呢?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

分析要点,边纠正边操练

在细化方案的确定后,学生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从“滴数”到“体积”。学生在“1mL的液体有几滴?”这一实验体验中,进行了“量取”和“滴加”的基本实验操作。通过同伴评价反馈、信息技术投屏学生操作过程、教师讲解量筒、胶头滴管规范使用的原因、展示并模拟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视频,让学生边纠正边操练。学生感受到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可靠的同时,再一次体会到“想得到”和“做得到”之间存在差距的。



2.

前面的训练

为后续实验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实验环节,每一个实验的训练,都是为后续实验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mL的液体有几滴?”所涉及的量取和滴加操作,是为了后续开展“5 mL样品定量量取与碳酸钠溶液滴加”作铺垫。“5 mL样品定量量取与碳酸钠溶液滴加”实验过程中涉及振荡和倾倒操作,振荡操作的再实践恰好使样品与试剂能更充分的反应。倾倒操作的再实践,将试管中反应后的浊液转移至烧杯中,则是为了后续更便于过滤操作时液体倾倒而不飞溅作铺垫。“过滤器的制作与过滤装置的搭建”实验后,对玻璃棒抵靠位置的探讨以及滤纸三层处与漏斗下端尖嘴处的思考与实践,是为了后续进行过滤实验时更高效。在环环相扣实验活动中,让学生逐渐体会“想得到”也能“做得到”。





3.

让偶然成为必然

在验证杂质除尽时,需要对浊液进行过滤后再检验滤液情况。学生在过滤的过程中,已自觉地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然而,在过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漏斗下端尖嘴处与烧杯内壁分离并翘起的现象。为探究此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观察了不同小组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与漏斗下段尖嘴处的关系,并依据示意图在空漏斗中模拟操作,观察漏斗下端尖嘴处与烧杯内壁是否分离并翘起。在观察、尝试与思考过程中,总结滤纸三层与漏斗下端尖嘴处于同一侧面,且玻璃棒抵靠在铁圈下方时,二者不易分离。将“偶然”现象被转化为“必然”的规范操作。







信息技术赋能高效课堂



在课堂中,共享文档能够实现评价内容的实时上传,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同步传输的视频资料,教师不仅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的问题所在,还能进行个案分析,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整合共享文档中的数据资源和同步传输的学生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学生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跟进与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在教学设计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想得到”,也能关注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让“想得到”的同时也能“做得到”。

■供稿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许洁

■审校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睿







“在看”的话,就点一下吧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