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有人把我的《西游记考证》写进小说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是谁写的小说,把我的文章写进去了,主人公江小白讲的东西就是我的《西游记考证》。
不仅那一页,点击下一页后面还有,几乎全是我的文章列举的观点。
https://m.yitesi.com/bkafo/603839/13847885.html
第9章
在京都文学研究所,孙还真教授激动地拍了拍桌子。
“常老,快来看!”他对着身旁的常宝亮教授喊道,声音中充满了兴奋。
“江小白这小子有真才实学,我敢打赌,他接下来说的话很可能会为以后的西游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常宝亮教授闻言,也凑近了电视机。
两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此刻就像追剧的普通观众一样,紧张地盯着屏幕。
“你真觉得这个年轻人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常宝亮教授还是有些怀疑。
“等着瞧吧,”孙还真教授信心满满地说,”我看好这个小伙子。”
昆市会议室内,江小白突然开口:”张台长,我需要多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我的观点,可以吗?”
张恨水一愣,随即陷入了犹豫。
延长直播时间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万一江小白表现不佳,那可就真的砸了。
但他看到江小白自信的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信任感。
“拼了!”张恨水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好,给你30分钟!”张恨水果断地说。
工作人员们顿时兴奋地交头接耳,期待着接下来的精彩内容。
“台长,您确定吗?”老昌有些担心地问道。
张恨水点了点头:”相信他。”
江小白深吸一口气,面对镜头微笑着说:”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的节目临时加时30分钟。”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锐利。
“刚才那位观众的想法,有很多主观臆测,更多是建立在猜想而非客观文献考据上。”
江小白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按照这种严谨程度,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比吴成恩更合理的《西游记》作者候选人。”
这句话一出,整个直播间都沸腾了。
观众们的弹幕如雪花般飞过:
“真的假的?比吴成恩还合理?”
“江小白不会是在虚张声势吧?”
“我怎么感觉他是认真的?”
“快说啊,到底是谁?”
“不会是唐僧自己写的吧?哈哈哈!”
孙还真教授和常宝亮教授在电视机前屏气凝神。
“老常,你说江小白会推举谁作为更合理的西游记作者?”孙还真兴奋地问道。
常宝亮摇摇头:”不知道,但我有预感,这个名字可能会震惊所有人。”
两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此刻就像追悬疑剧的观众一样,紧张地等待着答案揭晓。
江小白看着镜头,缓缓开口。
“我模仿刚才那位京清大学文学系硕士的思路,来为大家寻找一个可能比吴成恩更合理的《西游记》作者。”
“这个人,不仅符合我们之前讨论的所有条件,更能解释许多长期以来无法解答的疑问。”
江小白的话音刚落,整个直播间都沸腾了。
观众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江小白揭晓这个神秘人物的身份。
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可能正在见证一个重大的学术突破。
一个可能改变整个文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张恨水紧张地握着拳头,心跳加速。
老昌也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在京都文学研究所,孙还真教授和常宝亮教授甚至忘记了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江小白的下一句话。
江小白环视了一圈,看着所有人期待的眼神,嘴角微微上扬。
“他就是阎希言。”
“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阎希言,是一位明朝道士,他的身份和经历,与《西游记》的创作有着惊人的联系。”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疑惑。
观众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阎希言?这是谁啊?”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会是节目组在整蛊我们吧?”
常宝亮和孙还真两位老教授坐在前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孙还真小声对常宝亮说道:”阎希言确实是明朝一位道士,但江小白这小子怎么会把他和《西游记》联系起来?真是有意思啊。”
常宝亮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咱们听听看,这小伙子说不定真有两把刷子。”
江小白没有理会现场的骚动,继续说道:
“为什么说阎希言是西游记作者?主要基于几个证据。”
“第一个证据是,翻遍历史古籍,无论哪个朝代,华阳洞天指的都是茅山,没有一个例外。不信的可以自己查古籍,看能不能找出例外。”
“结合华阳洞天对应茅山,以及世德堂本《西游记》和全真道的紧密关系,华阳洞天主人应该是茅山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
“有人或许会问,茅山道士那么多?为何如此笃定华阳洞天主人是阎希言师徒?”
“因为茅山在明代前,没有全真道派,是阎希言来到茅山传播全真道。所以,华阳洞天主人只能是阎希言师徒,而不是茅山其他道士。”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听众的心里。
“第二个证据是,世德堂本《西游记》,对武当山有非常精确的描写,这说明,作者一定去过武当山,甚至有可能长期居住,否则怎么可能写得这么细致?”
“而阎希言来茅山之前,在湖北均州的武当山修行多年。恰好符合这点。”
“他甚至在汉江边修建了真武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游记》中会出现孙悟空去武当山寻求真武祖师帮助的情节。”
“如果大家认为这些都是巧合,那巧合未免太多了吧?”
江小白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个人。
观众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人可能要说,吴成恩不是游历大江南北么?也许他也去过武当山、去过真武宫啊!这个可能性,并不排除,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证据,会彻底粉碎这种可能。”
“世德堂版《西游记》中刘泉进瓜的传说。”
“这一故事可追溯至元代戏曲,虽然原本已经找不到,但是在民间,还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各地版本差异显著,尤其是对主角籍贯的描述莫衷一是。”
“有的人说刘泉是山东曹州人,有的人说他是陕西户县人;而秦腔戏《李翠莲上吊》,更将其说长大安人士。”
“不仅地域存争议,故事主要人物亦有出入。”
“在山东曹州版本里,唐朝御妹李玉英,被景春公主取代;而主户县版,李玉英这个人,被同名的李翠莲公主顶替。”
“秦腔戏更是大胆创新,李翠莲不再借尸还魂,而是直接复生并被唐王认作皇妹。”
“但这些版本,都与世德堂版本的《西游记》,存在明显出入!”
“直到前两年,武当山南神道新发现的《刘全进瓜》手抄本,这个版本,与世德堂版《西游记》描述惊人吻合:刘全、李翠莲皆为均州人,唐御妹李玉英也如实出现。”
“此外,在鄂西北地区,刘全进瓜的故事,以一种独特的待尸歌形式存在。”
“这种被称为丧歌或孝歌的曲调,仅在逝者入土前的几个夜晚由守灵亲属吟唱,平日里人们对其讳莫如深,视为不祥之物。”
“对于那些仅在武当山短暂游览的普通游客而言,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更别说深入了解其中奥秘。”
第10章
“试问,若是吴成恩仅仅是造访武当山,又怎能有机缘参与当地的丧葬仪式,亲耳聆听这些罕见的歌谣呢?”
“反观阎希言,他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道士,完全有可能应邀为鄂西北地区的逝者超度,从而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入其中。”
“所以我推测,作为道士的阎希言很可能参与过当地的丧礼活动,从而听到了这个故事。”
“华阳洞天之主、全真道传人、熟悉均州刘全进瓜传说,这三重身份的完美契合,似乎唯有阎希言一人能够同时担当。”
观众们瞪大了眼睛,有人开始低头查阅手机,验证江小白所说的内容。
工作人员也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个字。
京都文学研究所,孙还真和常宝亮两位老教授也开始在网上查证江小白的说法。
他们惊讶地发现,每一点都能在史料中找到佐证。
常宝亮忍不住感叹:”这小子的学识,恐怕已经超过了我们啊。”
孙还真点头赞同:”是啊,他这番论证,恐怕要在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了。”
江小白通过耳麦听到了后台的声音:”江老师,收视率已经突破10%了!”
江小白嘴角微微上扬。
他继续说道:
“接下来的内容,是我特地为之前质疑我的那位研究生准备的加更部分。”
江小白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我要谈谈世德堂本《西游记》中的语言特点。”
他的声音充满自信。
“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大量使用了山西方言。”
“这一发现与鲁迅先生曾经提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鲁迅认为《西游记》中大量使用了淮安方言,但山西读者的亲身体验似乎与之相悖。”
“许多山西读者指出,他们在《西游记》中发现了诸如’不停当’、’相跟’、’我把你个什么什么’等至今仍在使用的地道方言。”
“有读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明朝初期曾发生过大规模移民,导致山西方言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淮安方言,实际上可能源自山西?”
“更有意思的是,来自晋南的读者表示,他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发现小说采用了晋南的方言系统。他们甚至声称,运用晋南方言词汇系统,能够解决一些淮安方言词汇系统无法圆满解释的语言现象。”
“而我刚才说的阎希言,就是山西蒲州人。蒲州,就是今天晋南永济市。”
江小白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观众们纷纷点头,有人甚至开始记笔记。
“除了语言风格以外,世德堂本《西游记》还有很多其他细微的地方,能佐证它与阎希言的关系。”
“在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这一回中,作者提及了四个地点:五台山秘魔岩、峨眉山清凉洞、须弥山摩耳崖和昆仑山金霞岭。”
“经过深入调查和古籍检索,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浮出水面:这四个地名中,唯有五台山秘魔岩是确实存在的,其余三处都是作者的巧妙虚构。”
“那么,为何作者在虚构地名的同时,却选择保留一个真实存在的地点?这是否意味着创作者对五台山秘魔岩有着特殊的了解?”
“而有趣的是,历史记载中提到,阎希言曾自述家在山西,年近而立之际曾往返于燕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做生意。”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地图,会发现从蒲州——也就是今天的永济市到燕市的路线,很可能会经过太原,而五台山恰好位于太原和北京之间。”
“所以我推测,阎希言在经商途中可能经过了五台山。”
观众们再次震惊,有人开始实时在网上查证江小白的说法。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内容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史料支持。
孙还真和常宝亮在研究所中也发现,江小白提到的内容都能在县志中找到记载。
常宝亮不禁感叹道:”这小子的学识真是深不可测啊!”
孙还真点头赞同:”是啊,他这番论证,恐怕要在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了。”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西游记》研究专家也开始查阅文献,试图反驳江小白的观点。
然而,他们发现江小白所说的每一点都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一些坚信吴成恩是《西游记》作者的专家因无法承受这种冲击而情绪激动。
有人甚至拍案而起,大声喊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在昆市电视台的会议室里,领导们目睹这一切,陷入了震惊。
张恨水台长率先打破沉默,兴奋地说:”各位,这个节目恐怕要创造历史了!收视率已经突破15%,如果这个系列能继续播下去,50%的收视率都有可能!”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
“接下来,我要谈谈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二十回中的一个细节。”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一回中,有一段偈语。”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这段偈语,乍看似乎出自佛门典籍,但如果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这段偈语并非源自佛教经典,而是出自全真道士’无垢子何道全’所注解的《心经》。更有趣的是,《西游记》作者不仅照搬了正文,还将’老何’在’准跋语’中的长偈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
“如果我们进一步调查,会发现世德堂本《西游记》中还有三处文字,也出自何道全的《心经》注解。”
第11章
“分析到这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随之浮现:明清时期注解世德堂本《西游记》的道士们,似乎并不知晓这些文字的真正来源。这是否意味着何道全注解的《心经》流传范围极其有限,以至于大多数道士都无缘得见?”
“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问:《西游记》的作者是如何接触到这部罕见的注解的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浮出水面:据史料记载,何道全曾在终南山修行,而阎希言也曾造访过这座名山。这一巧合是否暗示了某种联系?”
直播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江小白的论证深深震撼。
江小白微笑着看向耳麦,语气平和却充满自信。
“请问还有什么要反驳的吗?”
耳麦那端传来支支吾吾的声音,显然研究生已经难以组织有力的反驳。
江小白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既然如此,那我就再补充一些证据吧。”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
“世德堂本《西游记》中有很多与阎希言独特言论高度吻合的内容。”
江小白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整个演播室。
“比如,第二十五回中,孙悟空说:’我们做和尚的人,敢剃度凡夫俗子,怎敢剃度菩萨?’”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现场观众。
“这与阎希言在《蓬莱仙山志》中提出的’出家人不得剃度神仙’的观点不谋而合。”
观众们纷纷点头,被江小白的博学所折服。
“再如,第三十一回中,猪八戒说:’若到了那里,只除是长生不老,与天齐寿;假若有些闪失,却不是耽误了前程?’”
江小白的语速稍缓,让每个人都能清晰地听到他的论证。
“这与阎希言在《道藏》中论述的’修道之人应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如出一辙。”
“甚至连如来佛祖对南瞻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批评,也呼应了阎希言’勿淫勿杀’的教导。这种思想上的一致性,是否仅仅是巧合?”
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们被江小白的学识所折服。
江小白稍作停顿,目光转向耳麦,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挑战。
“现在,你是否觉得阎希言比吴成恩更像《西游记》的作者呢?”
耳麦那端沉默了许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这个回答。
终于,一声无奈的叹息传来。
“我认输了。”
研究生的声音有些颤抖。
“江老师的论证太有说服力了。”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确实无法反驳。”
江小白微微一笑,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显得得意。
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鼓励。
“谢谢你的坦诚。”
江小白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学术讨论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而是共同探讨真相。”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柔和。
“希望这次讨论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
华清大学操场上,一名文学系研究生躺在草坪上,手中的笔记本电脑还在播放着昆台的科普节目。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复杂的表情。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不屑,到震惊,再到现在的佩服。
“太厉害了。”
研究生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敬佩。
“我之前怎么会觉得他是在哗众取宠呢?”
他坐起身,目光远眺,仿佛在回想自己之前的偏见。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
研究生深吸一口气,目光中燃起了新的斗志。
“看来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啊。”
他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
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内,老李的目光紧盯着收视率数据,手心不自觉地冒出了汗。
荧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仿佛在挑战他的神经。
“天哪,这是怎么回事?”
他看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数字,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收视率已经突破了20点,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老李的心脏剧烈跳动,既兴奋又紧张。
“这已经超越昆市晚会的水平了!”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老李立刻拿起耳麦,手指微微发抖。
“张台长,您看到收视率了吗?”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
“我们的节目已经......”
张恨水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打断了老李的话。
“我看到了,老李。”
张恨水的语气平稳,但老李还是听出了其中压抑的兴奋。
“保持冷静,继续关注数据变化。”
张恨水挂断耳麦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的目光扫过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寻找什么。
“江小白,你真是个奇迹啊。”
他在心中暗叹,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
“这个惊天的论点,加上他的雄辩,难怪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张恨水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如果不破记录才是不正常的。”
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想节目结束后的宣传计划。
张恨水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整个电视台。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改变电视台的格局。”
就在这时,演播室里,导播注意到江小白似乎没有收到研究生的新问题。
他迅速做出反应,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移动。
“让我们欢迎下一位观众......”
导播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江小白的耳麦。
江小白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期待,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会议室里,张恨水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手表。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显得那么珍贵。
“还有多长时间节目结束?”
他心中有些焦虑,眉头微微皱起。
“收视率这么高,全靠江小白。”
张恨水的目光再次落在收视率数据上。
“节目一结束,恐怕收视率就要猛跌了。”
就在这时,老昌和老钱交换了一个眼神。
两人的目光中都闪烁着某种算计。
老昌开口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
“张台长,不如我们再加点时间?”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张恨水的反应。
“趁热打铁,继续保持高收视率。”
老钱也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赞同:
“是啊,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多聊一会儿,观众们肯定喜欢。”
张恨水皱眉思考,权衡利弊。
第12章
就在这时,导播的声音传来,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
“各位观众,我们接通了一位特殊的小观众。”
导播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她是13岁的国学天才毕业生,刘莹莹同学。”
他停顿了一下,为即将到来的惊喜做准备。
“让我们欢迎刘莹莹!”
演播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和掌声。
观众们纷纷交头接耳,对这位小天才充满好奇。
刘莹莹清脆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出,带着一丝紧张:
“江老师您好,我是刘莹莹。”
她深吸一口气,似乎在鼓起勇气。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江小白微笑着点头,语气温和:
“你好,刘莹莹。”
他的声音充满了鼓励。
“很高兴认识你,请说。”
刘莹莹深吸一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江老师,我想请教您关于《西游记》中的一个情节。”
她停顿了一下,组织语言。
“在书中,猪八戒把三清像扔进粪坑。”
刘莹莹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但是,作为一个全真道士,这样的行为似乎与他的身份不符。”
她的问题让现场一片哗然。
“您怎么看待这个矛盾呢?”
江小白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赞赏的笑容。
他稍作思考,然后回答道,语气平和而自信:
“刘莹莹,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
江小白的声音中充满了赞赏。
“你的观察很敏锐。”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现场观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情节。”
江小白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首先,我想引用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四十七回中的一段内容。”
“这一回题为《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其中有一段颇具争议的剧情。”
“孙悟空施展神通,收回毫毛后,向众人宣告他的功绩:释放了被囚禁的和尚,摧毁了车辆,并击败了两个妖道。随后,他向国王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建议。”
“这只猴子竟然劝诫国王要’三教归一’,不仅要尊崇佛教,还要敬重道教,同时还要培养人才。孙悟空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国王遵循这个建议,就能确保江山永固。”
“国王听闻此言,心怀感激,随即恭送唐僧一行离开城池。”
“然而,这段剧情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孙悟空作为佛门弟子,为何要劝说国王同时敬重佛道两教?这种观点是否与他的身份相悖?”
江小白停顿了一下,让观众消化这个信息。
“这似乎与你提到的情节存在矛盾,对吧?”
刘莹莹认真地听着,轻声回答:
“是的,江老师。”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求知欲。
“这确实很矛盾。”
江小白继续说道:
“这种矛盾其实反映了《西游记》创作过程的复杂性。”
“我认为,猪八戒把三清像扔进粪坑的情节,很可能是后人添加的。”
江小白停顿了一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创作过程,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这部巨著并非完全出自原作者之手,出版商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原稿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明代学者盛于斯在其著作《休庵影语》中,分享了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经历。他回忆道,年少时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一回产生了强烈的疑虑,认定这是后人添加的伪作,甚至将其删除。”
“然而,十余年后,盛于斯从周如山那里得知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原来,《西游记》最初的手抄本源自周家,但在付梓时,因回数不足百回,出版方便擅自增添了一回。这个信息让盛于斯恍然大悟,他的直觉果然没有错。”
“盛于斯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西游记》作者的看法。他认为,原作者在创作时极具匠心,每一回的标题都蕴含深意,即便是看似滑稽的语句,也与性命真宗息息相关,绝非随意为之。”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盛于斯指出《西游记》最后一回的标题《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暗合九十九回的结构。这种精心设计,更加凸显了那个被添加的回目与整体风格的不协调。”
“盛于斯的记载为我们揭示了《西游记》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版本的事实。”
“首先,盛氏所读的版本虽为百回本,与世德堂本相近,却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清风岭’和’木棉庵’这些地名在世德堂本中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荆棘岭’和’木仙庵’。”
“更引人注目的是末回标题的差异。”
“盛氏版本的《九九数完归大道 三三行满见真如》与世德堂本的第九十九回和第九十八回都有相似之处,却又各不相同。”
“这种微妙的差异暗示了版本间的承袭关系,同时也证明盛氏所读版本的独特性。”
“这说明《西游记》并非完全出自一人之手。”
“出版商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能会添加一些情节。”
“而猪八戒的这个行为,恰恰符合他调皮捣蛋的性格特征。”
“虽然与他的道士身份有些矛盾,但却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故事的戏剧性。”
江小白顿了一下,继续道。
“其实,类似的修改,我们还能找出许多。”
第六十九回中,孙悟空提出的药引配方引人莞尔。”
“这位齐天大圣竟然建议使用’半空飞的老鸦屁’和’紧水负的鲤鱼尿’等荒诞物品作为药引。”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将’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和’玉皇戴破的头巾’列入配方。”
“这种将神仙用品与低俗之物并列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幽默感。
“当官员指出这些物品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时,孙悟空才提出使用’无根水’作为替代。”
“作者本可以直接提出使用无根水,却选择先列举这些不可能获得的物品,显然是为了增添故事的趣味性。”
“这种对神仙形象的调侃,与猪八戒将三清圣像扔进粪坑的行为如出一辙。”
“如此大胆的描写,暗示改编者虽然熟悉佛道文化,但可能并非严格的修行者。”
“相反,这更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借小说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宗教的独特看法。”
“通过这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笔法,作者不仅娱乐了读者,也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这种写作风格,为《西游记》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超越了普通的神魔小说范畴。”
江小白的解释深入浅出,不仅回答了刘莹莹的问题,还展示了他对《西游记》版本流变的深入了解。
现场观众和屏幕前的观众都被他的学识所折服,掌声再次响起。
第13章
刘莹莹的声音中充满了敬佩:
“谢谢您,江老师。”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您的解释让我学到了很多。”
刘莹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
“我刚刚听完您的论证,感到非常震惊。”
刘莹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仿佛要将江小白的每一句话都刻在脑海里。
“您的观点可能会开创西游研究的新方向。”
刘莹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
“我想总结一下,看看我理解得对不对。”
江小白微笑着点头:”请说,刘莹莹同学。”

刘莹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
“根据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刘莹莹的声音变得更加自信,仿佛在宣读一篇学术论文。
“第一,《西游记》的作者大概率不是吴成恩。”
刘莹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洞悉了历史的真相。
“第二,阎希言的可能性更大。”
刘莹莹的语气既充满敬佩又保持客观。
“但是,我注意到最后部分的论证中,猜测成分似乎较多。”
刘莹莹的眉头微皱,显示出他对学术严谨的追求。
“您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吗?”
江小白听完刘莹莹的总结和质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他对这个年轻学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到欣赏,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学术界的期待。
“刘莹莹同学,你的总结非常准确。”
江小白的语气中充满了赞赏,仿佛在说:”你是个可塑之才。”
“确实,关于阎希言的论证还有一些推测的成分。”
江小白的语气平和而自信,展现出一个成熟学者的风范。
“我承认阎希言作者说并非完美。”
江小白的坦诚让人感到亲切,仿佛在和朋友交流而非在电视上讲学。
“这个例子主要用于证明吴成恩并非唯一可能的作者。”
江小白的内心对刘莹莹的见解感到赞赏。
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证,让它更加无懈可击。
“你的质疑很有价值,刘莹莹同学。”
江小白的语气中充满了鼓励,仿佛在说:”继续保持这种批判性思维。”
“这正是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
江小白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学术的热爱,仿佛要将这份热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我们的理论。”
刘莹莹听了江小白的回答,眼睛亮了起来。
“谢谢您的解答,江老师。”
刘莹莹的声音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您的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刘莹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仿佛要将这一刻永远铭记。
“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
刘莹莹话音刚落,直播间的弹幕密集如雨,评论区不断刷新。
各种表情和感叹号充满屏幕,仿佛要将整个直播间淹没。
有观众留言:”江老师的解说太精彩了,三观都被刷新了!”
另一位观众评论:”通俗易懂,让我对《西游记》有了全新的认识。”
还有人表示:”太震惊了,原来《西游记》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随着连线结束,江小白转向镜头。
“各位观众,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
“我们看到,《西游记》的研究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发现吧。”
随着江小白的科普节目落下帷幕,演播室里的观众们仿佛从一场梦境中被唤醒。
他们的眼神中还残留着惊讶和震撼,尤其是当江小白考证阎希言是西游记作者的那一刻,整个演播室的气氛仿佛凝固了。
有人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还在现实世界中。
“天哪,这简直颠覆了我对西游记的所有认知!”一位中年观众忍不住低声感叹。
旁边的年轻人点头附和:”江小白老师真是太厉害了,他是怎么发现这些的?”
整个演播室里充满了窃窃私语,人们互相交换着眼神,试图从对方的表情中寻找共鸣。
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激动地说:”我研究西游记几十年了,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可能性!”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凑过来,想听听这位”专家”的看法。
然而,就在讨论正热烈的时候,主持人宣布节目结束。
瞬间,观众们的情绪从兴奋转为失望。
“什么?就这么结束了?”
“不行啊,我还想听更多!”
“江小白老师,再多讲一点吧!”
观众们的抗议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站起来挥舞着双手,试图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一位穿着蓝色衬衫的中年男子激动地喊道:”我可以不回家,就在这里听江小白老师讲一整夜!”
他的话引起了一片赞同声,周围的人纷纷附和。
但随着灯光渐暗,他们不得不接受节目已经结束的事实。
然而,这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
离开演播室后,许多观众立即掏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视台的热线电话。
昆台的客服部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工作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
“您好,这里是昆台客服部。”一位年轻的客服小姐接起电话,还没等她说完,对方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
“我要投诉!为什么江小白的节目这么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内容!”
客服小姐耐心地解释:”非常抱歉,节目时长是固定的。但是我们会考虑您的建议......”
她的话还没说完,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喂?我建议你们撤掉其他所有主持人,让江小白全程主持昆台的节目!”
客服小姐感到一阵头疼,这样的电话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专业的语气:”您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谢谢您的支持。”
挂断电话后,她看了看周围同样忙碌的同事们,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14章
客服部的负责人站在办公室中央,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同事们,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无奈。
他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场面,这种情况简直前所未有。
“江小白到底讲了什么?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喃喃自语,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不同寻常。
与此同时,在京都文学研究所的一间办公室里,文学教授孙还真和常宝亮正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地回放着江小白的节目。
“常宝亮,你怎么看?”孙还真推了推眼镜,目光依旧盯着屏幕。
常宝亮深吸一口气:”说实话,我被震撼到了。江小白提出的这些观点,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西游记的传统认知。”
孙还真点点头:”江小白今天说的这些,放在文学研究中,简直是开创性的。”
“你觉得这些理论有多少可行性?”常宝亮追问道。
孙还真沉思片刻:”从目前来看,至少有相当的可能性。江小白提供的证据,虽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已经足够让人信服了。”
两人的对话充满了学术激情,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孙还真突然意识到:”常宝亮,你知道吗?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常宝亮点头:”没错,如果江小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验证,这将彻底改变文学研究的格局。”
孙还真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想象一下,这些理论被纳入文学系教材的那一天。江小白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恐怕会前无古人。”
常宝亮笑了笑:”看来我们这些老教授要开始’补课’了。”
两人相视一笑,都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
与此同时,演播室外的走廊上,工作人员们正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着江小白。
当江小白走过时,他们不自觉地让开一条路,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看,那就是江小白。”一个年轻的助理小声对同事说。
“嘘,别那么大声。”同事立即提醒道,”你没看到吗?他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主持人了,简直就像个大学者。”
江小白似乎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反应,他快步走向休息室,关上门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他坐在沙发上,回顾着刚才的科普内容。
突然,一个熟悉的提示音响起。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