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时间计量的演变历史
约公元前1世纪或者更早,古代巴比伦人已经阐述了每小时分为60分钟、每分钟分为60秒的进制关系。——但是这只是个开头,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在遵循着自己的一套体系,并没有统一起来。
公元1000年,以比鲁尼为代表的波斯学者们系统性地整理并阐述这个体系,当时的版本是: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再往下还有更小的单位,以60为进制。
分钟,minute,来源于拉丁文minus,较少的意思,用于时间,表示比小时更小一级的单位。秒,second,最初的意思就是把分钟minute进行第二次分解。另外,当时还有third的概念,意思是把second再进行分解,还用同样的进制,就是一秒钟的1/60。当然,此时还有fourth的单位,就是1/3600秒。
但这个时间体系概念并不稳定,仅仅是一种模型,也并不全盘被人接受。现代机械钟发明了以后,分针和秒针都要转一圈,而且最好是12的倍数,60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在技术层面,直到16世纪,欧洲人的钟摆才能以12秒为一个单位摆动,也就是“5进制”,1/5分钟。又过了几年,可以用钟摆来比较准确地制造「秒」了。这时候时间的进制才算是真正地确定下来。而由于技术性、实用性等原因,third这个1/60秒的单位,以及更小的fourth,最终没有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