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我们看刚刚那个小学题:
“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2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1/3千克,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6/5。五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克?”
首先第一句话,“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这句话没什么价值,跳过。
“四年级采集了1/2千克”,这里要划线+翻译哪些内容?首先是【四年级】,四年级干嘛了,采集了【1/2】【千克】。所以你脑子里就知道了:噢,四年级,采集了1/2千克,注意单位是千克,不是克,也不是吨。把它翻译到脑子里面,然后我们看下一句话。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1/3千克”,这里出现了一个【五年级】,五年级干嘛了,他要比【四年级】【多】,注意这里的多,不是少,脑子里要翻译出一个加号“+”来。多采集【1/3】千克,单位没变。所以你脑子里知道了:五年级,是四年级加上+1/3千克,就是(1/2+1/3)千克,也就是5/6千克对吧。
好,我们继续读题。
“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6/5”,这里出现【六年级】了,六年级干嘛了,采集的是【五年级】的【6/5】,注意是“五年级”,不是“四年级”,然后是6/5,用什么符号?乘号×。所以你脑子里翻译,六年级是(5/6)*(6/5)千克,也就是1千克。
条件读完了,最后看问题:
“五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克?”。注意问的是谁?是【五年级】,不是六年级,这是很多同学会被坑的第一个点;采集树种多少【克】,这里单位变了,不是“千克”,而是“克”,很多同学这里会被坑,直接答5/6千克,0分!
5/6千克换算成克,是5000/6,化简之后也就是2500/3克。
最后作答:五年级采集树种2500/3克。
有的同学忘记写“答”,或者漏了单位,又要被扣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