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跳出高考看高考:为什么高考地理题这么“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073
发表于 2024-9-11 23:06:0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高考地理题这么“玄“?这样也行?许多同学在做错地理题后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老师会告诉你说,因为地理题很灵活,很生活,知识面比较大,需要你迁移运用,学活用活知识才行。这样的回答没毛病,但我觉着你不讲学生也能明白是这回事,太浮于表面啦。

深究一下这个问题,其实它是三个问题。

高考地理题为什么”玄“?

“玄“是谁导致的?

怎么样应对这个”玄“?

之前看过 @陈白丁 答主在回答英语如何学的时候,他有一句话说的很精确,“跳出高考看高考,这时候你会发现出题人是戴着镣铐跳舞,以“我看你出题人如何装逼”的视角去观察高考,你就会发现提分方法是如此单一而明确”。

我想当你弄懂这三个问题后,你会对高考地理、自己的地理学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

首先我们先谈一谈高考地理题为什么”玄“?

”玄“是什么,作为形容词讲,玄是不真实的,神秘的,又或是奇妙的,总结起来就是信以为真的答案竟然是错的,对完答案深呼一口气表示“这样还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地理题竟然把地理这门学科变成了一门“玄学”,这是为什么?我针对高考地理题的特点,觉着原因有六个。

1. 问题材料不是数字,也不是公式字母,是生活,大多数问题结构不良。

2. 问题线索不止一个,是多个,且需要你联合起来分析。

3. 问题材料信息很刁钻,关键信息拿捏不住。

4. 地理原理面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问题,可能会失效。

5. 不具备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

6. 信念坚定和确认偏向在作怪。

先谈一下1和2

地理非常”玄“幻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理问题很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什么是结构不良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要搞明白什么是结构良好的问题。

当你做一道数学题,你成功解答这个题目之后,你会说这种题型我经常做,没错,你知道问的是什么,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整个解题路径很清晰,很明确。其实,有很多地理题也是这样的,解答题目只需要材料中的单一线索,用一个知识点就能解答成功,对能力没啥太大的要求,比如下面这道地理题。



2013福建 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这种题目线索清楚,答案也很明确,回答此类问题只需要单点的思维。往往结构不良的问题需要你多个线索点、或者将多个线索点相互联结得出结果去分析,甚至让你抽象概括,创新去解决才行,而地理的大部分题目就是这种结构不良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你不知道问题的线索,或者线索不清晰,也不知道具体答案是什么,而且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你也不知道哪一个是最适合的,比如我问你什么时候疫情才会结束?人的一生,追求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而偏偏地理又和日常生活太密切,所以好多题真的结构不算很良好,所以你觉着”玄“乎,举个例子,这道题。



还有这道题



这种题目数量也非常多,特别是全国卷,需要你结合材料信息多种的线索相互联系,综合分析才能解决,对你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如下图,大多很”玄“的题目往往是在考查后面两个思维结构。



其次谈一下3和4

有一些你背的滚瓜烂熟的地理原理、规律它不适用解决所有的地理题,明明我是这样学的,模板是这样背的,为什么在这里就是错?

其一是因为答非所问,你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特别是在紧张的情况下。

其二是是因为空间有大小,时间有长短,可能在大的空间范围就说的通,在小的范围就说不同,在长的时间里说的通,在短的时间里就说不通,也可能相反,举个例子。



2014海南

这个题很容易选C,认为西北地区种棉花就是因为它干旱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啊,水分是它的劣势,而且棉花耐旱。是的没错,但是别忘了题目中的区域是个空间尺度没那么大,是阿拉善,题目问的是为什么在这里(阿拉善)种植早熟棉,是早熟棉,而不是西北地区种棉花,,所以结合题目,这个题选A,之所以这里有早熟棉是因为热量充足,这是最主要的,这一类的地理问题很多,所以”玄“也很正常了。

最后谈一下5和6

什么是用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意识习惯,其实就是你心里有个地图,对某个地方和区域的地理事物一种感知。比如我一提到重庆,你就能想到川渝地区、直辖市、山城、嘉陵江、在直辖市中经济不算是很优秀等等这些关键词,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和意识,这是学习地理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比如这道题。



2018全国Ⅰ卷

四个直辖市,你只要明确相比其它三个城市,重庆经济并不算很优秀,产业没那么丰富,外输劳动力多,经济还在发展,成为了后方产业转移接纳之地,劳动力需求量再增加,你就能很快确定这两道题的答案,这样的题太多了。

我们在来谈谈什么是信念坚定和确认偏向。

很多老师都会给你讲一个名词叫思维定势,说白了就是脑袋不拐弯,陷入了原有思维的圈子里,而信念坚定也是一样的。

多数情况下,我们总会相信我们相信的东西,我们以为的东西,即使遇到与之相矛盾的东西,也会拒绝改变,我们身体讲究一个平衡,其实认知也是,如果认知不平衡,浑身就难受,即使骗自己也要让他平衡,这是你觉着高考地理题“玄”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信念坚定是很可怕的,在做题中,一旦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是错误的,你就会寻找相关信息证明你这个错误的观点是对的,所以出题人就会借此给你 “下套”。

我们陷入这个圈套之后,往往很喜欢将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过去的事,后面在遇到此类问题还是依旧自信,正所谓“大多数的自信都来源于无知“,是不是很”玄”?

--------------------------------------------------------------------------其次我们谈一谈 “玄“是谁导致的?

在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对比一下10多年前与现如今的两道高考地理题。



2008年全国Ⅰ卷第10题



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

这两道题都在考查有关事件计算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很不一样的是,2018年的问题多了生活情境,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每一次做公交车常因为选错座位而被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用地理知识可以解释。

是不是很“玄”,10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在改革,地理课程也在改革。

现如今改革的重点就是地理核心素养,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如果简单的理解,那就是在你学完知识后,能够将它用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眼下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的思维、用的方法、身上散发的那种气质,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由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组成,它们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也有着四个水平划分。前两个属于思维和方法,是一种认知的能力,地理实践力属于一种行动能力,是一种做事的能力,人地协调观是一种价值观。

具体来讲,综合思维,其包括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地理事物是整体的,为了研究我们把它分为不同的地理要素,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要素的共性和我们的主观需求,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如自然带)、区域(如主体功能区,农业地域等),在某个地方上,这些要素进行联系叠加,构成了这个地方的地理事物综合特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地理特征是进行动态演变的。

区域认知更多的是在综合认识某个区域、地方的地理事物特征后,形成了一种”习惯”,如一想到西欧,你能快速反映出它们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一想到我国的东北,你也能反应出人口外流较严重这个样子,最重要的是你能判断评价这个地区的一些发展前景、发展举措的得与失.

如果以上都是会一种会认知的思维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其实更偏向于是一种会做事的品质和能力,一种信息搜集的能力,安排计划,会利用软硬件工具的能力,一种合作计划果断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脱离学校教育的终身学习里特别重要.

如果以上的是思维、能力、品质,人地协调就是一种价值观,所有的高考题到最后的升华都会落实到这一点。人与地的和谐相处,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自然的规律,所以基本上(4)题都是一种辩证的价值判断题,让你讨论该不该,为什么,但无论你偏向哪一点,都会有得与失,能双向的理解就ok了.

所以高考出题者出的题目,一是会有生活情境的,二是会有一定的深度,具体如下图。



问题情境+问题深度决定了“玄”------------------------------------------------------------------------------最后怎么样应对这个”玄“?

应对这个“玄”,我觉着有三点你要去做。

1. 转变学习方式 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2. 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逐渐形成自己用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3. 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地理高考题。

首要你要转变学习方式,进入一种深度学习的状态。先说深度学习之前,我们谈谈与之相对的浅层学习。

浅层学习,说白了就是学的过于死。

不少同学在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疑问。我上课好好听讲了,老师的ppt我抄写了,教材我认真看了,背的东西我都背了,但为什么我做题,特别是高考题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学习的过程过于被动,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记忆也只是机械记忆,并未领悟文字符号背后的涵义,也没有把知识形成一个结构体系,在学习中也没有进行反思和理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深度学习,说白了就是学的活。

深度学习很重要的就是会把学的知识组成一个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够迁移运用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复杂情境之下的问题,能够做学习计划,监控自己学习的情况等,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考一个“让家长老师同学看得起的分数”。

在知乎上搜集学习地理的方法,自己做思维导图,去B站看地理网课,分析历年高考题出题的规律,形成自己学习地理的方法论等都是深度学习的表现。

其次就是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逐渐形成自己用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看中国地理杂志。



也可以在知乎上浏览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容,比如 @牛正蓝 老师创作了很多高考地理知识的内容,他的航拍中国系列真的是个大宝藏,再比如你还可以阅读 @星球研究所 @地理狗 等自媒体账号的地理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自己的收藏夹,像我一样,





在阅读的过程里还可以做一些笔记。



以上都是积累的过程,如果直接一点,那就是刷高考地理题,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刷高考地理题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之后再进行回答。



最后是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地理高考题。

除了我之前所提到的的利用时空尺度的方法分析地理高考题以外还有很多方法,一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从老师那里获得。

比如安迎老师的网课里有很多使用的方法,我在之前的那篇文章里也提到过,他会教给学生学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他在板书上做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标的很清楚,引导学生学着用时空变化的角度、综合的思维去分析、去了解这件事情,而不是死记硬背“答题模板”,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在讲世界地理的时候,会对每个国家、地方给出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如日本是岛国,青藏地区是高寒,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区域特征而谈的,每个地方的地理要素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他会抓住这个地方最核心的特点引导学生去综合分析,除了教给学生学生综合的思维看问题,还有一些区域认知的思维和方法,在讲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时候介绍的比较多。



二是要自己在学习中反思,自己整理归纳。

----------------------------------------------------------------------------------------------

做到以上三点,基本上高考地理不会太差,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大学甚至工作当中,也是同样需要这种学习的方法和精神的。

----------------------------------------------------------------------------------------------

End 写了4000多字,点个赞吧。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