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政治 |基于“考教衔接”的高三政治备考策略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033
发表于 2024-8-28 17:01:05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郭海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学校。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政治)2024年第4期。





考,即“高考”,要研究高考试题,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研究高考命题背后的依据,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即“教学”,高中政治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考教衔接”的价值

新高考实现了从以往“以纲定考”到现在的“考教衔接”的转变,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实现“考教衔接”是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考教衔接”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应有之义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的良性互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2023年政治高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聚焦关键能力考查,重点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二)“考教衔接”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然要求

这要求政治课堂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使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从而使考教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三者的有机统一。



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实现“考教衔接”有利于为高三政治课堂教学减负,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课堂教学未能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存在复习碎片化、浅层化、机械化等问题。

(一)知识融合不够,缺乏综合性

高考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但个别教师在高三复习课当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融合与对知识网络或思维导图的构建,逻辑不清晰。有的照本宣科,停留在讲授新课的层次水平,暴露出备课不足、研究不深的问题。

(二)时政运用不足,缺乏新颖性

高考注重“应用性”考查要求,将时政融入试题情境。有个别教师采取纯粹的考点复习,让学生结合教材记忆背诵。对于时政热点,几乎不讲,或者是蜻蜓点水般提及,没有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这样的做法割裂了时政与知识的联系,热点与考点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生活动较少,缺乏积极性

高考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但是有的高三课堂比较沉闷,学生活动偏少。课堂上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则“昏昏欲睡”,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习惯于以教代学,以讲代练。



优化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看,政治必修共四本教材,选择性必修共三本教材,高三一年要复习七本教材,内容量很大。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构建知识网络,组织大单元教学,夯实必备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理顺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并按照“点—线—面—体”模式自己建立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总结,将逻辑关系可视化,增强理解记忆。对于知识的融合,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重构。

1.以教材目录体系(核心概念)为线索进行教材体系构建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该模块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核心概念,将“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制度”三课内容串联起来开展教学。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内在统一整体,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近三年高考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考查,主要考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分配制度与分配政策、市场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知识。另外,哲学模块尤其关注教材的“目”标题,非选择题常以“小题大做”形式出现,即深度考查某个原理的应用。

2.围绕主题、主线和主体进行构建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该模块可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贯穿整个模块,并与选择性必修1中“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重点掌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内容。《政治与法治》可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为主线贯穿整个模块,还可以“人民、国家、党、人大、政府、政协、民族”等为主体进行综合复习。(具体见表1)



3. 以时政热点为依托综合不同模块内容

如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时政热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与社会》有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哲学与文化》关于“社会历史观”等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体系化。这样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连接点,更好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具体见表 2)



(二)融入时政热点,创设复杂情境,落实学科素养

高考试题充分反映了“紧扣时事话题”这一学科典型特征,呈现“无情境,不成题”特征,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课堂教学应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精选权威的素材,尤其关注重大时政热点,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鲜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必备知识去分析热点问题。

结合高考试题,重点关注以下模块相关的时政热点:(具体见表 3)



另外,时政热点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是多样的。一是开展时政专题复习,解读时政内容,联系教材考点,多维理论解析。二是融入课堂教学探究,创设议题情境,开展深度学习,培养高级思维。三是提炼高考时政术语,拓展认知视野,积累答题语言,提升表达能力。四是研究高考命题规律,融入命题情境,尝试自主命题,提高备考实效。以“新质生产力”为例自主命制试题如下:

【例1】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下关于“新质生产力”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③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④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试题立意】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阐释为情境,突出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推理与判断能力。



(三)开展辨析式学习,培养辩证思维,强化价值引领

传统的高三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比较沉闷,缺乏趣味性和思维性,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高考注重学生核心价值和辩证思维的培养。以2023年山东政治高考题第17题为例,试题以基础设施投资为情境,以评析题形式呈现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与论证、辩证思维能力,主要考查了《逻辑与思维》关于“超前思维的作用”和《经济与社会》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知识。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指出“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教师应在高三课堂教学中采用并组织好辨析式教学,巧设评析题,引导学生辨别观点、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具体见表4)



(四)精研高考试题,提升思维品质,提升关键能力

高考聚焦关键能力考查,重点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有利于精准把握备考方向,防止备考走偏。对于高考试题,应研究题目考查内容“四层”(考什么,即核心价值、核心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考查要求“四翼”(怎么考,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及考查载体(试题情境)。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讲清三个方面的逻辑,即“材料(事实)逻辑”“理论逻辑”“问题逻辑”。本文以2023年部分高考真题设问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见表 5)



以主观题为例,首先要审清设问(即材料范围、知识范围、问题角度及数量)。接着要分析材料,按照“限定范围—厘清逻辑—圈划关键词—链接知识”方法进行,最后组织答案要求组织要点化、结构逻辑化(宏观—微观、主次等)和表达术语化(教材、时政)。培养学生语言解码、阅读理解和信息整理能力等。同时,在教学中将解答思路以流程图或结构图等形式呈现出来,注重思维能力的过程性和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此外,可以适当进行试题的变式训练,遵循依标定考、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等原则。根据材料变换设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角度,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或者变换设问主体(如国家、政府、企业等),强化学生答题时的多个主体意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精准提升的效果。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