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尚志:高中数学新课标释放重要信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193
发表于 2024-8-27 15:01:37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培老师说

普通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解读高中数学新课标。



本文字数:4261 字

阅读时间:9 分钟

整体把握课程

抓住数学本质

发展核心素养

——访普通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尚志

提问





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数学课程承担着怎样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王尚志: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常常需要对网络、文本、声音、图像等反映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使数学的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

学生的终身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生的终身发展还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数学课程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课程目标设置中,把“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称“ 四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作为课程目标。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实践能力的表现。

我们把“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把“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一条贯穿课程始终的内容主线;在评价考试建议中,要求保证“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通过这一系列具体措施,让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实实在在落在数学课程中。

数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能帮助学生探寻事物的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此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还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数学教学中不仅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更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应用,这是学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本保证。

提问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如何凝练出来的?请您从我国数学课程发展的角度谈谈。

王尚志:中国课程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过程。数学课程体现得尤为明显,1963年5月出版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在课程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数学三大能力,即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把三大能力拓展为五大能力,即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增加了抽象概括和数据处理能力。

修订组研究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关于“能力”“素养”的内涵,结合中国的文化特点、课程发展,这次提出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是又一次拓展,它们涵盖了实验稿提出的五大能力,增加了数学建模,同时把“能力”内涵进行了拓展,强调了“思维品质”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提问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有怎样的关系?

王尚志:课程目标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其次,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进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能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三会”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

通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希望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希望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看出,在整个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中心地位。

提问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修订后的标准在课程结构上,特别是选修部分做了哪些具体设计?

王尚志:高中课程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课程类型,突出了普通高中课程具有选择性的基本特征。实验稿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内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选择性与大学教育脱节、没有评价机制、没有发挥选择性应有的作用等。

新标准重新思考了选修课程的课程定位、设置原则、课程结构,把选修课程分为A、B、C、D、E五类。

A课程是供有志于学习数理类学生选择的课程;B课程是供有志于学习经济、社会类和部分理工类学生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供有志于学习人文类学生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供有志于学习体育、艺术(包括音乐、美术)类学生等选择的课程;E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也可以是社会团体为中学生开发的课程。包括拓展视野、日常生活、地方特色的数学课程,还包括大学数学的先修课程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

提问





和实验稿相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不再强化模块化的内容结构,请问是如何考虑的?

王尚志:实验稿的课程内容采取了模块化的内容结构,这种设置没能很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规律。修订组认真地分析了国内外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分析了大学不同专业的数学课程内容,结合本次修订的核心思想——“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数学课程。

在新标准中,我们采用了“主线-主题-核心内容”的课程内容结构,设置了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并把四条主线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中。

其中,把“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作为主线是又一个突破,完善了实验稿“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内容的不足,给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设置了专门的课时,设计了评价方式,并要求把完成的结果放入综合评价档案袋中。这些设计体现了新标准对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的重视。

提问





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新标准中对评价考试提出怎样的建议?

王尚志:在实验稿实施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最强烈的意见是课程标准与考试脱节,本次修订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把新标准作为教育改革的“龙头”和学生发展的“路线图”,作为指导教学、评价的依据。

首先,研制提出了数学学业质量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相应阶段的学习之后,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总体描述,是应该达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学业质量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我们将数学学业质量分为三个水平:数学学业质量水平1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数学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数学高考的命题依据;数学学业质量水平3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高等院校招生评价,特别是自主招生评价,除了高考的成绩外,建议还要参考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评价、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或者小论文、选修中各类课程的成绩、大学先修课的成绩等等。

新标准对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

命题时,应有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还应包括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自然、合理。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的评分应遵循满意原则和加分原则,达到测试的基本要求视为满意,有所拓展或创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分。

要关注试卷的整体性,处理好考试时间和题量的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逐步做到在不增加题量的前提下延长考试时间,或在不延长考试时间的前提下减少题量。

逐步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题量;适度增加试题的思维量;关注内容与难度的分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重与水平的分布;努力提高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公平性。

提问





新标准在引导初高中过渡上有怎样的体现?

王尚志:学段间的过渡问题是教育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某种意义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解决初高中过渡问题时只考虑知识层面,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补课。

修订组认为在初高中过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于是修订组从心理、习惯、方法等多角度关注初高中过渡问题,在新标准中设置了“预备知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结合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做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提问





作为修订组负责人之一,您认为落实新标准需要突破的重点在哪儿?

王尚志:新标准颁布之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实施,要把其倡导的理念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在考试评价中,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落实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

在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三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第一,开展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希望教师能从一节一节课跳出来,进行主题式教学(深度学习)设计和实施,因此,新标准特别强调“把握数学本质”“注重主题(单元)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

第二,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重视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试命题时,要有一定量的开放题,并重视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第三,关于“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和考试评价。很多教师对数学建模活动的理解停留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数学建模,从主观上觉得很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实施“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积极性,需要加强对“数学建模活动”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考试中如何考“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对整个数学教育界提出的挑战。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