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24年高考化学(吉林卷)化学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313
发表于 2024-8-29 05:03:09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者简介



胡永才,正高级教师,东北师大附中考试研究中心化学学科研究员。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骨干教师,长白山教学名师,吉林省D类人才。吉林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遵循课程标准 引导教学

依据评价体系 发展素养

2024年吉林省高考化学考试,第一次采用自主命题方式。试卷的构成为15道选择题加4道解答题(化学实验+化工流程+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依然延续了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试题分析

一、遵循课程标准,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

1. 注重基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1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东北三省出土文物,引导学生从文物中主要成分的组成,考查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第5题选择了与化学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漂白衣物,酿制米酒,去除水垢,清洗厨房油污,设置适切的选项考查学生对化学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以化学思维对待生活。

2.注重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

第3题、第6题、第8题分别考查了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等。充分体现了实验对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要注重化学实验。

3.优化试题情境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第6题以“碘钟”反应、第9题以大环分子环糊精为载体,不但展现了化学实验的美、化学合成的艺术,而且优化了试题情境。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体现了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素养的考查。

4.加强综合应用,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第10题以异山梨醇的制备为背景,综合了平行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③)和连续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各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核心知识,既考查了学生对平均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又考查了学生对瞬时反应速率的理解。

第15题以沉淀滴定(莫尔(Mohr)法)为背景,考查了学生从图中提取和加工实验数据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和滴定方法相关知识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此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三种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可推测,图像中三条线分别代表:①Ag2CrO4,②AgCl,③AgBr。同时可以计算出三种难溶物的Ksp分别为:Ksp(Ag2CrO4)=(10-2)2×10-7.7=10-11.7,Ksp(AgCl)=10-2×10-7.7=10-9.7,Ksp(AgBr)=10-6.1×10-6.1=10-12.2。在解答选项时还要甄别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差异以及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的默认值。

二、优化试题呈现的方式,引导教学

今年高考试题,打破了三个选择性必修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的状况,原理与结构相结合,有机与结构相结合。试题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引导教师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1.注重模块之间的相互融合,促使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化

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利于考查关键能力。试题体现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之间的相互融合,促使学生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去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第16题是以中国首先利用细菌冶金的技术为背景而呈现的化工流程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评价标准要求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试题呈现的方式体现了化学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融合,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转化等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逻辑推理、信息获取与加工等能力。第17题以学生熟悉的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分离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同时融合化学反应原理去分析实验操作的理论依据。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相结合,凸显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考查。

第13题和16题分别出现了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u+Cu2++Cl-→CuCl,Au+O2+CN-+H+→[Au(CN)2]-+H2O。通常情况下Cu和Cu2+是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样,通常情况下Au是不能被O2氧化的,但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在不同条件下是会改变的,上述两个反应需要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去分析,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教师教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理解水平。

2.注重模块知识内容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第18题以实际工业生产为素材,试题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等知识,试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第19题以药物合成路线为背景,不但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质结构知识去分析有机化学反应的能力。

备考建议及教学策略

一、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基础,促使内容结构化

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内容的结构化主要有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等形式,其中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水平尤为重要。为了达到内容结构化的目的,教学中要消除必修与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之间的壁垒,相互融合,达到融会贯通。

一轮复习注重扎实基础的同时,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利用选修内容去解释、理解必修的基础知识,形成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二轮复习注重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去认识、理解化学核心概念,逐步形成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

二、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研做高考试题,把握教学的边界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学科专家)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经过再加工(改造、赋予情境)的一种服务选材、引领教学的用于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载体。

作为简化的学科知识, 教材(依据课标编写)不但已经划定了知识的边界,而且内隐了知识的结构;“高考试题”作为演进的知识理解表现,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考查角度和方式。不要让高考试题牵着走,而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有选择的(高考试题的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跟着走。

高三复习时,要让学生多见识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包括各地、各种考试的模拟试题),避免千篇一律,使学生落入“机械刷题”的境地,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理解水平,努力形成基于知识关联、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解放自我、解放学生,让高三复习变得轻松和愉快!

撰写:胡永才

审核:张福彦 孙国辉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