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育”育人理念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9753
发表于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有效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引导方式。课堂上,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分析讨论,从而逐渐强化学生的学科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开展历史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1.1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过程,历史探究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开拓自己的思维,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积极展示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解读、思考、探讨、交流、陈述、反思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2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的展开,将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解读、探讨、辨析,在训练、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素养过程中,来重现历史、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如《顺乎世界之潮流》中,在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思想主张时,展示了两则选自《海国图志》的史料,引导学生解读史料,从中分析魏源的思想、“师夷”的内容、思考其意义。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探讨,从史料一中找出关键信息“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归纳出“师夷”的内容,即“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素养。

2 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1 多角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当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学科育人的理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学生文化重塑的引路人。对于高中生缺少文化自信的现象,历史教师应重点讲一讲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尤其是汉、唐、宋时期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以及汉语的影响等。身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开发教材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历史教师应深度挖掘课本中隐藏的人文素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和当代的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并利用其去熏陶与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为学生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讲述历史文物的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使学生认识更多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呈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的各种表现,使学生认知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2 以历史辩证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代的发展呼吁创新型人才,高中历史课堂也应该为这一目标做出努力,如果一味采取静态保守的课堂模式,是培养不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那也就没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实现理念由静态向动态,由保守向创新的转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历史教学中的创新精神,是指教师或学生不能把搬运书本知识当成根本任务,而应该是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巧妙。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处理能力、对历史事件的阐述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真正地学以致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其时代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强劲动力,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



例如,在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外国用火药技术制作炮弹抵御敌人,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灵;外国使用罗盘来探险世界,而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总结:因为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时代精神的培养。

2.3 基于乡土史资源,激发家国情怀

乡土史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在备课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乡土史资源,并将其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比如,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选择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确保接下来的新课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新课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缩短学生对历史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巩固环节教学中,同样选择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地方文献,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彼此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实现加深的目的。在课后作业设计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相关乡土史资料,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查找相关乡土史资料,并在课堂上说出我们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在课后复习巩固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行政单位称呼演变,写出具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历史意义。

2.4 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除了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还应当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是素质教学的重要构成,也是学生高效学习这门课程的依托。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分析一些历史事件,或者是解读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时,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并且能够结合各种史料和延伸知识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撑。这能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分析具体的学习问题,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在《专治下的启蒙》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在评价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结合微观与宏观视角来看待,把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对于社会热点和紧密联系民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探究成果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广泛发言,分享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2.5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育”育人理念

新课标关于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界定,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牧航教授认为,历史教师的专业应该包括历史学科专业和历史教育专业两个不可分割、相互统一的方面。实践中,往往比较强调的是前者,而容易忽视历史教育的专业要求。历史教师应该将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载体,跳出和超越历史学科界限,体现自己的“家国情怀”,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具备合格素养的公民,从历史教育的视角去入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还是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都应该针对和指向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为学生的素养而教,而不是为学科而教。



3结束语

新时代下,高中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唯有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正视历史课堂,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突出的人文教育价值,高中历史教师应肩负历史担当,深挖历史学科人文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为把高中生培养成新时代下有历史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