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第4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423
发表于 前天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12年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第4篇

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重视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是试题耀眼的亮点

从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来看,问题探究题随处可见,尤其在简答题中最为突出,充分体现新课标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现以最近三年的36、37题为例:

2013年36题“寻找最佳避寒地”,其中“(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都是很好的探究题,尤以(3)最为突出,并且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拿分,探究味极浓。

37题“非洲维多利亚湖鲈鱼问题探究”:(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四个问题层层深入,向纵深探究,是非常好的探究题。

2014年36题“青藏高原错那湖风沙问题探究”:(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37题“沙特磷酸盐工业问题探究”。也是两道层层深入,向纵深探究的好题。

同样,2015年沿续了2014年的36、37题,又出了两道好题:

36题“美国大盐湖卤虫问题探究”:(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7题“青藏铁路沿线地理环境及热棒散热问题探究”:(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

这两道大题探究性更强,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能力要求更高。

高考试题中探究题的出现,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要求。

二、钟情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所占比重较大

《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对必修1、2、3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比例是:自然地理(必修1)约占32%,人文地理(必修2)、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3)和选修模块约占68%。而从全国I卷2011-2015年(尤其是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自然地理的分值是远超32分的。下表是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分布表(表中数字为考题号和分值)。

从下表可以看出,最近五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命题专家对自然地理情有独钟。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地图,不包括选修模块)的分值年平均约占45分(最近三年约占48.7分),最少的2012年为36分,最多的2015年达到58分;如果包括选修模块,自然地理年均分值在45至62分之间。自然地理的比重之大略见一斑。

三、突出主干知识,重视能力考查,牢牢抓住高中地理的核心

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中,重点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并且大部分主干知识在最近五年高考中反复考查,从不回避己考查过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中考查得最多的章节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其次是行星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知识中考查得最多的章节内容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是:人口的变化、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中考得最多的章节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等。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是: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循环,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壳物质循环,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详见表1。)

在能力方面,试题的命制侧重能力立意,知识点切入比较灵活,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方面的能力。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前两种能力,非选择题对能力的考查更全面深入,对各种能力的考查都有体现,尤其是后两种能力的考查。从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分析研究来看,试题的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有所提高,试题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有所增强,考查的时候非常重视思维深度。

全国卷试题设计不刻意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体现了知识抽样、考查主干的高考命题原则,同时注重考生能力的考查,这正好牢牢抓住了新课标高中地理的核心。

四、设置开放性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是新课标卷的又一大亮点。从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几乎每年都出现开放性试题:2012年37(3)(8分)、2013年36(3)(8分)、2014年37(3)(6分)、2015年36(4)(4分)等,年平均分值为6.5分(2011年除外,2011年还没有出现开放性试题)。

何为开放性试题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致认为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特征是: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多样化,具有很高的开放性。

地理开放性试题与封闭性试题相比,它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与侧重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的封闭性试题形成良好的互补。开放性试题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能更加全面地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根据2011-2015年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我认为在2016年的高考备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抓住主干不放松,夯实知识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每年的试题怎么变,仍然离不开新课标要求的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另外,全国卷与广东卷有很大的不同,广东卷选择题以覆盖考点为目标,题型设计呈分立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全面的基本知识,每一个小题覆盖一个或多个学科主干知识章节内容,11小题基本覆盖必修模块的各个主要章节内容。但全国卷不太追求考点的覆盖率,而只是注重考点的抽样考查,所以会有深度。全国卷的选择题是用串题形式的,同一个考点(情境素材),设计2~3个小题,从易到难,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纵深的思维分析能力。非选择题也是抓住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设计多个简答小题,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地理事物(现象)的特点和成因,以考查学生对地理的纵深思维分析能力,但这个考点(情境素材)、地理事物(现象)所考查的主要是新课标要求的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构成高中地理骨架的主干知识,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地理知识网络,这样才能胸有成竹,考出好成绩,切不可为了探究而探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知识点深探究,地理课堂多讨论,培养纵深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问题探究是全国卷试题耀眼的亮点,选择题是串式的、综合题以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纵深思维能力为主,不以追求覆盖更多的考点为目的,所以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都应尽可能地抓住一点进行纵深探究,充分利用好情境素材,纵深设问。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各施己见的平台,充分展示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纵深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在二轮复习时,可适当开展专题复习,教会学生分析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演绎、推理、综合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目的,学会对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

三、重视自然地理学习,理解基本原理和规律

自然地理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原理和规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相对人文地理而言,自然地理各要素变化较小,其原理和规律比较稳定,探究、分析、解答自然地理问题既能拓宽思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尽量减少不同地域之间学生因人文差异造成的影响,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另外,重视自然地理学习,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都很有好处。

四、加强区域地理的学习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区域地理很好地反映了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为研究系统地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都是在具体区域地理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所以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知识离不开区域地理的支撑。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思维的形成、地理基本思想的构建等,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高考试题中,区域地理是载体,是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背景。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人文与自然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示热点地理事物和图像的最好平台,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所以必修3的教学可以适当增加课时,综合运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分析区域案例,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而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应着重区域定位、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不要花太多时间死记硬背地名、矿产等知识。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第5篇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显而易见,复习是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成功的重要条件。新课结束后,我们将精力放到第一轮的课本复习中。在这一轮复习中,学生应全面熟练课本,做到心中有数。复习后,学生要牢固掌握课本单词、词组,熟悉各个知识点,透彻地、系统地理解并能运用各个语法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予以适当的同步训练,以便做到扎实、牢固。随后,我们将进入第二轮专项训练和第三轮冲刺演练。这两轮的复习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考题题型,了解考试范围

在考试之前,我们要认真分析历年以来的中考题型和认真阅读当年的英语中考说明,心中应有一个尺度和一个深度。作为直接深入一线教育的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应首先模拟一张考卷。这一次考试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现时的解题能力,还可以间接地告诉学生,中考与这很相似。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考模之后,学生会从中了解到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考多难,以便做到心明如镜,有的放矢,不放空枪。如此一来,学生定会走出谜团,冲出重围,豁然开朗,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和练习。

二、以考纲为主线,研究考题方向

结合课本和考试纲要,理清思路,分析课本编排和内容设置,揣摩命题者的思路是指导科学复习的正确方向。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单考查某一个知识点和语法。在对课本内容进行进一步浓缩后,我们应将题目中的知识点与课本有机结合起来,除各个击破外,还应将其所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必要时还可将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列举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我们作总结和点拨。我想,这样定能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同时学生从中会受到一定启发,取得一定进步。

三、以考题为主线,开展专项训练

教师在对命题者的出题方向进行认真研究后,应该有目标、有侧重点地分专项训练。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加强课本与题目的联系,了解、分析每一个考点、难点、陷阱和考查目的。其中教师应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条理化、系统化,并与其有渊源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归纳为一个有脉络的整体呈现给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讲和练之外,应更多地给他们融化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在线精讲,归纳总结

所谓精讲是对学生提出频率较高或课本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知识体系、讲精髓、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用比较少的精力去覆盖尽可能大的知识点,以点带面,抛砖引玉,触类旁通,大范围地将知识进行融合,把孤立、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发展得到稳步提高。

五、查漏补缺

复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个作用就是查漏补缺。何为漏、何为缺?漏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缺就是缺脚破腿。它可能是认知程度不够,也可能缺乏某种应变、处事能力。针对全体学生,教师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形,教师除了要做正确的引导,还要做科学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在自己的薄弱环节多下功夫,争取少丢分直至不丢分。比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并要从简单的文章读起,循序渐进,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在阅读过程中要恰当把握阅读的数量和难度,不要操之过急,并要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为阅读扫除“拦路虎”。

六、开展错题研究,启迪思维

在平时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形形的错题。它们错因不一,形式多样,并且其中还不乏一些名题。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时间一久,考卷上再有错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是原题做错,有的是稍一变化类型就错。以上都充分说明学生对错题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掌握。如果我们开展错题研究,所收效果一定不会甚微。首先让学生自己斟酌,对以前做错的题目能否一眼看出问题端倪。对于难点、重点可适当展开小组讨论,必要时老师做点评。这一环节如能开展得好,在对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的前提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经验一定会呈现出一个质的飞跃。

七、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