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生物(微课+考点+课件+教案+试卷)资料汇总+2024秋生物中考高考考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4344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中生物



高中生物





2024秋中考生物考点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中考生物考点可能会有所差异,建议你参考当地的中考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此外,中考生物还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操作和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

2024秋高考生物考点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

今后查看更新请扫二维码





中学生物335个必考知识点汇编

1.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新陈代谢作用;应激性;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6.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8.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10.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11.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12.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15.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16.水——自由水、结合水

17.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18.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19.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20.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21.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22.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23.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4.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25.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26.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7.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28.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29.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0.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1.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32.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33.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4.细胞膜(1)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2)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3)糖被(1)结构:蛋白质+多糖(2)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35.细胞壁(1)成分:纤维素、果胶(2)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36.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37.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38.细胞质基质: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39.线粒体: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0.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41.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42.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43.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44.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45.染色质——DNA+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46.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4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8.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49.原核细胞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细胞相对较小

50.拟核:裸露DNA

5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52.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3.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54.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55.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56.分裂间期(1)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7.细胞分化: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58.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59.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60.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61.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62.细胞癌变:细胞畸形分化     63.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64.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65.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66.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67.衰老细胞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68.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

69.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70.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71.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1)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形成方式:ADP+Pi,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72.光合作用的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73.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74.水分代谢——渗透作用必备条件: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75.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76.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77.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78.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

79.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80.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81.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82.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83.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8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85.呼吸作用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86.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87.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88.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89.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90.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91.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92.异养型:人和动物、大多数细菌、腐生生活的真菌

93.需氧型:大多数动物和植物

94.厌氧型:破伤风杆菌、乳酸菌

95.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96.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97.植物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98.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99.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100.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101.生长素(1)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2)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102.动物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0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04.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105.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10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07.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108.动物神经调节: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109.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110.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11.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112.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

113.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14.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15.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116.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117.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118.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119.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120.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121.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122.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123.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124.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125.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126.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127.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128.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129.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130.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31.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32.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和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铁线蕨);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组织培养;克隆                 133.无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

13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13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36.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140.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141.原肠胚有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14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相等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43.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44.植物个体发育: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145.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146.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的个体。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47.动物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148.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149.遗传物质基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50.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15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52.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153.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154.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155.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6.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157.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158.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159.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细胞核内进行)和翻译(细胞质中进行)

150.中心法则: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15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5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5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15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5.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15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157.生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158.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59.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6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1.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秋水仙素处理),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162.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163.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164.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165.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166.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67.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68.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169.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170.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7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若AA=30个、Aa=60个、aa=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0*2)/100*2=40%)

172.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173.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繁殖活动)

174.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175.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176.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177.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78.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179.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180.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181.生态系统类型:森林①作用: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在改善环境方面作用巨大②利用保护: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草原①作用: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重要;有丰富生物资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畜牧业基地②我国现状:草场退化(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捕滥猎)③利用保护: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

农田①特点:人的作用,调节能力差②分类: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③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

湿地①定义:沼泽泥炭河流湖泊红树林海涂,水库池塘稻田,甚至包括低潮是水深≤6m的浅海水域②价值:提供水源;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对水体和土壤环境净化;具丰富动植物资源

海洋①作用:维持C-O平衡、水循环;调节气候;生命摇篮;其生物具食用、药用价值、工业原料②我国现状:衰退(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石油」)③利用保护:海水养殖和增殖、远洋捕捞、伏季休渔

城市①组成:特殊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经济、信息三个亚系统组成②特点:人类起主导作用,由人类活动支配其发展;能量物质高度开放,对其他系统有高度依赖性和干扰性;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18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18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184.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85.物质循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可以反复利用              18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18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88.碳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189.硫循环:水体酸化,直接伤害芽叶,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

19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191.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192.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193.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建立无废料的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194.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195.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196.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197.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198.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99.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