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上海历史中考倒计时!明白这三点迅速拉开大差距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4344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由于疫情的原因

新初三中考历史科目延期至

2022年9月24日(周六)

上午9:00-9:40

中考历史考试正式开考

历史中考总分60分,

由两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30分+卷面成绩30分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项目

具体项目

分值

日常考核

学习成绩

10分

学习表现

与学习能力

10分

实践能力

10分

统一考试

综合性大题

(知识点,史料分析题和主观论述题三大题)

30分

合计

60分

历史虽然是开卷考,但想拿高分不容易!

很多同学都觉得开卷考,想要拿满分很容易?

中考历史有与会考卷综合题一样的题目,不是考单一知识点,而是考验学生定位知识点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只会翻书一定是不够的!

即使知识点都在书本上,从预初到初二,历史一共有6册课本(4册中国史,2册世界史),短短40分钟,靠翻书就能做完题目,拿得高分?

中考历史科目延期举行,大家都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今年拿到满分的同学可能会更多,大家尽量不要拉开太大差距!

历史中考

开卷考 ≠ 抄书

历史涉及6册课本,想纯粹的靠临时翻书,40分钟根本来不及!

距离考试仅剩十几天,必须在利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大的复习效果,提前锁定中考60分!

内容多,合理分配时间。

历史中考试卷一共有三道大题,需要同学在40分钟内完成,大多数初中生根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合格地写完“主观论述题”。

因此在复习时,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

综合题,考查思维能力。

中考历史必然会有一道史料类大题。想要有好成绩,首先要具备提取史料信息,对史料进行归类的能力;其次要会归纳史料价值;最后要结合所学对给定问题进行合理的解答。

开卷考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 给学生以 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历史中考

误入开卷考误区

开卷内容不用背

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 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 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 出于侥幸心理, 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 或照搬照抄,或断“ 题”取“ 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 貌合神离”相距甚远, 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其实还是需要考生对书本内容熟悉,有必要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有必要的记忆和梳理。

不审题, 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 有的同学在答题时, 不是先审题, 而是先忙

于抄书, 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 就抄哪些段落, 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 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 往往是东抄一段, 西抄一段, 不得要领, 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每道题都翻书

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 但真到考试时, 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 更何况现在实行这样重要的中考历史考试中。

像选择客观性试题, 一来题量大, 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 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 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 再翻书查找。

重教材,不重时政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 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

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 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历史中考

答题原则

巧翻书

首先,允许带入考场的图书, 一般都会对历史书本上的考点做了归纳。学生做题时如对某个知识点不能准确表述,可在书上直接寻找相关内容。

其次,做选择题时, 应尽量不翻书。对熟知的知识点, 可凭记忆直接作答, 以保证答题迅速和连贯。对不熟悉知识点的题目,可集中查阅作答。

第三,做非选择题时,应先作答后翻书。将题意看清后,先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尽量组织答案,最后再查阅相关资料,看答题有无遗漏、答题方向有无偏离题意。

巧答题

选择题审题方法:“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 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 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 明确内涵外延。

被选项要三思:1.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3.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历史主观题审题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

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

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1)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2)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3)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

“西学东渐”、

产生“中体西用”思想、

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发展近代教育、

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1)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2)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3)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

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1)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

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2)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3)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1)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如评价李鸿章:

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

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

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具体答题思路

一、答知识—调兵遣将“

根据材料”的答案往往还要回材料仔细寻找完善;“ 结合所学”往往需要回忆教材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 材料-问题-教材”三者的联系。

调兵遣将,调动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材料信息并与问题建立联系。

调兵禁忌:调而不全,调的够不够。遣将禁忌:调而全写,调的不一定全写。

二、答规范—答题序号化, 规范化

如果一道题需要回答多个知识点时,在答案表述时一定要序号化,一般写成① ② ③ … 即可,层次清晰, 一目了然, 这样既容易写又容易被阅卷老师看清楚。

在撰写答案时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的语言要规范化,即要尽量使用教材表述,切记“ 口水话” 。

用史实说话, 论从史出。历史主观题当中有些问题是让考生谈认识、启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策 略等等, 这类题的回答虽然在于学生自己的表达, 但是其客观性之处就在于不能随便说话, 谈认识、启示等必须要有充分的史实支撑, 谈评价必须要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角度。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